“绵阳虽是三线城市,但其双拥理念却是一线的,在双拥助推军民融合方面,具有许多独到的经验和令人惊喜的亮点”。10月28日,全国双拥办副主任、总政群工办主任李辉在绵调研时,对绵阳市探索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双拥工作赞不绝口。
近年来,作为一个三线内陆城市,绵阳市坚持树立“一线思维”,积极探索创新军民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将双拥工作和军民融合同步规划实施,形成了双拥工作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军民融合强化双拥连创的“双赢”格局,探索出了双拥助推军民融合发展的“绵阳模式”。
顺势:坚持军民融合,加快创新驱动
绵阳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惟一国家级科技城,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绵阳肩负着重要使命和责任。党的十八大作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后,国务院要求科技城争做全国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排头兵”。
为此,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将绵阳科技城列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基地”。省委、省政府把科技城作为全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省委十届四次全会明确支持绵阳科技城建设军民融合创新驱动试验区,集中力量支持绵阳科技城建设四川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国家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自主创新示范区。
创新驱动,重任在肩。绵阳市坚持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紧紧抓住“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重大历史机遇,以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为主攻方向,充分释放在绵国防科研院所创新潜能,加速在绵国防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创新开展双拥工作,积极探索绵阳军民融合创新驱动发展路径,努力为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新贡献。
结合科技城发展实际,绵阳市把军政军民团结作为促进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深入做好军民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着力构建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培育壮大军民结合高新技术产业群体,通过探索实践“院所自转”“军工自转”“院企联动”“民企参军”4种军民融合模式,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
通过充分发挥国家军民融合技术转移中心和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作用,全市先后催生了中物仪器、科莱电梯、维博电子、西磁等一大批军转民企业。仅今年上半年,全市就新增军民融合企业24家,实现军民融合销售收入710亿元。
破题:搭建创新平台,加快成果转化
在加快推进军民融合进程中,市委、市政府积极加强与国防科研院所、军工企业和高校的合作,初步构建起军民融合军地互动交流机制,建立完善了院地和军地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军民融合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构建了国防重点保障机制,全力支持在绵国防科研院所承担和参与重大国防科研生产项目;构建了军民资源共享机制,以中物院为平台,建成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平台,涵盖63位专家、15个重点实验室和300多家企业;构建了多方联合促进机制,推动院所、高校和企业开展各类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
同时,绵阳市坚持将服务保障国防军工科研生产和释放国防科技潜能有机结合,积极搭建创新服务平台,成功争取到“绵阳科技城国防技术资源产业转化孵化中心”。目前,该项目已争取到省科技厅项目支持资金1000万元,今年7月已全面启动实施。
绵阳市还以“中国科学院绵阳科技城应用技术研究院”为目标,积极推动绵阳科技城中科创新育成中心升级。自2013年12月26日育成中心正式启动以来,现已成功引进总投资近百亿元的重大产业化项目,推动中科院系统单位与长虹、九洲、中物院等国防军工单位合作实施军民融合高新技术项目超过100项,为绵阳科技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夯实了基础。
积极参与主办“中物院第三届军民融合创新大赛”,通过大赛筛选和发现了一批具有商业价值的项目,全力促成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培养适合军民融合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促进中物院科技资源与市场更为紧密的联系,打造中物院重要科技成果输出基地。
各种创新平台的成功搭建,进一步加快了科研成果转化和落地实施步伐。目前,科技城军民融合企业总数已达到387家,覆盖电子信息、航空发动机等300多个专业领域,军民融合产业年销售收入突破1550亿元,军民融合特色产业持续壮大。
联动:推进共建共享,双拥亮点纷呈
绵阳市还积极探索军民同频共振、统筹推进体制机制,将双拥工作和军民融合同步规划实施,形成了双拥工作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军民融合强化双拥连创的良好格局。
近年来,绵阳市累计为中物院、总装某部的重大项目供地1.3万余亩,征地拆迁安置群众5000余户,搬迁企业100余家,配套2亿多元用于征地拆迁和安置补偿。依托驻绵科研院所承担的3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建设“三新城”,科学新城全面开工建设。帮助在绵科研院所解决“院办社会”问题,全力推动军工单位发展。全市还投入专项资金1000万余元,支持部队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大力发展军民融合产业,规划建设的科学新城、空气动力新城、航空动力新城建设进展顺利, 十大军工集团等央企合作项目积极推进,军民融合产业持续发展壮大,国家新型工业化(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加快建设,中物院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园加快发展,军民融合“试验田”作用进一步显现。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双拥工作的顺利推进,进一步激发了驻绵部队热爱“第二故乡”的热情,在绵的广大部队官兵把驻地当故乡,积极参与地方建设,在特大灾难面前、维护一方稳定中冲锋在前,将汗水洒向深爱的这片土地。
近三年来,全市团以上驻绵部队共投入扶贫帮困资金1200余万元,扶持46个村、13个社区;投入近110万元资金,资助地方292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绵阳舰官兵常年资助安县、北川的困难学生。驻绵部队还无偿为驻地群众供水,帮助群众抢收小麦……
在绵阳,广大军民坚持继承和大力发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谱写了一曲曲催人奋进的双拥赞歌,绘制出一幅幅“军爱民、民拥军”的和谐壮丽画卷。(绵阳日报 记者 魏星奎)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