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双拥频道讯(记者 李军、杨锡权、林士卿)美丽星城长沙,是一座有着光荣双拥传统的红色城市。长沙“双拥之花”在湘江两岸盛开,已连续5次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如今,双拥工作正在向“六连冠”发起冲击。
长沙浏阳河水域,驻长沙舟桥部队专用的新型训练码头,见证了长沙人民的鱼水深情。作为全军19支抗洪抢险应急机动部队之一,曾经由于年久失修,训练码头破损严重。长沙市委、市政府和舟桥部队共同出资300多万元,建起了一座集防洪、灌溉、测量、舟桥训练为一体的新型防洪训练码头,有效保障了官兵们的日常训练。
长沙市还着力共建“长沙舰”,拨付专项经费46.5万元,支持长沙舰进行通道文化设施建设,邀请省内知名美术家为长沙舰创作30多幅体现长沙风貌和湖湘文化特色的书画、湘绣作品,并完成了长沙舰舰歌的谱曲。2015年8月12日,长沙舰正式命名入列时,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亲自带团出席,赠送了150万元的慰问金、慰问品,承诺每年将1至2名该舰工作的湖南籍军转干部安置在长沙,每年照顾性安置2至3名在该舰工作的长沙籍退役士兵,并将两项工作纳入双拥共建内容。长沙市还帮助拥军企业与长沙舰成为共建单位,签订双拥共建协议书,湖南友谊阿波罗集团与海军长沙舰结成军地共建单位,进一步加强了军民团结,发扬拥军优属优良传统。
长沙还确定每年的4月为全市国防教育月,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建立修缮400多个国防和双拥教育基地、2600多个双拥共建活动点、11所少年军校,长沙市还依托各社区建立“涉军法律服务站”,认真协助军人军属处理法律事务,3年来共妥善处理涉军纠纷120多件。
双拥共建已经成为长沙一项重要的群众性活动,漫步长沙街头,不时可见一幅幅引人注目的双拥宣传公益广告牌;车站、旅游景点、饭店及其他窗口单位,“军人优先”、“军人免费”等字样令人倍感温馨;“双拥大道”、“国防长廊”、国防知识墙报等,无不凸显着浓厚的拥军氛围。长沙市的“双拥路”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名,“双拥”载入长沙地名史册。
目前,长沙、宁乡、开福、雨花、岳麓等五区县建成了由双拥雕像、双拥标志、双拥宣传栏等组成的双拥主题教育公园,位于长沙县城市中心的双拥公园,是当地双拥主题文化建设的代表各驻长部队还以红色教育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国防教育。长沙警备区聘请老红军组成“革命传统宣传团”,与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忆传统、话传承,增强大家对党和军队的感情。
长沙市在主要企事业单位和社区成立双拥共建点,长沙市雨花区东塘街道政院社区就是其中的代表该社区因国防科技大学政治学院而得名,辖区有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第三离退休干部休养所、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军职以上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雨花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三重星都心小区5个单位,社区新建1015平方米的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大楼。该社区把双拥文化融入社会文化,建设“老首长”工作室,建立“五新”活动组织,即新潮流书画院、新气象影像社、新风格创作室、新风尚讲坛、新风采歌舞队、新境界艺术团,发挥离退休军队老干部余热,繁荣社区文化和双拥文化,举办各类讲座350余场,提供摄影作品1600余幅,被评为长沙市“发挥五老作用”示范阵地,参加全国军休会演,获民政部颁发的一等奖。
长沙市开展“关爱功臣进万家”活动,对红军失散人员、在乡老复员军人等困难家庭实施帮扶救助。每年安排资金400万元,对困难退役军人进行特困临时个案救助和大病医疗救助,在长沙县光荣院,记者见到了96岁高龄的老兵涂申楷,他感慨万千。
(责任编辑:邹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