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双拥聚焦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军爱民 民拥军 军民团结一家亲

2015-11-04 09:32:40来源:郴州日报
本着“部队所需、官兵所盼、地方所能”的原则,主动帮助部队解决建设、训练、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郴州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纪实

\

社会各界缅怀革命先烈

\

一人立功全家光荣

\

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

立足郴州实际,办好双拥实事

全市各级各部门围绕提高部队战斗力,积极适应科技强军和支持部队提高“打赢”能力的新要求,本着“部队所需、官兵所盼、地方所能”的原则,主动帮助部队解决建设、训练、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部队建设资金优先保障。市财政局在经费预算上对涉军支出优先安排,对需要地方财政配套的经费,如驻郴部队慰问、义务兵家属优待金、退役士兵自主就业补助金、优抚对象临时困难救助金等经费优先配套和保障,对部队军事演练、后勤保障和基础建设所需资金优先安排,年初列入财政预算,做到专款专用、规范管理。2015年市本级财政年初预算安排涉军支出达6000多万元。据统计,近三年来,市财政投入4200万元用于预备役工兵团基本建设;投入3600万元用于市民兵武器装备中心仓库建设;投入1300万元用于郴州军分区师团两级军事机关战备值班系统综合整治。先行拔付1000万元作为郴州军分区办公指挥大楼的基础设施重建项目启动资金。为市民兵武器装备中心仓库、预备役工兵团、武警郴州支队等解决办公经费3400万元。苏仙区、北湖区财政也为所在区的人武部基础设施建设和办公经费、区武警中队“四配套设施”建设经费、消防工作经费、预备役工兵团工作经费都作了大量投入。

军事用地优先保障。在援建部队基础设施方面,市国土局按照“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原则,先后划拨军事用地近千亩,及时保障驻郴部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积极推进市国防教育训练基地、武警郴州市支队机关整体搬迁与教导队暨反恐训练基地合并建设、武警交通指挥部六支队一大队营区新建、广州军区联勤部19分部教导队新营区的整体迁建、军分区板桥仓库、消防支队机关搬迁、武警郴州支队搬迁、198医院营区道路改造等项目建设。

涉军群体困难优先解决。我市各级各部门将优抚对象的困难挂在心上,对优抚对象无论在住房、医疗、入学、就业等方面都给予重点倾斜,优先保障。为解决因改革改制下岗失业的部分军队退役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在全市设置了2000个公益性工作岗位,专门解决符合就业条件的部分军队退役人员的再就业。凡优抚对象因受灾倒房和危房改造需新建的,苏仙区、北湖区财政按户均1.2万元的补偿标准进行补偿。对符合政府享受公租房、廉租房和低保条件的军队退役人员,政府优先保障。对大病导致贫困的军队退役人员及其家属,政府优先救助。现役军人子女和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子女在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由教育部门采取在部队驻地或家属所在地域内优先安排;高中教育阶段的军人子女,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予以照顾。

优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市民政局严格落实国家优抚政策及优抚对象抚恤金、补助金,义务兵家属优待金等全部按新的补助标准落实,全市优抚对象的定补定抚实行社会化发放。评残追烈工作注重程序,严格按政策规定予以评定,维护了公平正义。我市在优抚对象的医疗保障上推行一站式服务,出台了《郴州市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实行了医疗救助、大病救助、医疗优惠减免等政策,建立了医疗费报销、优惠、补助“一站式”即时结算平台。同时,郴州作为全省警地医疗保障支援协作先行先试城市,近年来在解决官兵防病及看病就医难题上狠下功夫。通过开展“市级对口支援”、“县级定点共建模式”创出了全省警地共建医疗保障模式的典型,在省卫计委、武警湖南总队召开的大会上获得推介。今年,市民政局根据《湖南省民政厅关于转发〈民政部关于建立重点优抚对象短期疗养制度的意见〉的通知》,与解放军198医院合作,对我市100名重点优抚对象分两批次进行了集中疗养,并将此项疗养制度化,有效利用了民政资源,健全优抚服务体系,提升了优抚对象保障水平。近几年来,我市优抚工作挤身全省先进行列,优待抚恤、评残追烈、维稳解困等工作连续多年被省厅评为先进。

退伍安置工作有序推进。退役士兵安置实行就业安置和自谋职业安置相结合的办法。为鼓励自主就业,我市提高了自主就业补助金标准,从2011年冬季退役士兵开始,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自愿选择自谋职业的,两年义务兵自谋职业一次性补助金的标准由2万提高到3万;退役士官在两年义务兵的基础上多服役一年增加3000元;三期以上转业士官(含重点安置对象)自谋职业一次性补助金的标准由4万提高到6万,转业士官在服役12年的基础上多服役一年增加5000元。实现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对接,与国家有关规定相协调,与国防和军队建设相配套。同时,加大了对自谋职业退役士兵的培训的力度,选择自谋职业安置的退役士兵比例不断提高。市人社局认真执行军转干部安置政策,广泛接纳军转干部及退伍军人,积极为其创造条件,经常组织新安置的军人培训学习,提高业务素质,以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主动为军人家庭排忧解难,帮助安排军人家属就业。

烈士纪念工作扎实有效开展。郴州在历次革命斗争中,有20多万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献出宝贵生命。我市严格按照中、省对零散烈士纪念设施进行抢救保护工作的要求,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全面完成了零散烈士纪念设施抢救保护工程,告慰了烈士英灵,安慰了烈士后代,社会各界群众对此赞誉有加。为做好烈士纪念,每年清明节期间,我市各地都组织到烈士陵园参加公祭、到烈士纪念馆瞻仰烈士事迹、网上进行烈士祭奠等形式多样的祭奠活动,全市形成了缅怀烈士、崇尚烈士、弘扬烈士精神的浓厚氛围。在第一个法定烈士纪念日,据不完全统计,当天全市有67万人次到各级烈士纪念场所缅怀烈士,参加各地举办的公祭和祭拜活动。在今年9月3日的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市委市政府通过举办大型纪念晚会和一系列纪念活动,掀起了一波缅怀先烈,弘扬革命精神的新浪潮。

把驻地当故乡,谱好双拥和谐曲

驻郴部队大力发扬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努力践行“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为父母”的誓言,在完成战备训练任务的同时,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和各项重点工作,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着力改善民生,营造和谐环境。驻郴部队积极参加我市“三创”活动以及城市建设、郴江河治理、 “限摩规电”、植树造林、扶贫开发等10多项重点建设工程。郴州军分区连续两年召开庆八一联谊暨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部署会,并与市委宣传部、市双拥办、市民政局、198医院联合策划了“双拥情 中国梦”-2014年郴州创建全省双拥模范城主题活动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2015年郴州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等系列主题活动;郴州军分区开展“我助老区奔小康2211工程”活动,先后投入700余万元,积极参与对汝城三江口镇中心村和桂东县沙田镇两个村的扶贫建设项目。郴州市各人武部与13个相对落后的乡镇村组建立扶贫联系点,利用部队特有优势进行扶贫帮困;76327部队与坳上镇黄泥坳村结对帮扶,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驻郴部队还广泛开展“1+1”结对爱心助学活动。军分区资助湘南学院20名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帮助宜章县东山村一对患病姐弟战胜病魔,树起生活的信心。武警郴州支队先后为桂东县寨前乡中心小学30多名贫困学生捐款5万余元,帮助11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76119部队大力援建良田镇百丈村小学,资助贫困学生22名。市公安消防支队今年为62名贫困大、中学生捐资助学。解放军198医院先后资助23名困难大学生完成学业。武警郴州支队党委坚决拥护市委市政府的决定,出让教导队训练基地14.7亩土地,支援相山大道建设,推动了城市建设快速发展。解放军198医院配合我市城市设计整体规划,提供9.8亩土地,同时拆除了相关的医院大门、护士楼、食堂、球场、地下管线等设施确保拥军路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76112部队投资60万元,为桥口镇排塘村修建便民公路。每当郴州血库告急关键时刻,驻郴部队广大官兵总是伸出热情的双手,无私捐献热血,挽救了无数郴城百姓生命。近三年,我市军分区、武警、消防等驻地部队的官兵累计为郴州人民无偿献血12万多毫升,群众反响热烈。每年三月份,郴州军分区发动机关和部分驻郴部队官兵集中开展“学雷锋、见行动”大型志愿服务活动,现场接受医疗咨询、义务理发、征兵和国防法规咨询。

二是参与社会管理,同筑维稳根基。市委、市政府坚持社会发展依靠部队,把驻郴部队当做维护郴州大局稳定的“压舱石”。驻郴各部队积极参与郴州的社会管理。在重大节日及两会等敏感时期,驻郴部队积极参与军警民联防联治,建立完善军地协作机制。近年来,郴州军分区组织民兵应急分队10支600余人次配合公安机关执勤巡逻维护秩序,妥善处理涉军维权问题5起;武警郴州市支队每年参与郴州火车站的春运维护秩序工作;武警消防郴州支队在每年的11月9日,开展消防知识的普及宣传,在重大节日前进行消防安全检查,消除火灾及其它隐患。广州军区郴州房管处积极维护八一路正常商业秩序,为社区治安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勇担救灾重任,诠释爱民本色。郴州是自然灾害易发频发地区,近年来先后发生了多次特大洪灾和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灾情就是命令。面对一次次的自然灾害,驻郴各部队总是转战在救灾第一线,在生与死的考验中诠释爱民本色。成为人民群众可信赖的脊梁。涌现出了郴州军分区、武警郴州支队和解放军198医院等一批“抗洪抢险工作先进单位”、“抗冰救灾先进集体”。据不完全统计,驻郴部队官兵参加抢险救灾行动累计出动官兵 2万多人次,遂行急难险重任务200多次,为郴州人民挽回数亿元经济损失。

常创常新,军地共建结硕果

我市把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作为郴州科学发展和实现郴州起飞的重要途径,把军政、军民团结作为郴州起飞重要政治保障,统筹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努力实现地方发展与军队发展的统一。近年来,郴州在走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路子下,经济社会和驻郴部队建设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三年,地方财政投入部队军事演练、后勤保障、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达4亿多元。

一是双带双促显成效。我市结合当地实际,全面推广常德市和嘉禾县在全省首创的双拥工作站模式,将双拥优抚工作沉到村(社区)一线,分层次、分时段、下到村(社区)、进到户、见到人、握到手、问到心,使双拥工作真正深入到最基层。嘉禾县的经验被中国社会报、湖南日报转载刊登。随着“双带双促”活动稳步推进,全市涌现了一批退役军人典型模范,如嘉禾县富民强村带头人普满乡雷家村党支部书记雷衍杏、袁家镇行村党支部书记肖海鸥;资兴市省级劳动模范陈国庭、号称“鸡司令”的罗志辉、东江梨种植大户首志华、见义勇为退役军人宋剑勇、曹军;安仁县龙市乡承包上千亩荒山种植油茶的大户下岗残疾军人谭营军;牛业合作社的带头人、羊脑乡源田村党支部书记段华;桂东县全国先进工作者光荣院职工黄常明;北湖区郴江街道槐树下村花卉种植大户李平、大塘乡西江村养殖大户何明亮;受到市委表彰的先进典型宜章县玉溪镇南湾村党支书邓宪忠、全国道德模范“大山卫士”刘真茂;全国情系国防好家庭-退伍军人陈松华的家庭等。

二是军民融合谱新篇。军地通信保障工作不断加强,中国移动郴州分公司牵头协调相关单位就平时通信保障、抢险救灾应急通信保障、战时通信保障、通信线路抢修与维护、通信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探讨并签订了共建协议。军地物流保障不断加强。由76325部队牵头协调相关企业、部队就平时提供优质物流服务、物流信息共享、战时物流资源转换等进行了共建。加强油料仓储保障平战机制建设。由76112部队牵头协调,建立完善了油料储存、转运、战时油料保障等体制机制。切实加强卫勤保障。由市卫生局牵头协调全市医疗系统与198医院就平时医疗资源共享、抢险救灾中的卫勤保障、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战时卫勤保障等方面进行共建,初步形成了有郴州特色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之路。

三是双拥共建结硕果。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普遍与驻军签订了军民共建协议,架起了军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了军地双方的共同科学发展。市国税局与驻军预备役工兵团结成共建单位,安排机关及城区三个分局预备役人员在共建点参加国防教育学习、队例训练、10公里武装越野训练,在开展双拥教育的同时干部职工队伍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市民政局与郴州军分区联合开展的共植“双拥共建林”活动助推了我市创森工作; “寻找最美老兵”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进一步推动了我市“双带双促”活动的深入开展;市科技局与驻军76119部队开展“援建军营图书室、共建学习型军营”。市文广体新局组织志愿者队伍赴驻郴部队慰问演出,受到官兵的一致好评;市卫生局“三进三送”(进社区、进单位、进家庭、送医疗、送知识、送健康)让广大优抚对象受益。市城管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发改委等单位把双拥工作与本单位业务工作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推进;充分发挥行业优势促推双拥创建活动向纵深开展,集中力量办了一批受军民欢迎的实事好事。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