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全民动员,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
今年八一建军节期间,市委书记薛晓峰与部队官兵座谈。
今年八一建军节期间,市委书记薛晓峰到部队看望慰问官兵。
来到伟人故里中山市,一片激昂奋进的场景。在全面推进创新驱动作为中山新一轮发展的核心战略的大背景下。在争取省级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和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的路上,中山“双拥”工作涌现不少创新元素。如优抚安置城乡一体化,保证优抚对象危房改造投入,医疗补助一站式结算……中山人开创的“中山双拥模式”不断发展,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的情景随处可见。成为这座城市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党政“一把手”全员参与凸显重视
“双拥模仿城”这个牌子对中山市民来说一点都不陌生。自1995年起中山已连续6次被评为“省级双拥模范城”,2003年以来连续3次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
我市高度重视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和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去年10月,市委书记薛晓峰亲自部署,要求充分动员,严密部署,着力解决双拥工作重点难点问题;以开拓创新为动力,不断赋予双拥工作内涵和活力。今年8月1日,市委书记薛晓峰、市长陈良贤等领导率领拥军慰问团走访慰问各驻中山军(警)部队期间,又对全国和省级双拥模范城最后阶段的创建工作作出指示。
据悉,中山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陈良贤任组长,市委常委、中山军分区政委熊高华、副市长杨文龙和军分区司令员吴炳钿分别担任副组长,有成员单位25个。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议,互通情况,交换意见,研究解决双拥工作有关事项和问题。各镇区也及时调整完善相应的双拥工作领导机构,并均由党政主要领导挂帅。
为确保各项部署落实到位,中山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期还组织相关部门,对全市各部门、各镇区和各驻军(警)部队进行了多次督促检查和模拟检查,进车站,走访医院对照考评标准查漏补缺。
“中山双拥模式”不断创新
近年来,中山市委、市政府把双拥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其中坚持落实“5个100%”的双拥工作目标成为中山双拥工作的最大亮点。
时代不断在变,在创建全民参与的“大双拥”格局方面,近年来中山不断探索。市双拥办告诉记者,中山双拥工作近年来体现出“三项创新”。
一是创新推进实现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和退役士兵安置城乡一体化。退役士兵不分城镇和农村户籍统一按照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5倍 (转业士官按5倍)发放一次性补助金。义务兵家庭优待金统一按照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七成以上发放。
二是创新做好军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建立军休干部地方补贴联动增减机制,确保军休干部整体待遇水平向地方离退休干部看齐。
三是创新开展复退军人服务管理工作。中山从2013年起,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引进了社工信访服务,有效缓解了涉军群体的矛盾和信访压力。为进一步完善复退军人服务管理体系建设,今年6月,经市编委同意,市民政局设立了复退军人工作科、各镇区设立了复退军人工作站。我市还成立爱国拥军促进会,更好地融合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双拥”建设。军民一家亲常见诸报端
除了领导重视,制度保障,市民对双拥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才最重要,双拥工作在中山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尤其体现在军民一家亲的事迹经常见诸报端。
蔡观超是中山边检站的一名中士班长,入伍10年来,蔡观超同志积极主动参加与火炬开发区敬老院的各项共建活动,与在院老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2012年,蔡观超以高票当选为中山市第三届“十大敬老之星”,并获当年“感动中山人物”提名奖,他是中山驻军唯一一名当选者,也是最年轻的敬老之星,他还荣获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称号。
双目失明的孤寡老人彭婆婆对蔡观超有最深刻的印象。多年以来,蔡观超坚持定期看望她,为她打扫居室卫生,陪着她拉家常。逢年过节,蔡观超更是主动买上水果探望,生日时给她送来柔软可口的蛋糕。恰恰是这些微不足道的举动,让彭婆婆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
军爱民,民拥军,这样的军民一家亲的事迹不止一次出现在中山本地的媒体中。本报也跟踪报道多次,总是让人温暖。
■今年“双拥”动态:
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增幅达8.6%
中山按时足额发放抚恤补助金,继续落实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再次提高中山市部分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增长幅度达8.6%。及时调整残疾军人残疾抚恤金标准和60周岁以上农村籍退役士兵老年生活补助标准,并补发差额50多万元。春节前夕,向4000多名60周岁以上农村籍退役士兵每人发放150元一次性生活补贴和临时价格补贴,向3300多名重点优抚对象和46名军队离退休干部及遗属发放春节慰问金,向78户困难优抚对象发放帮扶资金,合共发放170多万元。
住院医疗补助“一站式”结算
在积极落实优抚对象优先挂号、优先就诊、优先取药、优先住院、部分费用减免等医疗待遇的基础上,中山继续实施优抚对象住院医疗补助“一站式”结算,至6月18日,已有464人次重点优抚对象通过住院医疗“一站式”结算系统获得补助37.1万元。8月1日起,中山市还将重点优抚对象住院医疗补助比例由原来的30%—55%提高至45%-70%。6月8日至7月8日,市财政出资各镇区组织重点优抚对象进行健康检查。上半年,市财政还支出30多万元为残疾军人购买医疗保险,发放护理费和门诊补助。下半年,中山市还将通过组织康复疗养活动,开展送医送药活动、推进医疗补助“一站式”结算系统二期项目建设等,不断提高优抚对象的医疗保障水平。
已投6854万为928户改造危房
2009年至2014年,中山已投入6854万元为928户优抚对象进行危房改造,今年计划投入1188万元(市级财政投入475.2万元)为无房或居住危房的134户优抚对象进行住房重建和修缮。目前,各镇区已将该项工作纳入了年度工作重点,并制订了工作方案,陆续开展规划、图纸设计、报建、招投标、公示等工作,预计年底前将完成改造工作。
■名词解释:
“5个100%”即军队转业干部100%按政策规定落实,城镇退役士兵当年100%妥善安置,重点优抚对象优待抚恤补助项目和标准100%落实,当年批准随军家属100%安置,军警部队干部子女入学入幼100%安排进入当地省、市一级小学和幼儿园。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