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双拥聚焦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上甘岭战役爆发63周年:那年,他送英雄黄继光“回家”

2015-10-14 09:38:53来源:解放军报
10月14日,是上甘岭战役爆发63周年。当大家在缅怀先烈的时候,一封来自湖南的信件,向我们诉说了一名老兵纯洁高尚的信仰与追求,同时也揭开了抗美援朝胜利后一段尘封的历史。

10月14日,是上甘岭战役爆发63周年。当大家在缅怀先烈的时候,一封来自湖南的信件,向我们诉说了一名老兵纯洁高尚的信仰与追求,同时也揭开了抗美援朝胜利后一段尘封的历史。

尹华钦,今年85岁,是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战士,退休后经常心系老部队,怀念像黄继光一样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尹华钦说:“当年的战友们都是好样的,就算是死,也绝不放弃每一个阵地。”

在他的记忆里,许多战斗的时间、战友的名字,都已慢慢变得模糊,但是“597.9高地”这个代号却一直被他深深铭记,因为英雄黄继光就牺牲在这个高地上。

怀揣理想毅然从军

尹华钦的家乡洞口县山门镇,地处湖南省中部地区,是著名将领蔡锷的故乡。尹华钦从小就想做一名像蔡锷一样对国家和民族有用的人。因为地理环境特殊,家乡鲜有战争荼毒,但生活却依旧清苦,经常吃不饱饭。在尹华钦的记忆中,小时候姐姐总会带他到地里刨红薯,刨到最大的都给了自己,“是姐姐一口一口把我养大的。”尹华钦感恩地这样说道。

1950年,尹华钦的姐姐决定送他去参军,报效国家。姐姐虽然家庭条件不好,但是在他入伍的时候,走了二十多里山路,去镇上帮他买了新布,缝了好几件贴身穿的衣物,还特意将家里老母鸡下的蛋煮成茶叶蛋,让他带在路上吃。尹华钦深深地知道,那篮子鸡蛋可是姐姐一家半个月的生活费来源。

来到原步兵十五军四十五师后,踏实能干的尹华钦很快得到领导的赏识,被调到师部警卫连,负责保护首长安全。也就是在那一年,他认识了一三五团的黄继光。在他的记忆里,黄继光是条敢作敢为、勇武果断的汉子,在工作训练之余,性格相似的两人在生活上也常有来往。

入朝作战历经蜕变

1952年,尹华钦随部队入朝作战。当时部队一边开进一边训练,直到鸭绿江边才简单做了休整。跨入朝鲜境内后,部队立即转入战斗状态,尹华钦跟随师部行军。随着战争进入白热化,师部也前移到了战场腹地,目光所及,到处是累累弹坑,片片焦土,空气中散发着浓浓的火药味。身边熟悉的战友一个个地倒下,尹华钦的脸上早已没有当初的青涩懵懂,布满了刚毅沧桑。有几次,他和战友向领导请战,要求到前线和敌人战斗,但是因为当时战争态势胶着,警卫人员任务也比较重,领导没有同意。

上甘岭战役爆发后,敌人的飞机大炮对我方阵地进行了狂轰滥炸。战役打到最激烈的时候,指挥所动员所有后勤保障部队上前线作战,而师部警卫连也就地集结,增援前线部队。尹华钦所在单位的支援目标正好是黄继光所在的597.9高地。“终于有机会上阵杀敌了!”尹华钦内心十分激动,他把枪擦得锃亮,身上挂满了子弹,毅然决然地投入到战斗中。战役结束后,尹华钦因表现突出,荣立三等功。

在跟进支援过程中,尹华钦目睹了黄继光壮烈牺牲的经过:“当时六连打得就剩下几个人了,黄继光和战友们为了掩护我们,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就冲上去了,子弹打完了,他就拿身体扑向了敌人的枪眼。”回想起当时的一幕幕,老人眼里布满了泪水。

几经辗转送烈士“回家”

战役间隙,军、师首长决定派人找回烈士们的遗体并护送回国。由于当时志愿军四十五师一些连队打得就剩下几个人了,而师部警卫连的人手相对比较充裕,于是就选派了几个年轻精壮的战士去完成这项光荣任务,尹华钦就是其中一员。

当时的朝鲜战场态势胶着,他们冒着敌人的炮火,重返中线阵地,找齐所有烈士遗体后,几经辗转送烈士们踏上了回家的路。尹华钦和其他几名战友负责将黄继光烈士的遗体送回四川仪陇,后来因为路途遥远和天气原因,担心黄继光遗体受损,又改道将烈士遗体送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完成这项光荣任务后,尹华钦和战友重返朝鲜战场,直到1954年才和大部队一起回国。当讲述这段历史的时候,老人脸上布满自豪。他说,每次做梦都会梦到那些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战友们,他们是英雄,没能和他们一起马革裹尸是这辈子最大的遗憾。

回国后,尹华钦被推荐至甘肃省天水军校学习,毕业后分到兰州军区预九师任排长,后来由于在朝鲜战场上的旧伤复发,1958年转业到甘肃省天水市天水县任县武装部部长,直到退休。

虽然战争已过去六十多年,作为一名曾经的志愿军战士,能为国家和人民做一点事情,尹华钦依然感到骄傲与自豪。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