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双拥聚焦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丰乐军民乐 满街鱼水情

2015-09-28 15:22:45来源:中国网·双拥中国
丰乐社区位于绿杨城廓梅花岭侧,面积只有0.51平方公里,人口约8000人,却是全市驻军最密集的社区之一。

——扬州市蜀岗—瘦西湖风景区梅岭街道丰乐社区双拥记事

中国网·双拥中国讯 丰乐社区位于绿杨城廓梅花岭侧,面积只有0.51平方公里,人口约8000人,却是全市驻军最密集的社区之一。辖区内有双拥对象很多人,军队离退休干部32名、还有驻军。该社区先后荣获“省和谐示范社区”、“市双拥模范单位”、“市文明社区”和“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等称号。长期以来,这里军民互助共建,亲如一家,其乐融融。大街小巷随处可以采撷到生动感人的双拥故事。

光芒闪耀、青春焕发的双拥街—长征路

长征路是丰乐社区的核心大道。其实也就四五百米长,十米左右宽,树木葱茏,枝叶婆娑。两边建筑相对陈旧,保存着一些古城的昔日风貌。上世纪60年代中期,扬州市军分区干休一所落户长征路,尤其是离休后续写人生辉煌的正军级老红军刘应启曾一直长期生活在这里直至去年离世。自那时起,长征路上便开启了军民双拥创建之旅。后来预备役高炮二师和武警支队生活区也陆续来到这条街上。老街上的军民互动也越发热络,情感日益加深。2009年7月,军地双方决定把长征路命名为“丰乐双拥街”。由此这条老街开始了新的长征,其双拥事业揭开了新的一页。

从路东头的史可法路走进“丰乐双拥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大型铜雕,沿路布置的居军民共建橱窗则从不同侧面展示了长征路上不同形式的“双拥”活动。路边挂着一串梅花灯箱,每朵花上镶着一个字,联成醒目的“丰乐双拥街”字样。沿街除了干休一所荣誉室对市民开放,扬州佛教文化博物馆对现役军人免费开放外,还布置了国防教育、水电维修、医疗、家政等四个双拥便民服务点,并在悬挂灯箱上公开服务电话。近百家商户一个挨着一个,他们视拥军为己任,主动为驻地部队办好事、实事,对军人优先、优惠服务。有的饭店还挂出现役军人九折优惠的牌子。“零距离、心贴心”服务让部队官兵倍感双拥街的温暖和亲切。

两位感人至深的全国爱民模范

在丰乐社区,居民们曾经谈论最多、最挂念的是百岁老红军刘应启。他生前经常在长征路上散步,被大家看作是丰乐不朽的“红色风景”。他是真正把共产主义作为终生的信仰的人,其传奇辉煌的人生经历和忠实实践党的宗旨的先进事迹,如丰碑般矗立在近一个世纪的岁月长河中。丰乐社区党总支书记陈长丰深情回忆说,在这条路上,刘老的一言一行,都给人一种温暖、一种鼓励。即便百岁高龄,刘老也坚持上街买菜。遇见路人跟他打招呼,他会停下脚步,右手拄着拐杖,左手举过头顶,摇摆两下,问候一声“你好啊!”

刘应启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个可以享清闲的老人。他到社区,主动要求戴上志愿者的红袖章,巡逻执勤。看到街头有烟蒂、杂草,他也会躬身捡起。北门外大街有个10号大院,里面的20户居民把社区当成自己的家,人人主动抢扫帚承担小区的保洁以及做好安全巡护工作。刘老知道后非常高兴,买来50把扫帚赠送给附近的党员干部、楼道组长,用小扫帚扫靓大家园。他还号召大家一起动起来,清洁美化城市大家园,展开一场“新时期的文明长征”。小扫帚的故事在丰乐社区传开后,每个小区都多了许多默默无闻的扫地人。“由老及少,一把扫帚,带动一个家庭、小区的整洁和文明。”陈长丰书记说,“‘小扫帚’精神在全市也流行开来,成了文明城市创建的鲜亮符号。”

史可法西路有家小理发店,刘老生前常去理发。有一天,他注意到理发师王女士的丈夫有段时间没来了,一打听,才知道前不久因病去世了。丈夫英年早逝,由于看病家中落下了不少债。刘老立即组织丰乐社区和干休所前往慰问,自己悄悄丢下1000元。他鼓励王女士:“我当年那么困难的日子都走过来了,相信你一定可以捱过来,以后生活一定会变好。”王女士很是感动。“有几十年了吧,他每次来理发,我不肯收钱,可是他硬是要给,还说‘你劳动我付钱,天经地义’。”王女士说,“外人都以为刘老是离休干部‘不差钱’,可媒体多次报道过他,他一生资助他人几十万元,却没给家人留存款,他才是我们身边的活雷锋”。

如今老人家人虽走了了,但他实践党的宗旨、弘扬光荣传统的精神长存和延续着。范荣兴就是受其教育和影响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爱民模范。他是扬州军分区第一干休所正科级政工干事,入伍近20年来,积极拥政爱民、关爱他人、无私奉献,谱写了一曲拥政爱民的动人之歌。先后被评为江苏省“道德模范提名奖”,江苏省“双拥工作先进个人”,南京军区“先进老干部工作者”,江苏省军区“创先争优先进个人”。

早在1998年,范荣兴从媒体上看到年轻姑娘刘敏身患尿毒症想放弃生命的不幸遭遇后,便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想方设法帮助她与病魔顽强斗争,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在相识、相伴6年后,为更好地照顾刘敏,延续她年轻的生命,他克服来自家庭和社会舆论的阻力,毅然迎娶了刘敏为妻。悉心照料妻子十余年来,范荣兴已几乎成了半个“尿毒症专家”。在爱的力量感召下,刘敏一次次游走在死亡线上,又一次次奇迹般活了过来。

范荣兴一直心系群众关爱他人。在妻子身患重病长期治疗费用较高的情况下,他仍坚持热心公益,关爱他人。每次部队组织捐款活动,他一次不落,一分不少,先后向汶川、雅安等地震灾区和贫困群众学生捐款2万余元,义务献血1800毫升。在他的感染下,妻子刘敏在一位尿毒症患者生命垂危无力支付治疗费用时,主动从自己每周三次血液透析中捐出一次给患者,患者及其家人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全国优秀志愿者模范—“编外指导员”兵妈妈们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丰乐当地就成立了一支兵妈妈“双拥”服务队,为老红军、烈军属打扫卫生,为官兵包饺子、洗衣晒被。在这20多年中,兵妈妈队伍从30多人发展到60多人,年龄从40多岁到80岁的兵奶奶不等,无怨无悔地为社区内的驻军单位和烈军属做出了真诚奉献。兵妈妈们和战士们交往多了,还了解和关心一些人的烦心事。“我今年差了6分没考上军校,老妈妈们知道了,立刻来驻地安慰我。”曾经在此服役的小战士胡长宇感动地说。兵妈妈拥军服务队支部书记蒋玲玲和队长魏书珉有时候还把心情不好的战士带回家。边吃饭边交谈,不知不觉中就把战士们的心事给捅出来了,随即又在亲切温馨的交流中给化解了。她们还关心大龄士官们的婚姻大事。扬州姑娘小戴和扬州军分区干休一所的军人小赵就是她们介绍成功的一对,现在他们已经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服役更安心了。

兵妈妈们还帮助调解军属家庭矛盾和邻里纠纷,解除军官的后顾之忧。战士们也经常参加社区活动,和辖区独居老人结对帮扶。逢年过节,兵妈妈都要到军营看望慰问,和战士们一起联欢,双方早已结下了深厚的“鱼水情”。

每年冬天老兵退伍返家时,大家都依依不舍,难说再见。兵妈妈们常常一大早就带着精心准备的礼物来到社区等候前来道别的战士。有一年,蒋书记把孙女也带来了,还带来祖孙俩画的画;魏队长带来了以前和战士们一起联欢、表演的照片;拥军老妈妈钱秀华、党员杨安定等人则带来牛皮糖、扬州酱菜等扬州特产……那天当子弟兵们拎着水果刚到丰乐街路口,兵妈妈们早已迎上前,拉着他们的手亲切交谈,嘘寒问暖。大家在社区欢聚一堂,回忆几年来的点点滴滴,老妈妈眼里噙满了泪花,大家都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了。兵妈妈、社区党总支书记陈长丰等和即将退伍的老兵还一起合唱了《我是一个兵》,浓浓的亲情弥漫了丰乐双拥街。拥军老妈妈钱秀华热情邀请大家一起到家里共进午餐。席间,钱秀华的爱人、革命老兵杨德昌向退伍战士们扳着手指,给他们列数回到家乡后的退伍战士,发扬部队的优良传统,在平凡岗位建功立业的事迹。战士们个个深受感动,纷纷在兵妈妈钱秀华和爱人杨德昌面前立下了誓言。看着亲爱的战士们一个个远走的身影,钱秀华夫妇俩眼睛湿润了……

前年一个战士和魏队长结下了深厚友情,回到家已经凌晨3点多了,还给魏奶奶打电话报平安,叮嘱她保重身体。

省市双拥模范—自小就崇拜军人的“老军嫂”陈长丰

陈长丰1992年到居委会工作,2003年到丰乐社区,从事基层组织工作20多年了。上小学时,她就喜爱语文课本上那一篇篇讲述战争岁月里军人勇敢顽强、不怕牺牲的故事。到现在她还清晰记得一位语文老师声情并茂朗诵一篇描写解放军故事的文章的情景,当时她的心一下子就被打动了。以后凡是与解放军、部队相关的人和事她都会多一份留意和热心。长大后,她毅然选择嫁给了一位普通军人,成为光荣的军嫂。

参加居委会工作后,她经常响应地方妇联倡议,为驻地军人洗衣洗被。有一天清早,她看到居委会的电话亭旁来了一个小战士,看样子才入伍的。在和家人通上电话后,小伙子哭了起来,说不适应部队生活,呜呜咽咽地要家里人把他带回去。陈长丰的心一下子揪起来,赶忙上去了解情况。在她亲切温和地劝说下,小战士的情绪才平静下来。自此,陈长丰暗暗下决心,一定要认真做好双拥工作,让这些远离家乡的战士们感受到第二故乡的温暖和亲情,安心训练,保家卫国。

2004年担任丰乐社区党总支书记后,针对社区驻军和双拥对象多、双拥和国防教育资源丰富的特点,陈长丰着力构建社区双拥工作的长效机制、不断创新和丰富载体做好军民融合,开创丰乐双拥事业的新格局。按照上级关于打造好“绿杨城廓,双拥丰乐”社区特色品牌的要求,她积极争取和协调各方面力量,军民携手把一条基础设施落后的老长征路,改造成了今天青春焕发、充满活力的特色双拥街。

如今,社区军民双拥观念进一步增强,热情明显提高。辖区内的扬州宾馆主动把企业文化和双拥文化结合起来,在人员、资源方面给予社区双拥以大力支持。2012年,四星级西园饭店提供了650平米的房屋给社区作办公和双拥活动场所,彻底改变了原来在简陋、拥挤的小平房里搞活动的局促状况。同时,该饭店还提供房屋给干休所做食堂及活动中心,干休所又主动对社区独居老人开放就餐,邀请社区居民去共同娱乐。

一年里的各个重要节日,除了赠送慰问品外,陈长丰都会组织军民之间的文体活动,辖区内的几个大一点的单位主动轮流提供场所和设施,大家在歌声笑声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

(肖奎武 施福林)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