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双拥聚焦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破解新“三难” 科学促发展

2015-09-23 09:58:47来源:中国网·双拥中国
转业退伍安置难、随军家属安置难、随军子女入学难,是新时期影响部队建设和战斗力提高的新“三难”问题。

中国网·双拥中国讯 转业退伍安置难、随军家属安置难、随军子女入学难,是新时期影响部队建设和战斗力提高的新“三难”问题。多年来,淮安市高度重视,多策并举,攻坚克难,着力化解随军家属就业、军人子女就学、转业干部就职(简称“三就”)工作中的各项矛盾,先后出台了多份文件,规范、完善此项工作。2008年,该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驻淮部队干部随军随调家属子女就业就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在此基础上,2012年修改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驻淮部队随军随调家属就业军人子女就学和转业干部就职工作的意见》,新增了军队转业干部就职内容,并对有关随军家属就业和军人子女就学的内容作重大完善调整。2014年该市又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深化此项工作。连续多年实现随军家属初次就业率、军人子女优质学校就学率、转业干部就职率三个100%。

一、创新安置模式,实现随军家属初次就业率100%。

针对随军家属就业竞争力弱、需求面广、期望值高等实际情况,该市探索实施了随军家属基地化安置工作模式,实现技能培训、资质认定、岗位安排、上岗扶持一条龙服务,为随军家属就业创业搭建平台。遴选出市教育局、交通运输局、淮钢特钢有限公司、中央新亚百货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工种适宜、效益较好的单位,作为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基地,设立“军嫂岗”、“预留岗”、“优先岗”,按照“开发岗位、定向培训、对口安置”的原则,将符合条件的随军家属进行分类安置。在市职业培训中心建立随军家属就业培训示范基地,开设计算机应用、金融会计、平面设计等16个专业,对随军家属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考核合格后颁发国家认可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三年来,共安置随军家属就业105人,实现随军家属初次就业率100%。

二、坚持择优选校,实现军人子女优质学校就学率100%。

该市高度重视军人子女就学工作,不断加大军人子女安置力度。2012年文件规定,军人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免收任何费用进入当地优质学校就学,初中升高中由2008年文件中规定的“加10-20分录取”调整为“按照当年统考文化分值3%-10%的标准增加分数录取”,实现军人子女优质学校就学率100%。三年来,共安置军人子女入学242人,其中45人享受加分政策,一些本与重点中学无缘的孩子接到录取通知书后,都激动地表示,要珍惜机会,好好学习,掌握本领,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

三、遵循“八字理念”,实现转业干部就职率100%。

该市紧扣“军转安置工作是加强和推进地方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机遇,军队转业干部是优化和改善地方干部结构的珍贵资源”的“重要机遇、珍贵资源”八字理念,在地方干部岗位十分紧缺的情况下,腾出岗位,按照“四公开”(政策公开、计划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四优先”(政策优先、职务优先、志愿优先、积分优先)、“两尊重”(尊重转业干部本人意愿、尊重用人单位合理要求)原则和双向推荐、竞岗积分的办法,积极稳妥地安置好军队转业干部。三年来,共安置军队转业干部277人,95%以上安置到党政机关(含参公管理单位)工作,其中24名正团职以上转业干部全部安置副处实职,实现转业干部就职率100%。

淮安市“三就”工作经验和做法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2012年8月26日,《解放军报》在一版头条介绍该市“三就”工作经验。2013年3月,总政治部干部部和解放军报社专程到淮安调研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摘自《新华日报》2015年5月7日A4版,作者系淮安市双拥办主任科员 王小春)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