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双拥中国讯 2012年以来,淮安双拥宣传工作紧跟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紧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主题,着眼驻淮部队现代化建设,创新思维,拓展载体,主动作为,强力助推全市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
双拥意识得到强化。全市各级双拥工作会议和党管武装述职会都强调双拥宣传工作,双拥工作目标责任状必有双拥宣传内容。各地把双拥宣传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促进工作开展。各地狠抓落实,人人参与,驻淮部队、各县(区)至乡镇安排人员报送双拥活动及工作信息,任务到人,责任明确。
宣传阵地逐步巩固。一是率先确立双拥“年主题”,指明方向。2012年以来,淮安市率先在全国建立双拥年主题制度。每年确立一个年主题,抢滩意识形态阵地,引领和促进双拥工作的开展。二是发挥传统媒体优势,造浓氛围。充分利用党报党刊、专业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及网络媒体,在《淮安日报》开辟“共筑长城”双拥专栏、淮安电视台的有关节目加上双拥角标、市双拥办的《双拥简报》都能及时宣传创建工作动态,报道双拥共建活动。三是社会环境宣传精彩纷呈。在主城区街道和主要出入口,设置了市区5块、县区3块以上大型双拥宣传牌,5000多块悬挂式双拥宣传牌遍布城乡街道和社区,双拥广场、双拥一条街、双拥路,商业中心和临街店面的电子屏,社区的双拥宣传画廊都成了双拥宣传阵地。同时,还通过开展军地互办实事、召开企业双拥文化建设座谈会,举办庆“八一”双拥晚会和市第四届国防与双拥知识电视大赛,举办了淮安市双拥英模事迹报告会,邀请淮安籍士官全国道德模范皇甫辉勇来淮安作报告,宣讲双拥、讴歌双拥,特别是该市在保证淮安市国防园正常开园布展的基础上,率先在全省开设首个国防班-清江中学国防班,在中学生中广泛开展国防教育,不断掀起双拥宣传热潮。四是红色资源持续释放张力。周恩来纪念馆、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纪念园都是名闻遐迩的双拥与国防教育基地,每年有数十万名群众前去瞻仰和凭吊,周总理的伟大精神、人格魅力和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淮安人奋力开拓,勇往直前。去年以来,央视和江苏卫视连续两年对淮安清明祭扫刘老庄革命烈士活动进行现场直播。
宣传手段不断创新。顺应信息化和网络时代的发展要求,该市不断创新双拥宣传载体,运用新媒体拓展宣传渠道。借力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和固话彩铃,将双拥宣传口号和双拥应知应会内容通过新媒体平台与日常的公益广告同时发布,宣传形式更加贴近百姓生活。
宣传氛围持续浓烈。三年以来,在市以上各类媒体发表文章及视频、影像资料728篇(条),省以上媒体发表篇目占三分之一以上。淮安的双拥年主题制度得到全国双拥办杨国英副主任的批示和表扬,并获得2014年度淮安市创优创新奖。在全国纪念延安双拥运动70周年征文活动中,淮安的一篇纪实人物通讯获得二等奖;淮安市双拥办荣获2013年度省双拥宣传工作先进集体,目前,全市上下双拥宣传氛围浓厚,争先创优意识强烈,逐步走出了一条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宣传路子。 (张 宾)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