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双拥聚焦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这里的双拥不一样

2015-09-23 09:42:59来源:中国网·双拥中国
双拥、双拥,拥军才能优属,拥政才能爱民。

中国网·双拥中国讯 双拥、双拥,拥军才能优属,拥政才能爱民。作为周总理的故乡,淮安人深谙其道,但是在1999年全国双拥模范城评比结束时,淮安却意外落榜,成为全省老地级市中唯一不是全国双拥模范城的城市。

说是意外,其实也有必然的因素,在事后的总结中,不少人就认为淮安虽然事情“做得一样不少”,但理念不新、氛围不浓、机制不活等客观因素确实阻碍了淮安双拥工作的突破。

针对原因求突破。在几届市委、市政府和军分区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市军民的共同努力,淮安双拥工作一扫颓势,将诸多不利因素化为自身优势,双拥好评如潮而来。2004年,淮安历史性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首创成功,成为淮安数城同创中第一块国家级奖牌;2008年淮安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2012年淮安双拥“三连冠”……

是什么让淮安“摇身一变”从一个双拥工作落后城年年跻身双拥先进市?市双拥办领导的回答是:创新求变。采访中,记者也真切感受到淮安双拥工作这些年来的一个又一个“不一样”。

这里的双拥理念不一样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清晰明确的思路,工作就会失去方向。长期以来,该市一直把双拥思路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认真抓好。12年前,该市提出“三个转移”(以节日慰问为主向经常性互办实事为主转移、以解决一般性问题为主向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为主转移、以解决日常生活问题为主向科技拥军为主转移)的双拥工作基本思路,坚持六条原则开展“个十百千万”军地互办实事系统工程,真心实意帮助双拥对象解难题、办实事。2008年,该市又提出“两个第一”( 加快发展是第一要务,强大国防是发展环境的第一资源)思想和“三个不忘”(抓经济建设不忘抓好双拥工作,分享发展成果不忘为部队办实事,选拔人才不忘军转和人武干部)要求,从思想上保障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同频共振、协调发展。去年,市委刘书记要求全市军民唱好双拥工作“四季歌”,把工作做在平时,做在基层,做到官兵和群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今年市委刘书记再次要求全市军民中倡导带着特别的感情、特别的责任(“两个特别”)做好双拥工作。这些理念在淮安已经深入人心,融入淮安双拥工作的方方面面,成为全市军民开展双拥工作的行动指南。

今年,淮安双拥工作又在全国首推“年主题”活动。此创新之举引起了全国双拥办杨国英副主任的关注,他在批示中指出“淮安双拥‘年主题’制度很好,值得学习和大力推广”。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做好该市双拥工作,夯实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基础,从今年开始,淮安建立双拥“年主题”制度,每年都将推出一个双拥“年主题”,2012年双拥“年主题”是“和谐 祥瑞”,这既包含着该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的完美收关,也象征着“四连冠”创建的顺利启航,预示着该市双拥工作更加和谐共生、吉祥如意。

这里的双拥氛围不一样

淮安作为革命老区和驻军大市,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和双拥传统。走进淮安市区的一条寻常街巷,双拥宣传画廊、设施随处可见,更令人称道的是,普通百姓也能对双拥工作说出个一二三来。市民蔡大爷就说,淮安是周总理的故乡,“作为总理的家乡人,我们不能丢也丢不起这个脸啊”。蔡大爷“丢不起这个脸”,其实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淮安双拥工作的群众基础和良好氛围。

氛围的取得离不开深入地宣传双拥工作。记者了解到,淮安双拥工作在市级主流媒体报纸、电台、电视台开辟专题、专栏,宣传支持国防建设和做好双拥工作的重要意义,报道双拥工作经验做法、典型事迹。重宣传的同时,领导也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大会小会上市领导始终要求,全市上下要高度重视双拥工作,积极支持国防建设。其中在今年全市双拥大会上,市委书记、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刘永忠指出,对于淮安而言,做好双拥工作具有极其特殊的意义:首先,淮安是一座光荣的城市。周恩来总理是人民军队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作为总理的家乡拥军工作必须有地位。其次,淮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淮安是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抗日战争60周年大会上称颂的新四军“刘老庄连”所在地,在英雄洒满热血的地方,只有把双拥工作做得特别好,让英雄之地强起来、美起来,让老区人民富起来,才能对得起长眠于此的英雄。第三,淮安是一座红色的城市。在革命战争年代,这里输出了4万多子弟兵、牺牲近3万人,淮海战役中有35.66万群众踊跃支前,为革命的胜利、共和国的诞生作出了巨大贡献。

领导重视,群众支持,双拥氛围不浓也难。记者了解到,目前在淮安大地上,大家思想统一,行动一致,对双拥工作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处处洋溢着支持双拥工作的政治热情,不断涌现出参与双拥工作的动人事迹,形成了“国防人人有责、双拥处处有情”的良好氛围,军政军民关系是淮安历史上最好时期。

这里的双拥机制不一样

前不久,由于市双拥办主任年龄到位,在这个敏感时期,有人担心市里双拥政策有变化,地位会下降,影响了有些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市里敏锐觉察到这些情况,及时提出两条要求:一是市双拥办主任必须由市委副秘书长兼任,以便于协调军地双方开展双拥工作;二是市双拥办主任必须从部队转业的干部中选拔,且具有一定的地方工作经验,这充分说明该市对双拥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
据了解,该项体制在淮安已经连续实行了三届,足有12年之久,而正是在机制连贯的作用下,淮安双拥工作始终不会因领导的变化,出现工作上的波动,且政策的连贯性也有力推动了淮安双拥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淮安市领导也始终认为,经济工作比不过苏南,有许多因素,但如果精神文明工作也搞不上去,则是思想认识问题和能力水平问题。为此,市委、市政府近年来从领导力度、双拥经费等多个方面加强保障,促进双拥工作开展。一是坚持“一把手”负责制。市委、市政府将双拥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连续三届由市委书记兼任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多名常委和一名副市长担任副组长,双拥工作中的重大事项、重要活动和重点安排均由“一把手”亲自拍板决定,减少中间环节,避免扯皮。与一些地区副职兼任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的做法相比前进了一大步。二是实行一级目标管理。该市连续18年将这项工作纳入全市一级目标管理,每年层层签订双拥工作目标责任状,下发领导小组文件,与中心工作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加强对各县(区)双拥工作的督查和指导,加大目标考评、年度述职、奖惩激励、定期通报“四项机制”的执行力度,与一些地区二级管理或部门管理的做法相比前进了一大步。第三,建立定期会议制度。该市每年召开两次以上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听取汇报,部署任务,解决双拥工作中的重大难点问题。每季度召开一次双拥办主任例会,总结工作,通报情况,促进双拥工作发展。按照条件前置、标准先设、关口前移,重过程、重参与、重实绩的原则和要求,在全市广泛开展“争当双拥英模活动”,激发大家参与“四连冠”争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里的双拥成绩不一样

理念创新,机制灵活是双拥工作成绩的保障。据介绍,淮安双拥工作紧紧抓住热点难点问题,以“新三难”问题为例,淮安先后出台10多个文件用以规范“三就”(转业干部就职、随军家属就业、随军子女就学)工作,特别是2008市委出台一号文件,坚持“行政调配和市场调节相结合”、鼓励市场就业、实行保底安置的办法安置好随军家属,随军子女优先照顾全部进入当地优质学校就读,初中升高中加10—20分录取。同时将“一个原则”、“两个目标”、“四个满意”贯穿安置工作的始终。“一个原则”就是地方就业压力再大不能压在军人家属身上,地方就学形势再难不能为难军人子女。“两个目标”就是确保当年随军当年安置,确保随军家属第一次就业率、随军子女优质学校就学率100%。“四个满意”就是让驻淮部队满意、部队干部满意、随军家属满意和接收单位满意。12年安置随军家属570人,安置随军子女入学920名。

2009年7月,全省“两就”工作示范基地授牌大会在该市举行,全面推广淮安的经验和做法,这在全国尚属首次。

此外,淮安科技拥军成绩斐然。记者了解到,该市每年均会开展“送科技进军营”,12年共向部队赠送科技书籍15万余册、电脑电器840余台,举办各类科技文化培训班210多期,帮助驻淮部队建立一大批双拥图书室、双拥电教室。同时组织军地科技力量为部队成功研制野战政工车、心理战器材、野战快速充电系统等攻关项目。2007年11月,全省科技拥军现场经验交流会在该市召开,该市在会上作典型发言。

军爱民,民拥军。12年来,淮安军地双方每年互办实事820多件,投入2.7亿元,划出680亩粮田支持驻军某部新营区建设,并减免规费2000万元。市、区两级拿出100万元做好清河区体育局搬迁事宜,使借用部队30多年的游泳池物归原主。市交通局无偿援建武警支队100多万元建设高标准训练场。市国防园是全市唯一专业性的国防与双拥教育基地。市双拥办组织人员找准定位,多次考察认真设计,精心规划,精致施工,经过近两年筹建,市国防园于2011年对外开放,并得到空军政治部100多万元的无偿支援。驻淮部队在全市开展“军营助残,牵手同行”活动,让最可爱的人与10万多名残疾人结对帮扶,脱贫解困,推动助残服务进家庭、残疾学生进军营等“六大行动”扎实有效的开展。目前,武警支队与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率先启动这项活动。

成绩已属过去,双拥永无止境。在理念不断创新,机制等不断优化的前提下,淮安双拥工作继往开来,正走出一条独具淮安特色的不一样的双拥路,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它的明天必将更加灿烂美好。(杨海兵 卜英宝)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