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双拥中国讯 淮安坚持16年军地互办实事3347件,总投入24380万元,及时有效地为对方解决了许多难以克服的实际问题。是什么力量驱动着这一项工作持续的开展!它给双拥工作带来多大的推动作用!请看它表面和实质的效果吧。
搭建拥军工作平台。军地互办实事是军地开展双拥共建活动的平台。首先,驻淮各部队将需要地方解决和能为地方所做的事项汇总到市双拥办,重大事项由市双拥办在列席的党委议军会上提出研究落实,100万元以下的由市双拥办划分到与部队共建的部委办局和企事业单位落实。其次,市双拥办编制军地互办实事计划,与双拥基础工作任务合并形成文件(召开双拥工作大会时发到各个单位)。再次,根据军地互办实事计划,市双拥办编制驻淮各部队为地方办实事、市各单位为驻军部队办实事的目标责任状,由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委书记)、驻淮各部队政治委员、各单位一把手签字,形成一式两份军地互办实事目标责任状,一份留各部队、市各单位存档,一份在市双拥大会上各部队首长、各单位领导向市委书记递交(双拥办存档)。最后,6、7月份在各部队分别召开由地方办实事单位领导参加的军地互办实事协调会。整个活动过程轰轰烈烈、严格认真、稳步推进。
搭建互帮互助平台。军地互办实事是解决军地双方实际困难的平台。虽然国家的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但由于部队的编制体制调整改革正在实施中,一些应急困难还是存在的。全市九个县区和市直机关、部委办局、企事业单位近四年来为驻淮部队办实事555件,投资3930多万元,为驻淮部队工作、训练、学习和生活添置了复印机、打印机、笔记本电脑、柜式空调、洗衣机等必需电器;驻淮73106部队新营房进驻后,由于经费不足,礼堂没有空调,缺口50万,市地税局、药监局等20家单位合力解决了困难;为了改善武警支队的生活和训练条件,市财政与共建单位投资600万元,为支队新建了生活综合服务中心和训练馆;73106部队教导队东围墙与军分区弹药库西墙南北对齐一条线,进出有各自的道路,由于年久失修,坑坑洼洼,为了方便训练和运送弹药车辆进出,市交通局在修建绕城外环时,与其他共建单位出资100万元,在南北对齐的一条线上修建了一条5米宽、860米的道路,极大地方便了两支部队车辆的进出。驻淮部队官兵心系百姓,先后处置“11.4”山鹰火灾和“4.14”京沪高速公路丙烯腈泄漏事件,组成人墙洪水中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每年军训4万名大中学校学生,积极踊跃地参加地方经济建设。
搭建军地交流平台。军地互办实事是军地双方抒发双拥情怀的平台。每年6月初开始,双拥办错开驻军部队训练时间,集中共建单位到部队召开互办实事协调会。会议一般四项议程:一是进一步明确军地互办实事内容,要求“实事”实办。二是军地双方就所办实事的内容提出意见和建议,让军队复转退到地方工作的领导抒发对军营情感、热爱和拥军的热情;未曾当过兵的地方领导抒发遗撼的情怀,珍惜每次的拥军机会;部队代表抒发支持第二故级建设和发展的决心。三是部队领导讲话,增进地方对部队的了解和子弟兵对人民的热爱。四是双拥办领导讲话,抒发双拥人的情感,感谢淮安人民的拥军热情,感谢子弟兵无私奉献,强调双拥人的工作价值和不可或缺。
搭建宣传教育平台。军地互办实事是国防和双拥宣传教育的平台。双拥宣传工作除媒体宣传和社会宣传外,军地互办实事也是一种隐形宣传平台。首先,按照双拥模范城创建要求,各单位必须明确一名领导分管双拥工作,必须有标识清晰的双拥办公室,必须有专兼职双拥办主任,军地互办实事目标责任状由单位专(兼)职双拥办主任领回递交分管领导,再由分管领导呈主要领导签字,一套程序无形中对军地领导层进行了双拥工作意识灌输;其次,大会递交责任状场景通过电视新闻播放,向广大军民进行双拥模范城创建重要性宣传;最后通过实事的落实,向军地双方进行双拥模范城创建的责任宣传。(摘自《新华日报》5月7日A4版)
(戴建华)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