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双拥聚焦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浅析军地互办实事在双拥发展中的作用

2015-09-23 09:21:10来源:中国网·双拥中国
军地互办实事是指各级双拥组织协调军地双方部门或单位利用各自优势和资源,力所能及地支持、帮助和协助对方解决在训练、工作、学习及生活中的矛盾和困难。

中国网·双拥中国讯 军地互办实事是指各级双拥组织协调军地双方部门或单位利用各自优势和资源,力所能及地支持、帮助和协助对方解决在训练、工作、学习及生活中的矛盾和困难。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之目的,宗旨是增强团结,增进友谊,原则是力所能及,无偿奉献。

作为双拥工作组成部分、传统项目和基础性内容的军地互办实事,是双拥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也是做好双拥工作的有效方法和措施。自双拥工作诞生之日起一直与其互促共生,如影随形,在中国革命和社会建设事业中落地生根,携手前行,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劲的发展势头,助推着双拥运动健康、持久的发展:革命战争年代,在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兵民乃胜利之本,军民一致等思想的指导下,军地双方互帮互助,同仇敌忾,共同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双拥之歌。陈毅所说的“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著名论断就是那个时期人民群众踊跃支前、拥军优属的真实写照和最好诠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物资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军地在“军民结合”、“军民融合”、“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尽其所能,大办实事,双方在互办实事中融合,在互促发展中共赢。笔者认为军地互办实事在双拥发展中的作用至少有四条。

一是引领示范作用。社会主流价值观对社会的价值取向具有强大的引领示范作用。军地互办实事是双拥工作的重要抓手,对其他双拥工作发展所起的引领示范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表率作用。军地互办实事已开展多年,有历史,有经验,有特色,在很多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收获了宝贵经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技巧,无疑为其他双拥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②示范作用。如在长期的军地互办实事中,各地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和感人故事,为其他工作树立了榜样,也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坚持30年拥军如一日的拥军模范孙茂顺行程30多万公里,跑遍六大军区的160个团以上单位,接受部队锦旗200多面(块),与部队首长合影50多张照片,花费数百万元,帮助部队官兵学习酱菜腌制技术并送去腌制品;③借鉴作用。军地互办实事为其他双拥工作提供了思路、经验、方法等方面有益的借鉴,引导其他双拥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顺利前行;④警示作用。由于种种原因,个别军地互办实事项目不会取得让人十分满意,剖析其中的原因及教训,可以帮助其他双拥工作少走弯路。总之,军地互办实事在推动双拥工作融合深度发展、凝聚军心民心、引领军民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勇迈进,努力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宏伟蓝图的征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以淮安为例,该市从2001年开始,在全省首次明确提出开展军地互办实事并一直坚持至今:每年年初,各级双拥组织的协调军地签订双拥工作目标责任状,出台军地互办实事文件,明确各自互办实事的目标和任务,细化完成时间、投入资金、人力和责任人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渠道和方法,保证军地互办实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累计互办3360多件实事,总投入2.7亿元,得到军地领导的高度赞扬,成为淮安双拥工作的耀眼亮点和标志性工作之一,为该市双拥工作的发展、增进军地军民团结、加强部队建设和地方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该市全国双拥模范城首创、“二连冠”和“三连冠”创建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二是宣传教育作用。从广义上讲,每项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都自觉不自觉地对自身起到不同程度的宣传教育作用。各地军地互办实事军地根据规模不等,所涉及的单位也多少不一,但一般都会涉及到几十个部委办局、2、30多个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单位、4、50多个金融通信保险和厂矿企业单位以及所有驻地部队,总数有百余个军地单位。军地互办实事宣传教育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在军地互办实事魅力彰显中证明自身价值。就是用军地互办实事为双方解决大量难题的不争事实证明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彰显自身的风采和魅力,证明其在双拥工作乃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打铁还需自身硬,这种无声的宣传抵上千言万语;②在军地互办实事的组织协调中显现自身价值。在军地互办实事中,每年双拥部门通过召开座谈会、碰头会、电话联络等方式做了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客观上对军地互办实事乃至双拥工作起到了积极的宣传作用,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部队,了解双拥。如淮安市每年“八·一”前都以部队为单位召开6场军地互办实事协调会,在解决军地双方难题中统一了大家的思想,提高人们的认识,协调了军地双方的关系。各县区也通过召开军地互办实事协调会做好这项工作;③在军地互办实事项目运行间展示自身价值。军地互办实事项目建成后,通过有效的运行和实实在在的成效,受到领导、群众肯定认可,间接宣传军地互办实事的作用,扩大军地互办实事的影响,从而引导全社会积极投身国防双拥事业,为部队和国防多办好事、实事。

三是平台载体作用。军地互办实事是军地联系、交流的重要平台和载体。通过这一平台,大家交流了感情,增进了友谊。在各项物资极度匮乏、群众食不果腹、忍饥挨饿的革命战争年代,群众通过军地互办实事,把猪羊等各种生活必需品送到军营,送给亲人解放军。在百姓送子参军、家里人手极度缺乏的情况下,人民子弟兵通过军地互办实事平台,积极为群众担水挑粮,种耕收割。群众送来救命粮,保暖衣,解决官兵的吃饭穿衣问题,为子弟兵打赢战争提供有力的物质支持。官兵挑去真情水,收种爱民田,帮助百姓解决日常生活困难,大家在互办实事中连成了生死结,加深了鱼水情;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当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和打赢现代战争的重要因素时,各级、各部门通过军地互办实事平台,大力开展送科技到军营,为部队送去电脑电器、科技书籍,为官兵开办科技培训班,建设双拥图书室、双拥电教室,努力提高部队的科技水平和素质。以淮安为例,近14年累计向部队赠送科技书籍近20万余册、电脑电器千余台,举办各类科技文化培训班240多期,建成双拥图书室、双拥电教室各40个。部队官兵积极做好拥政爱民工作,踊跃参与地方各项急难险重任务和经济建设,开展“文明乡镇、文明村屯,先进连队、先进哨所”等创建活动。在抗击淮河流域百年不遇特大洪水袭击时,驻淮部队先后投入近100万人次兵力,大家舍生忘死,奋不顾身,排除大小险情1400多处,救助群众17.3万人,加固堤坝41万多米,为抗洪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四是沟通协调作用。协调出生产力,出战斗力。良好的沟通协调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双拥办公室是联系军地的桥梁和纽带,其作用的发挥在军地互办实事上得到充分体现。双拥运动自其在延安时期兴起之日起,之所以能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其能够始终围绕党和政府每个时期的中心目标和任务沟通军民关系,促进军民团结,而军地互办实事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军地互办实事沟通协调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军地互办实事本身沟通协调、与双拥其他工作关系沟通协调以及与经济社会工作之间关系沟通协调。根据军地互办实事的不同阶段,其沟通协调分别在初步设想、列入计划、项目实施以及项目运行四个阶段有所表现,涉及的部门包括军地有关部门、部队与双拥部门、地方单位与双拥部门等。沟通协调的主要内容有,军地互办实事本身的矛盾和问题、军地互办实事与其他双拥工作的矛盾和问题,军地互办实事与经济社会工作的矛盾和问题等等。通过沟通协调,使军地双方加深了解和理解,有利于各项工作的执行和开展。

(摘自《江苏双拥网》2015年3月3日《理论研究》栏目,作者戴建华系市双拥办副主任;杨海兵系市双拥办综合处长) 

(戴建华 杨海兵)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