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双拥聚焦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身残亦拼搏 拥军情更殷

2015-09-22 14:06:40来源:中国网·双拥中国
他与退伍军人相比,有一颗退伍不褪色、身残志不残的坚定信念,矢志不渝,历经沧桑,三十五个风风雨雨的创业路,铸就了他的人生辉煌。

-记江苏省涟水县一级残疾军人、共产党员、拥军模范吴亚明

中国网·双拥中国讯 他与健全人相比,双手重度残疾,满是一块块伤疤;他与退伍军人相比,有一颗退伍不褪色、身残志不残的坚定信念,矢志不渝,历经沧桑,三十五个风风雨雨的创业路,铸就了他的人生辉煌。

\

他!35年来,带头艰苦创业、自强不息、乐于奉献的先进事迹一直被人们传为佳话。

他就是江苏省淮安市首届十佳残疾人自强模范、涟水县涟城镇一级残疾军人吴亚明。

吴亚明,涟水县涟城镇渠北居委会人,1977年应征入伍,1979年2月在参加中越自卫边境自卫反击的高坪战役中,不幸负伤,荣立二等功,并被评为一级残疾军人。1980年退伍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他不以功臣自居,不给政府增添麻烦,牢记和发扬党的艰苦奋斗优良传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先后获得“全省优抚对象奔小康模范”、“淮安市十佳残疾人创业明星”、“淮安市双拥先进个人”、“淮安市十佳退伍军人”、“涟水人家标兵户”等数十项殊荣,在他寝室的橱柜里,摆放着一摞摞的荣誉证书。

艰苦创业 勤劳致富做表率

刚从部队退伍时,吴亚明家庭住房简陋,只有20多平方米的小瓦房。除了政府每月发给的400多元伤残补贴金和每月37.5元的护理费,其他一无所有。为了改变家庭贫困面貌,他毅然背着两床被子、拎着两只提包,带着老婆孩子闯到东北的吉林省梅河口市建筑工地打工,由于双手重度残疾,不能从事重体力活,只能给人看场地、跑供销,经常奔波于北京、天津、济南、苏州、常州等地,在那艰苦的年代里,起早睡晚、餐风宿露,住着工棚,冬天雪花钻屋、夏天蚊虫叮咬,饥一顿饱一顿、早一顿晚一顿,艰苦的环境和生活,不但没有使他消极颓废,反而更加磨练了他创业的意志,激发了他勤劳致富的信心,夫妻两人在吉林梅河口建筑工地,一干就是七年,到1985年底,他以辛勤的劳动和汗水,换来了退伍后的“第一桶金”,返回老家,将原有的20多平方米的小屋拆除,新建起五间新瓦房,干群们无不为之刮目相看 。新房建好后,吴亚明没有止步,他心中又萌发了新的创业念头。1988年,他趁着城乡掀起“建房热”的大好时机,利用家住城区的有利条件和手中积余的2000元资金,加上数亲托友和从银行贷款1万元,在家门口开办水泥建材经营门市,夫妻俩起早贪黑干,既当采购员,又当营业员,隔三差五去山东进货,每次出发时,家里带上做好的饼,饿了就吃,渴了喝点水。有时货源紧张,为了等货,常在山东过宿,当时别说住旅馆,就连几元钱的小旅社门也没进过,经常在车子里打盹过夜。一次在回家的途中车子坏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夫妻俩一天吃不上一顿饭。水泥运回来后,大都自己搬卸,经常是一身汗水一身灰。1989年3月,为了把水泥建材生意做大做活,拓展水泥销售渠道,增加收入,吴亚明与妻子分工合作,一人在家负责门市业务,一人走村串户,上门为有需求的客户服务,生意日渐红火起来,水泥销售业务从本县城乡逐步扩展到淮安、盐城、响水、阜宁等地;1991年8月,吴亚明在镇政府的关怀下,又办起了水泥纸袋加工厂,从社会上招收有劳动能力而且生活无着的8名残疾人进厂务工,并将工地上的废旧水泥袋回收起来经过重新加工后,再返销给水泥生产厂家,这样的多种经营,既增加了门市的经济效益,又帮助了部分残疾人解决就业难题。到1995年3月,他的家庭经济收入发生了更大变化,不仅还清了之前亲友借款和银行贷款,还将积余的13万元拿出来新建起两间上下130平方米的楼房,室内装饰装潢一新,家用电器、高档家具,别人没有的他们应有尽有,这时的吴亚明,在当地干群中已是一个小有名气的致富户。就在楼房建成几个月后,吴亚明又投资7万元买了一辆中巴车跑客运。

拥军优属 回馈社会树典范

吴亚明靠着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发家致富,他完全可以安安心心享受着致富后的舒适生活,可是他却快乐不起来,无数次夜里醒来,回想着曾经战火纷飞的岁月,回想着战友们相互关爱的场景,回想着退伍后党和政府给予他的崇高荣誉和特殊待遇,他终于想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感恩政府,感恩社会,感恩曾经帮助他、关爱他的人。一天,他在跑中巴车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残疾军人、五保老人生活困难,外出乘车不便,他彻夜难眠,于是,就和妻子商量,让中巴车变成自己的拥军车,他说:“是部队培养了我,是社会成就了我,我要感恩部队、回报社会!”妻子完全赞成他的意见。

吴亚明说到做到,第二天就专门订做了一块招牌挂在客运车前,牌子上写道:“老红军、残疾军人、现役军人、五保老人免费乘车,社会残疾人半价乘车”,此举一出,让无数乘车的弱势群体深受感动。二十一年来,乘坐过他拥军车的优抚对象、五保老人、社会残疾人有多少,连吴亚明自己也无法计算,他的拥军车的故事传遍了县城的大街小巷,国家、省市多家媒体曾多次报道,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6周年大型庆祝晚会上,淮安市委、市政府还以《特别客车特别爱》在淮安电视台演播大厅进行汇报演出。吴亚明就是这样,用实际行动感恩社会,回报家乡父老;至今,他的拥军车一直开着,尽管收入减少很多,但他无怨无悔,从不满足。平时他经常挤出时间到伤残军人、病退军人等重点优抚对象家中嘘寒问暖,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不断密切他们与党和政府的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大局。“拥军车”拥军,赢得了社会干群的高度赞扬,赞扬声中他没有止步,为在全县大力营造社会化拥军的良好氛围,2002年,他与县城区私营企业主孙茂盛等人成立了江苏省首个个体私营企业拥军协会——“涟水县拥军协会”,他的善举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吴亚明担任拥军协会的副会长,每年“八一”、春节期间,他都主动联系拥军协会的会员走进军营,开展“八一”、春节慰问活动。拥军协会成立十三年来,吴亚明总是坚持不懈,每年从自己的积蓄中拿出一千、两千元的爱心款,购买慰问品慰问驻涟部队的官兵们,接济患有重大疾病的重点优抚对象。致富后的吴亚明不仅带头拥军,而且带头为社会做好事。每年春节,他的“拥军车”就来到涟城敬老院,为五保老人、残疾人送节日礼品,送新年祝福。1998年,全国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吴亚明积极响应党和政府抗洪救灾的号召,带头捐款,成为涟水县向灾区人民捐款第一人。四川汶川地震后,他一次拿出500元交上特殊党费,支援四川灾民抗震救灾……人们说,吴亚明拥军优属,关爱社会的故事三天三夜说不完。

2004年8月,他投资90多万元,开办了“凯旋门旅馆浴室”,开业当天,便在柜台的醒目位置摆了一个锃亮的铜牌:“军人免费”!并要求所有员工认真执行。部分不理解的群众议论纷纷,有的说他借机炒作,有的说他只是说说而已,不可能真的坚持下来等等。但吴亚明都出乎人们所料,一诺千金,一直坚持为军人洗浴开辟绿色通道。驻涟官兵有的怕影响他的生意,不好意思到凯旋门浴场洗浴,吴亚明就主动到县人武部、消防大队、武警中队等单位进行沟通交流,表明他赤诚的拥军信念,打那以后,吴亚明和官兵们约法三章,把每周四和周日的上午定为“驻涟官兵的免费洗浴日”。在此时间内,不接待其他任何的顾客,渐渐的,官兵们都与吴亚明成了最好的朋友。久而久之,他的拥军事迹不胫而走,连回家探亲的官兵也喜欢到他这里走一走,坐一坐,洗去一身征尘;当地的一些老军人、老战友也经常来他这里看看玩玩,不论多忙,他都热情接待,笑脸相迎。在浴场开办过程中,吴亚明招收的服务人员没有一个是他的亲戚,而特意安排的都是像郑和、张雁芹、顾祝林、吴庆明、樊秀红等企业下岗职工,他们来到吴亚明的浴场后,家庭生活状况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为了使浴场锅炉燃烧不污染环境,吴亚明还积极探索研究新型环保锅炉生产技术,经过数百次的实验,2014年10月,他研制的节能环保、无烟无尘的新型锅炉生产技术终于顺利获得国家专利技术,填补了我国新型蒸汽锅炉生产技术的空白,他的技术革新与发明创造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人们都说:吴亚明精明能干。

采访吴亚明时,问他作为一级残疾军人,为什么要这样的艰苦奋斗,为什么有这么高的拥军热情,又为什么要这样的感恩政府,回报社会?他说:作为一名军人就应一生心系国防,作为一名党员就应时刻牢记党章,每当想起党和政府的关怀,我浑身上下都是一股劲,一股子热情。

“人生的价值在于勤奋和奉献”这是吴亚明的不懈追求。他总觉得党和人民给了他很多,但他回报的太少,他将始终恪守生命不息、奉献不止的诺言,一辈子用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实际行动,谱写一名残疾军人更加辉煌的人生。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