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双拥聚焦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老兵天安门前接受检阅三次洒下热泪

2015-09-08 08:54:23来源:中国军网
多次荣获中央军委颁发的纪念章、勋章,1988年被中央军委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

\

【人物小传】张志廉,1923年10月出生,山西五台人,1937年8月入伍,1942年2月入党,历任八路军司令部通信营勤务员、晋察冀军区司令部电台队长、四纵队十二旅通信科科长、骑兵六师通信科科长,西北军区司令部通信处科长,总参通信工程指挥部副主任,重庆通信工程技术学院副院长,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副军职)等职,1985年离职休养。抗战期间,张志廉参加了多次反“扫荡”战斗,解放战争期间参加了辽沈、平津、太原、宁夏等战役,多次荣获中央军委颁发的纪念章、勋章,1988年被中央军委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

列车缓缓驶入站台,老人走出车厢,掌声在迎接的人群中热烈响起。张志廉,这位92岁高龄、精神矍铄的抗日老战士,带着刚刚接受祖国检阅的喜悦和激动回到了亲人们的身边。

\

张志廉老人阅兵归来,受到解放军理工大学领导的热情迎接。

“军令”重如山,这是一封邀请函,更是一份“挑战书”

“父亲精神头儿一直特别好,而且很幽默,特别爱秀他的外语,”张志廉的二女儿向笔者这样介绍。老人虽然年届九旬,依然身子骨硬朗,不仅口齿清晰,而且能很好地掌握英语、俄语、日语三门外语,与笔者见面时更是变换着语种表示欢迎。老人爱“秀”外语,“秀”的更是那十足的精神头儿。

92岁的张志廉老人依然精气神十足。

“当老人接到参加阅兵的邀请函时,心里美得不行,但谁知,命运却这么捉弄人。”家人这样回忆道,就在离阅兵还有一个月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冒让老人躺在了病床上,高烧、失禁、肺气肿,一个接着一个的症状把大家都急坏了。最好的药也没用,医院给家属下了“病危通知单”。8月6日、7日,解放军报和央视7套的记者来采访时,老人依然说话困难。

这样的身体状况是没有办法参加阅兵的,张志廉老人心情一度十分急躁。但他在家人的劝说下,调整好了心态,认真配合医生治疗。8月9日,高烧终于退了,老人的身体状况大有起色,令家人和医护人员都大为惊喜。

眼看着8月21日抗战老兵报到的时间就要到了,张志廉老人不顾住院期还没满,坚决要求提前出院,在医护人员的陪同下于20日晚坐火车到了北京。在阅兵正式开始前,他每天都要接受5次健康状况监测,每次检查,血压、体温各项指标都正常。他用昂扬的精神状态战胜了病魔,“完成了习主席亲自颁发给我的‘军令状’!”
当年并肩作战的战友,如今携手接受检阅

“这次阅兵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荣幸,因为阅兵,我和失联50多年的老战友邱玉又一次重逢。”张志廉老人给笔者讲起了巧遇老战友的故事。

受邀的抗战老兵被统一安排在首都大酒店居住。说来也巧,那天去餐厅吃饭,张志廉老人看到有个座位没人就准备坐下,但想到这个位置可能有人已经占了,就又站起身来,并对陪同的家属说:“这位置恐怕有人坐。”旁边的一位老人看到他如此讲礼仪,握住他的手说道:“没关系,你就坐这儿吧!”张老礼貌地对老人言谢,便坐下来和老人聊天。得知老人曾在沈阳通信学院工作过,张老便关切地问老人是否认识邱玉。老人双眼含着激动的泪水,握住张老的手说道:“我就是邱玉!”张老愣住了——因为胜利日阅兵,曾经的战友50多年后重逢,这是多么让人激动的一件事啊。

在准备受阅期间,老哥俩一直形影不离,一有时间就到花园里散步聊天,每次聊到情深处都感慨万千,有时甚至热泪盈眶。不少老同志都因为身体原因,最终抱憾不能参加阅兵,为他们惋惜的同时,两位老人总是相互鼓励,相互打气,最终都坚持了下来。

\

抗战老兵接受慰问。

阅兵当天,张志廉和邱玉两位老人被安排在了同一辆受阅车上。“当时,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并肩作战的年代。”张老告诉笔者。两个老人身体状况都不是很好,受阅当天相互照顾着,携手接受了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就像当年战场上一起奋勇杀敌一样,如今他们又是一条“战线”上亲密无间的战友。

\

张志廉老人和其他抗战老兵交流阅兵感受。

\

在天安门前接受检阅,老兵三次洒下热泪

阅兵前一天晚上,张志廉老人几乎一夜没睡,凌晨4点多钟就起床了,穿上头一天专门烫洗过的老式军装,并挂上了闪闪发亮的军功章。1949年,他被授予人民功臣奖章;1955年,他被中央军委授予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中央军委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看着这些勋章,张老脸上露出了笑容——戴上这些奖章参加阅兵,张老觉得特别有纪念意义。

\

张志廉老人和参加阅兵的部分抗战老兵合影留念。

人生最漫长的是等待,但已经等了几十年了,还会再着急这几个小时吗?这样想的时候,张志廉老人的内心反而十分平静。他把一切都准备得万无一失,出门前,又叫家人帮他仔细地检查了一遍军容。

接老兵的车辆已在酒店外等候多时,一上车,抗战老兵们就激动地交谈起来,讨论的都是关于阅兵的事。“今年的阅兵肯定规模十分宏大。”“是啊!现如今,国家军事力量这么强大,很多新型武器装备和我们当年打鬼子时的小米加步枪比起来,优越之处无法计量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越说心里越畅快。

天安门广场上,军乐嘹亮,红旗飘扬。上午10时,70响礼炮隆隆,仿佛当年战场上的炮声,令张志廉老人的心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纷的年代:1937年,年仅14岁就参军当了八路,那时的自己,人还没步枪高;1939年的黄土岭战斗,反击日军大“扫荡”,担任报务兵的自己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想到这些,老人的眼里布满了泪水。

国歌奏响,张志廉老人激动不已,“敬礼!”抬起右手的那一刻,张老内心无比澎湃。国旗冉冉升起,唱着“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张老的泪水早已模糊了双眼。但他心里清楚,现在的国家国力正日渐强盛,人民生活正日益富裕,人民军队正在发展壮大。“战友们,你们安息吧!当年的牺牲换来了今日祖国的富强,值了。”

上午10时40分左右,张志廉老人所乘的抗战老战士方队车辆缓缓驶过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这是让张老永生难忘的时刻。“祖国和人民没有忘记我们,我们得到了这么高的待遇,心里对党和国家充满了感激之情。”看到习总书记向老兵们挥手,看到观礼嘉宾在向他们致敬,张老的内心十分振奋,他也抬起手臂,使劲地挥舞,眼里再次充盈着泪水。

\

张志廉老人在受阅车上。

“趁着这股兴奋劲儿还在,赶紧把阅兵的经历全都整理出来,我要给大学的孩子们都好好讲讲。”还在火车站站台上,张志廉老人便急切地对迎接他的解放军理工大学政委江前明这样说道。江政委握着张老的手轻声回应道:“张老,您的精神太可贵了,学员们有您这样的老师,是他们的福分啊!”听了政委的话,老人的腰板挺得更直了。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