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双拥聚焦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淮北市创新双拥共建渠道见成效

2015-08-28 12:08:06来源:中国网双拥中国
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我们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了没有,落实得好不好,基层群众最有实际感受,落实得好、落实得快,群众就拥护;落实得不好、落实得慢,群众就会有反映。

“四方共建”让双拥创建工作脚踏实地

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我们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了没有,落实得好不好,基层群众最有实际感受,落实得好、落实得快,群众就拥护;落实得不好、落实得慢,群众就会有反映。双拥工作也不例外,拥军优抚、拥政爱民和人民群众更是休戚相关,双拥是我党在革命实践中的一项伟大创举。淮北是淮海战役主战场,“最后一把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含泪送战场。”老百姓们正是唱着这样的歌谣、推着小推车勇往直前冲向战场。淮海战役的胜利是543万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离开了人民群众就不会有革命的胜利,这也是双拥的伟大实践。新时期,为响应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双拥在基层”活动的号召,结合淮北市驻军相对较少,但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从双堆走向全国双拥模范城的情结深入人心的特点,真正集中社会各界的人力、物力、财力向基层覆盖,实现创建成果惠及基层群众的目的,走出一条淮北特色的双拥创建新路子,我们开拓思路,创新思维,大胆尝试,从2014年开始谋划,2015年上半年开始试点以来,得到共建各方好评,尤其得到基层群众的欢迎。现已全面展开“四方共建”活动,使双拥创建工作真正沉下去、接地气,成效明显,为军民深度融合、双拥走向基层开拓了一条新渠道、新路子。今年省民政厅副厅长叶如强在我市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情况反馈会上说,淮北市双拥工作在继承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基层双拥领域广、渠道多,工作深入扎实。相山区东街道办事处、江苏商会、市地税局等基层单位和“两新”组织,双拥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有花有果。特别是以村镇(社区)等基层单位为主体,分别与驻地部队、“两新”组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四方共建”做法,具有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本系统的鲜明特色和亮点,可以在全省范围内复制。下面就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明确创新理念,理清工作思路

做好新形势下的双拥工作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基于这一点,淮北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双拥工作,把它作为政治社会稳定的扎实屏障,并为此进行了有力的探索,形成了“从双堆到双拥”的工作理念,明确了双拥创建普惠目标,引领全市军民做好新形势下的双拥创建工作。我市除了驻军、优抚对象,每年还有千余名青年应征入伍,为了真正达到共建的“普惠”目标,让军人放心、让军属安心,优抚对象舒心,我们创新共建载体,积极探索新模式、新方法,完成了从以前单一的军地共建模式到现在“四方共建”模式的转变,即以基层社区、乡镇、村单位为主,与驻淮部队结对共建;与“两新”组织结对共建;与机关企事业单位结对共建。

清晰的工作思路要做到“四有”:有理念、有措施、有落实、有成效。只有理清工作思路,才能明确工作方向。我们广泛开展四方共建活动,对于弘扬优良传统,增强全民国防意识、发展和巩固军政军民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双拥创建的成果不仅覆盖到基层军人、军人家庭、优抚对象等服务对象,而且惠及弱势群体、助力经济发展、精品社区和美好乡村建设。通过共建活动,全面落实各项双拥政策,丰富服务对象的文化精神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帮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增强他们的生活和劳动技能,使他们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让老百姓感觉双拥创建就在身边,为军民深度融合的大双拥格局的形成打下深厚的基础。

二、细化主体内容,形成共建模式

为更好的将“四方共建”落实到位,我们细化内容明确要求,健全共建机制,确保共建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

(一)共建主体

以基层街道办、社区、乡镇、村单位为主,分别与驻淮部队结对共建;与“两新”组织结对共建;与机关企事业单位结对共建。县、区双拥办负责指导各街道办、社区、乡镇、村组织实施。

(二)共建内容

 1、开展丰富多彩的军民联谊活动,密切军民关系。从实际出发,开展文化生活、扶贫济困、技能培训、基础援建、医疗健康、文艺书画、参观学习、慰问座谈、权益维护、国防教育等特色服务活动,增进军民鱼水情谊;通过互相走访、交流和文娱活动等加强军地之间的联系,促进相互理解和支持。

2、积极为驻军、优抚对象排忧解难。共建单位广泛开展军民共建工作,认真组织有关人员走访、慰问部队官兵和优抚对象,积极为驻军和优抚对象做好事、办实事。

3、深入开展国防教育活动,营造拥军优属的良好氛围。加强国防教育,大力宣传革命优良传统;树立宣扬双拥工作先进典型人物,继续深入开展“寻找身边拥军模范”活动。加强典型形象塑造,认真提炼拥军模范个人先进事迹,进一步扩大社会效应。

4、搞好社区军民联防,努力形成军民团结、安全稳定的社区发展环境。各社区、街道充分发挥辖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众多的优势,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利用墙报、板报、宣传橱窗等多种形式,宣传人民解放军的光辉业绩和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宣传驻淮部队在自身建设和推动我市四个文明建设中做出的重大贡献;部队热爱社区群众,关爱社区弱势群体,开展便民利民服务。

(三)共建要求

1、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实施。活动既要生动活泼,又要讲求实效,防止形式主义和走过场。要充分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庆祝活动,加强沟通交流,不断推动我市军民共建工作持续发展。

2、濉溪县、三区分别确定3个不同类型的主体单位,作为四方共建活动的示范点,主体单位要积极主动与各方互联互动,及时总结经验,挖掘培养先进集体和个人,各方要认真总结、大胆探索,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发展、共同提高、互相帮助、互惠互利,形成共建一方,发展一方的良好态势。县、区双拥办要统筹安排本辖区办事处、社区、乡镇、村等单位共建事宜,条件适合的确定共建点,签订共建协议,开展共建活动,要把活动开展的扎扎实实、有声有色。

3、市双拥办对全市“四方共建”工作及时给予指导和协调,并对落实情况进行检查验收,达到要求后以点带面实行全面推广。

三、纳入考评体系,确保落到实处

多年来,我市双拥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得益于一套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双拥考评激励机制。我们以考评机制为抓手,每年会同市目标办对成员单位及申报单位等百余家单位进行综合考评,调动了各部门、各单位、各群体广泛参与双拥工作的积极性,激发了全市军民的创建热情。我们将开展“四方共建”活动纳入考核体系,作为双拥考核的重要依据,确保“四方共建”落到实处,沿着正确轨道深入推进。

四、加强总结宣传,形成示范效应

开展四方共建活动是“双拥在基层”实践的重大举措和创新,是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活动的助推器。我们要广泛深入宣传四方共建活动,树立先进典型,使之成为全社会共建活动的标杆,形成示范作用,使四方共建活动达到预期效果,掀起全社会参与共建的新高潮。

1、靠前站位,及时了解情况,解决实际问题。

市双拥办秉承靠前站位信念,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双拥创建工作,全力推进四方共建活动开展。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协调帮助有困难的共建对象,以解决实际困难为重点,做到带着责任、带着问题走下去,带着思路、带着方法、带着收获回来。例如5月底,在前期集中考核、审查资料的基础上,双拥办及时抽组精干力量组成军地联合工作小组,亲赴市地税局、市江苏商会、相山区东街道办事处三个地区,对创建工作进行实地考察,面对面指导,手把手帮带。召开座谈会、检查创建资料、入户走访重点优抚对象、了解优抚政策落实情况和亲自查看车站、公园、医院、各类服务窗口是否有军人优先(惠)及军车免费等标识。在双拥办的指导帮助下,三个类型示范点的工作获得省厅检查组的高度肯定。

2、深入调研,总结共建成果,宣传先进典型。

市双拥办深入机关、部队、街道、社区、乡镇和村,调研共建工作,了解实际情况,针对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做好协调工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下阶段努力方向,结合各单位实际情况和年初的目标任务分解,对当前工作作出客观的评价总结和建议。我们推出了9个双拥共建典型示范点并加以宣传,主动报道先进典型事例,现以杜集区任庄村为例,介绍如下:

淮北市杜集区以任庄村为主体,分别与淮北通信站、杜集区财政局和安徽蓝宇集团进行了双拥共建活动,签订了双拥共建协议。实现了军地资源互补、优势共享,促进双拥共建工作,形成了全民参与双拥共建的良好局面。任庄村坚持经常化拥军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进军营为部队义务洗衣、美容美发,发挥各行各业优势和专长,为驻军提供家用电器、手机维修等服务;淮北通信站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提供参观学习的场所,组织社区干部职工参观部队的训练与演习活动,增强市民的国防知识,为社区开展有关国防教育活动和爱国主义教育,为社区进行部队官兵英模事迹报告会。杜集区财政局积极为驻军、优抚对象排忧解难,广泛开展军民共建工作,认真组织有关人员走访、慰问部队官兵和优抚对象,积极为驻军和优抚对象做好事、办实事。安徽蓝宇集团在春节、“八一”期间,组织人员慰问优抚对象、淮北籍战士,为他们送去节日的祝福。

为了响应双拥创建工作走向基层的号召,这是我们今年开始的一个新得尝试,把社会各界的人财物向基层倾斜,让更多的基层群众感受到创建的成果,通过活动的不断深入,基层的文化生活得到丰富,基层建设得到加强,按照“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新型军民关系要求,全市军民同心协力,以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为目标,通过广泛开展四方共建活动,打造崇军尚武、军民同心的双拥之城,为我市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助力精致淮北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邹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