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的“有形”是以力量为后盾。美军《联合公共事务行动指南》提出,影响盟国和国际舆论对美国及美军的评价,直接影响美国与盟国军事联盟的成本、战争成本的高低等。主管公共事务的助理国防部长麾下有专门的电台、电视台和多种权威刊物,各军种联合司令部也都有自己的公共网站,这些都是美军打舆论战的重要平台。2006年,美军就组建了“媒体战部队”,主要鏖战在互联网上,为美军军事行动服务。2011年成立的国防媒体局人员编制2400名,每年经费达2亿美元。美国的国防部网站,信息海量,网站既有致力于赢得国际社会好感和认同感的有关美军国际维和、人道主义援助等信息,也有彰显美军战斗力的先进武器、作战理念等威慑信息。美军还特别重视新闻发言人的培养选拔和舆论领袖队伍的建设等。
在美国的带动下,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等国已公开宣布正在实施的新军事革命中,把舆论战纳入重要内容,俄罗斯、印度、越南等国还在推行军队信息化建设中,加大媒体信息化建设。这实际上已经启动了舆论传播的变革。这是新军事革命给舆论传播提出的挑战。
作为“第二战场”,我们应如何迎接新军事革命的严峻挑战?
形势逼人,不进则退,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和军事上面临的挑战一样,我军在传播力建设方面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历史机遇前所未有。只有紧跟世界传播发展潮流,在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中,正视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对我占有舆论战软硬件的“时代差”优势和我们自身的差距,才有可能在不太长的时间内,缩小与世界强国在传播实力上的差距,掌握舆论传播的主动权。
“美军‘袋鼠效应’”应当引起我们高度关注,其对传播力建设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转变观念,瞄准未来战场,探索全媒体时代加快转变传播力生成模式新思路,已成为事关国家和民族安危的一项重大课题,更是我军政治工作不能不直面的一个时代课题。
对我军来说,加快转变传播力生成模式,和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一样,是迎接新军事革命严峻挑战的客观需求,也是作为“生命线”的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还是一个必然选择。
2. 强舆论是破解两个“不相适应”“双重难题”的内在要求
新形势下,我军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现代化水平与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军事能力与履行我军历史使命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破解这两个“不相适应”,除了要在军事上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还要在信息化传播能力上有实质性突破。对军事媒体本身来说,面临的是“双重使命”,也是“双重难题”。因为,作为构成军队战斗力重要要素的传播力,它的现状,从一定意义上说,既直接关乎和影响着军队的整体战斗力,又给自身提出了挑战:如何破解西强我弱的舆论格局?
当前,在舆论传播上,我们面临的问题和军事上的主要矛盾一样,同样也是两个“不相适应”,即传播能力与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新闻舆论战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新形势下军事媒体的职能使命不相适应。仅应对“美国等西方国家垄断着世界大部分地区近90%的新闻信息传播”这一严酷现实,我们就必须放到战略上来考量。可以说,对军事媒体来说,加快转变传播力生成模式,既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其特殊作用,促进军队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也是解决自身两个“不相适应”的问题。解决了自身两个“不相适应”的问题,就能进一步推进军队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推进军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过程,也是转变传播力生成模式的过程。二者相互促进,互为影响。简言之,加快转变传播力生成模式,是破解两个“不相适应”“双重难题”的内在要求,也是未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