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300名学生暑期寻访101位抗战老兵,寻访成果选在开学之初分享——
开学第一课:传承抗战精神
河北大学寻访队员在聆听抗战老兵张新敏讲述战斗往事。李惜 摄
本报讯王芝、特约通讯员赵大永报道:“时光请你快些走,让我快一点来到老兵身边;岁月你慢些走,让老兵老去的脚步慢一点……”9月上旬,纪录短片《河大学子致敬老兵》在河北大学师生中广为传播,该片讲述了河北大学300名学生暑期寻访101位抗战老兵的故事。与此同时,“寻访手记展”“抗战老兵电视纪录片”等系列分享活动也在新开学的校园中陆续铺开,掀起新生和返校学子的讨论热潮。
今年暑假,河北大学校团委联合共青团保定市委、保定市民政局等单位发起“大学生寻访抗战老兵”活动,300名在校生奔赴保定市所辖县(市、区),对抗战老兵展开寻访。
在大学生寻访成果分享活动中,魏雪的寻访手记引起不少同学关注:“‘你是一个老百姓,我是个通讯员,背起大枪齐步走,一起上火线……’抗战老兵胡喜亭参加‘黄土岭战役’时只有17岁,讲述到动情处,他不禁唱起当时常挂在嘴边的军歌。老人一开始唱得特别带劲,我们也热血沸腾。可每每唱到‘为国家,为民族’时,他就会哽咽,甚至泣不成声,一首歌唱了四遍才唱下来。”在史实与手记的交错中,同学们感受着国家和民族对抗战老兵的分量。该校学生李晓向笔者感慨道:“许多曾被视为口号性的话语,在老兵身上变得立体可触,变得直击心灵。”
101份记录抗战老兵战斗经历和生活现状的寻访手记、500余段视频资料、3000余张老兵的生活照片——这些寻访成果成为该校学生新学期的第一堂课,从而让学生们更深地了解抗战老兵的故事,深化对抗战历史的认识,促使更多的学生用行动关爱抗战老兵、传承抗战精神。笔者从河北大学校团委了解到,寻访团QQ群里,负责此次活动的两位老师不断被“@”:“老师,我们想给老兵和他的老伴办一个钻石婚纪念仪式”“老师,有位老兵想穿着军装照张相,我们想为他拍一组”……河北大学校领导王培光表示,他们会回应学生诉求,继续组织为老兵圆梦的志愿服务项目。
(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