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教育进基层,要内容也要形式
王良珏
即使是和平年代,国防事业仍关系着每一个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不过从某种角度来讲,除了在各种新闻媒体上接触到的零碎的国防消息之外,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国防知识屈指可数。导致一说到国防,很多老百姓就自然而然地将其等同于“当兵”“打仗”“核弹”……从而进入了一个很大的误区。
老百姓不了解国防事业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接触的机会少。就算是有接触的机会,很多时候也只是听别人说说,往往是听过就忘,没有太深刻的印象。不能更深层次地去记忆、理解。因此,国防教育如何走进基层,如何有效的走进基层就显得尤为重要。
信息时代,老百姓接受信息的渠道和方式在不断地更新和创新,老一套的“鼓”与“呼”、开大会等宣传方式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节奏了。如今即使是退休的大爷大妈也没几个人愿意呆呆地坐在那儿听台上的人一讲一两个小时。因此不管内容多实在、多有用,形式跟不上,也是事倍功半。吸引老百姓的关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也不是毫无办法。比如,如今各个小区以及各个乡镇都定期或不定期地有文艺表演、送文化下乡等活动。通过歌舞、互动活动等形式将文化艺术传递到基层。从以往的经验来看,老百姓对于这种形式较为生动的宣传还是比较接受和认可的,参与度也很高。因此,完全可以将国防教育融入其中。譬如由专业人员排演一系列融入国防知识的小品、歌舞等节目,同时开展一系列的跟国防知识紧密相关的互动游戏等,通过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方式将国防知识传递出去。
同时,手机等移动网络终端也可以全方位利用起来。不过,要尽量避免将调查问卷、大字报宣讲等老套的方式搬到手机上来,而应该充分考虑到网络的互动特性,设计一些老百姓愿意点开,愿意参与的活动游戏、抽奖问答等等,以较小的成本换来最大的关注。同时,也可以利用学校教育倒逼的方式让国防知识走进基层。譬如,在孩子们的功课中加入每天与家长共同讨论国防知识5分钟,国防教育知识每天一问等,以此倒逼家长们去学习、了解国防知识。总而言之,国防教育进基层一定要活起来,动起来,积极吸引更多的老百姓来关注。
我们坚决反对的是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内容的形式主义。但是必要的、活泼的、有利于工作开展的形式还是要有的。国防教育进基层需要的不是被动式的灌输和硬塞,而是主动型的学习和理解。因此,只有将内容和形式双方充分配起来,才能达到国防教育有效进基层的目的。
(责任编辑:王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