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烈士褒扬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用心托起明天的太阳

2015-07-15 11:54:42来源:广西日报
“儿童是初升的太阳,是祖国的未来,我愿为儿童教育倾其一生。”防城港市防城区退休老师黄永腾用行动兑现当初的承诺,留下了“风雨同舟、相知相伴”的真情与感动。

—记国防教育优秀辅导员黄永腾

“儿童是初升的太阳,是祖国的未来,我愿为儿童教育倾其一生。”防城港市防城区退休老师黄永腾用行动兑现当初的承诺,留下了“风雨同舟、相知相伴”的真情与感动。

跟未婚妻“约法三章”

1955年,黄永腾从钦州师范毕业,分配至防城区那垌小学任教,由此与儿童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随着时间的增长,他变得越来越“犟”,只认一个死理,除了儿童教育事业,什么都不顾。

因为“犟”,把自己犟成一个45岁的“剩男”。

看到黄永腾对工作那么执着,本校职工刘福珍主动把绣球抛向他,结果他仍然“犟”,未结婚就跟刘福珍约法三章:一没钱,以后要跟着过苦日子。二要经常加班,经常带学生到边境界碑辅导爱国教育,老婆不能管。三是自己只管工作,家务事全由老婆负责。愿意就结婚,否则拉倒。

如此苛刻的条件,刘福珍却一口应承,不但毫无怨言扛起照顾一家老小所有事务,还帮丈夫一起做事。丈夫晚上熬夜出板报,她在一旁挑灯帮忙张贴;丈夫把边境学校少先队员接到家里辅导,她热情接待;自己患子宫肌瘤即将手术,却劝丈夫回学校“解烦恼教室”,为更多的迷茫儿童点亮心灯……

甘做教育“拼命三郎”

为了边境儿童教育,黄永腾在拼命。

为让边境小学生过上丰富快乐的课外活动,他掏钱先后购买录音机、影碟机、摄像机、DV机、望远镜等一批学生用品;每学期与10多个“后进生”结成“解烦手拉手”对子进行跟踪帮助;自己掏钱买车票,到80多公里外的滩散、里火等小学做20多次讲课辅导;创造性地设计出“流动图书箱”“跟踪图书箱”“学玩箱”(获全国最佳奖)、“学玩乐”(全国一等奖)和“解烦恼信箱”(市、区最佳活动案例)。

结合边境、民族村的特点,黄永腾设计了不同的教育方式:为边境线上的滩散小学设计“护界碑”,为民族地区设计“山娃娃情如一家”,为留守儿童特别多的学校设计“留守儿童露一手”等极具特色的活动。

为策划好边境儿童国防教育,他连续几个月没回过家,独自走完边境线上每一块界碑,最后选定离学校较近又有代表性的中越13、14号界碑,同当地边防某部一起,开展“与边防军叔叔共护界碑”活动。活动过程中,他列出“界碑知识知多少”“边防军人为了谁”“界碑天天见”等6个方面的系列专题,既护碑,又学习国防知识。

黄永腾经常对孩子们说:“边境无小事,保护界碑是大事。”2001年,他策划的“跟随边防军叔叔护界碑”获全国少工委优秀课题一等奖。

退而不休的“老黄牛”

1999年黄永腾退休了,但他退而不休,主动担任市、区少先队工作顾问,先后被18个小学聘为志愿辅导员,到民族山区5所小学做志愿者。

尽管是顾问,但黄永腾的学生辅导员当得有板有眼:建立学生电话专页,利用电话常和学生联系;双休日,提醒“电视迷”别忘记写作业;寒暑假,伤残病痛的学生最需要关爱,给他们送上一两本书,写上几句鼓励话;参加“解烦互动”,给解烦恼活动出点子……

从退休到现在,黄永腾为当地学校免费讲课培训达100多场次,还不计报酬为南宁、桂林、北海等地老师讲课辅导。

周围人见黄永腾退休了还整天为学生忙这忙那,问他累不累。他说:“工作哪有不累的?但用累换来学生的开心,我也开心。”(记者 黄兴忠 周隆富)

(责任编辑:王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