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茂颖
少数民族群众向排雷官兵献花。
李茂颖摄
排雷士兵在穿戴防护服。
李茂颖摄
排雷士兵进行排雷演示。
孟祝斌摄
11月初,经过7个小时的长途跋涉,记者来到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者阴山某雷场。中越边境云南段大面积排雷行动正在这里进行。在此之前,云南省军区已先后组织了两次中越边境云南段大扫雷和1次勘界排雷。
者阴山地势陡峭,“雷区禁止入内”的警示标志随处可见,十分醒目。这些警示标志将雷区封围起来,以防止附近的村民误入。在雷区外围,排雷官兵正紧张地部署排雷工作。曾参加过中越边境云南段第一、第二次大面积排雷的队长杨育富说,这次的雷区情况十分复杂,地雷和各种爆炸物品种繁多,加之长期埋藏于地下,性能极不稳定,排雷作业危险性非常大。
“轰隆……”现场一声爆破巨响,雷场上浓烟蔽日。在扫雷弹开辟通道,喷火枪“纵火毁雷”之后,排雷士兵开始进行更谨慎地人工搜排。
在陡峭的山间,排雷士兵身着重达14公斤的防护装具,手持探雷仪,沿着第一个士兵的脚印前进和仔细搜排。一阵“嘀嘀”声,地雷被发现了,用红旗标注好位置,地雷被小心翼翼地掏取出来。
知道排雷官兵进驻的消息,雷区附近的村民们十分高兴。早年,这里的村民都深受雷患之害,村子里常有人畜被炸伤、炸死。经过前两次大规模排雷,除了一些险要地势之外,附近大面积生产生活区和耕作地的雷场都已进行过排除。
“现在触雷情况比原来少了很多,村民们也在被清除过的地区种上了茶树。这次扫雷我们盼了很久,我们村一定尽最大努力支持扫雷官兵。”者阴山村村小组书记侯兴成说。
《 人民日报 》( 2015年11月13日 08 版)
(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