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公益之声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仁心仁术 守护患者生命线

2015-10-29 09:46:25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人生旅途中难免会遭遇到病魔的侵扰,面对这些不幸者,我们护士总会勇敢地站出来,用无尽的爱心呵护他们,为他们营造一个个爱的港湾……”

“宽敞明亮的治疗室内隐隐能够听见血透机有规律的转动声。护士们像往常一样忙碌着:定时测血压、给病人喂药、喂水、热饭、帮助病人大小便……这些枯燥、琐碎的工作,护理人员每天都要重复很多次,而且一做就是几年甚至十几年。这些看似细微但却至关重要的监护,让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续……”

“人生旅途中难免会遭遇到病魔的侵扰,面对这些不幸者,我们护士总会勇敢地站出来,用无尽的爱心呵护他们,为他们营造一个个爱的港湾……”

这是在上海长征医院血液透析中心,一位老病人和一位年轻护士各自眼中的对方;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和一群每天为他们守护住“生命线”的天使之间的故事。

这里的血透中心不一样

“我是在生命最危险的时候来到长征医院的,之前连续接到25张病危通知单。在其他地方血透很难受,手臂肿成了紫茄子。第一次来这里,就感觉不一样,一次次越来越好……”已经在长征医院血透中心治疗了20年的患者张勤说。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肾内科很有名,其血液透析中心更是业内标杆:成立于1979年,经过四次扩建,到2011年已拥有100台血透机、5台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仪,是国内医院中规模最大的血透中心之一,目前收治长期门诊血透病人530例、外地流动血透病人50例。

这里,技术全面,能开展国际上开展的所有血液净化技术,如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血浆置换等,血透病人发病率、住院率及存活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这里,也是国内惟一一家每天运转四个班次、开展夜间长时间透析的血透中心。每年365天不停歇,为病人透析总量达8.5万例次,总有患者慕名而来,源源不断。

最令人惊讶的是,走进长征医院血透室候诊区,你会感受到与多数同类病区截然不同的环境和氛围:很多病人气色和健康人差不多,脸不黑,走路轻松,谈笑风生,全然没有沮丧、绝望的情绪。

这样的治疗效果是怎样达到的?除了高水平的医生、专家外,还有一群高素质的护理人员。

“血透病人是一分治、九分护理。生命线的建立者是医生,维护靠护士。”长征医院肾内科主任郁胜强这样定义。

“血透中心护理组,是我们医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缩影。”长征医院院长郑兴东说。

精湛技术源于医者仁心

长征医院血透中心有5名医生、65名护士、3名工程师。他们要面对的,是一群俗称“尿毒症”的肾功能衰竭人群。每隔一天,他们必须通过透析器将血液中的毒素清除出去,否则就会导致脏器坏死,危及生命。

最让患者称道的,是长征医院血透中心护士们的高超技能:一针穿刺成功率几乎100%,无症状透析率高达98%。

血透病人每周要做至少三次透析,长年如此,为他们的静脉瘘管打针是个精细活,远比常见的注射器难操作得多。针打得不好,要么病人疼得无法忍受,要么机器静脉压升高报警,透析只能停止,瘘管也可能很快出现内瘘闭塞。

在长征医院血透中心,病人可以挑选打针者。护士们经常主动问病人“要我给你打针吗?”“您要让谁打针?”没人会因此不愉快。碰上瘘管畸形的病人,她们都会去请技术熟练的老护士来为自己分管的病人打针。在这里,老护士带新护士,互相观摩学习,苦练穿刺等专业技术,蔚然成风。

肾衰竭病人病情重、变化快,透析时的参数设置、肝素用量、透析模式都不一样。透析一次要四个小时,过程中护理工作繁杂而辛苦,及时准确地为病人做基础护理,耐心细致地为病人做病情观察,护士对机器多功能的开发和灵活使用,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夜间延长透析,8小时时间,流量开小,病人透析充分,时常可以舒服入睡。护士们却要格外警醒,不断在各个床位间走动监测病人的心跳、血压,防止随时都有可能出现的急性并发症。

这样的工作,一天、两天,一年、两年能做到不出差错不难,但她们做了几十年、成千上万次透析,成功率达到百分之百。奥秘何在?

“我们就是换位思考,用心体会病人的感受。”护士长陈静朴实地说。她被患者评为“最温柔护士长”,长相端庄秀丽,说话轻声细语,抓起规范技术服务和护理质量来可是毫不留情,对每个护士都严格培训,对每个技术关键点都精雕细琢。

“患者和我们每隔一天就要见面,可能比家里人在一起的时间还长,几年下来,感觉更像亲人。他们都很坚强,更让我们怜惜。他们要活下去,我们要尽力让他们有质量地活着!”护士刘玲玲说。

待患者比儿女还体贴

患者透析不能停,血透中心365天开放。在这个团队里,护士长陈静连续15年没有休过假;怀孕的刘玲玲在岗位上忙到临产;大多数护士都是家在外地,连续五六年春节不能回去陪父母,都是稀松平常。

透析病人在长期与疾病对抗的过程中,身体上、心理上、经济上都早已疲惫不堪,很多人都曾失去生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血透中心医护人员在为他们解除病痛的同时,还注重心理疏导、从情绪和心理上帮助病人走出困境,使他们勇敢地面对现实,重新树立生活勇气。

在外企工作的沈雁波2002年患上尿毒症,第一次透析就因过敏呕吐到正做护理的护士身上、脸上,情绪崩溃地大叫:“我要下机,不做了!”医护人员握着她的手、抚着她的头,鼓励她:“坚持一下,就会好的!你还这么年轻,以后还能回去上班!”如今,10多年过去,沈雁波依然是神采奕奕的外企白领,不自我介绍,很难相信她是病人。她渴望去旅游,护士们千方百计帮助体质特殊的她找到可以做透析的医院,还帮她实现了做一回亚运会火炬手的愿望。

在这里工作的护士,遇到病人呕吐、身体有异味是常事,受委屈也是家常便饭。护士俯身做穿刺,病人呕吐往往会溅到她们身上、脸上。她们大多学会了面不改色地擦掉脸上脏物,帮助病人清理秽物,并不因为病人身份高低而有什么区别对待。由于常年受病魔的折磨,有些病人做血透治疗时的情绪和精神状况不稳定,经常有人对护士发脾气。“我亲眼所见,有人乱骂人,还有病人拿拐杖打护士,”1995年就开始在长征医院治疗的刘勤说,“但是从来没有看到过护士们发火回嘴。小姑娘们有时回去哭过,眼睛肿着,又过来笑着上班了。要知道,她们也都是80后、90后,工资奖金也不高,能做到这样,太不容易!”

“长征血透中心是我们所有病人的第二个家,因为护士把我们当亲人看。我爱人有两次呕吐,护士提着塑料袋,抚着她,等吐好了帮她揩干净,不嫌不弃,自家子女也未必做得到啊!”病人陈雪芳的丈夫内向,也不会说普通话,却“一定要说说”,一字一句地这样告诉记者。

《 人民日报 》( 2015年10月29日 06 版)

(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