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公益之声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李雪梅:科技创新融合公益理念助力全民科技教育

2015-09-29 17:31:04来源:新华公益
2013年发起“SOLVE FOR TOMORROW 探知未来”公益项目——旨在助力各国青少年的科学教育,向全社会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

\

2013年发起“SOLVE FOR TOMORROW 探知未来”公益项目——旨在助力各国青少年的科学教育,向全社会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

2015年,该项目再出重拳,聘请了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教授、青少年科普教育专家高云峰老师,北京四中科技主任、“国培计划”教师培训专家、曾任美国DI创新思维竞赛中国区裁判长的李雪梅老师两位权威人士,作为项目大赛的顾问团专家。

9月10日,就“青少年科普教育的方式方法”“‘探知未来科普实验大赛’对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启迪作用”等大众普遍关心的话题,本网独家专访了李雪梅老师。

区域发展不均衡 科普教育工作寻求突破

李老师认为,科普教育工作在全国开展的情况不太均衡,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工作,组织很多经验丰富的一线科技教师到全国各地巡讲、培训,她曾经受邀到内蒙参加科普教师培训,为带动偏远地方科技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

李老师说,目前科普教育在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都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小学和初中学生的思维相对活跃,反应也比高中学生热烈些;高中学生迫于升学的压力,平时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考试的学习;有些学校的教育教学方法也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使得学生的个性难以充分发挥。

李老师发现,学生动手能力差的问题普遍存在,虽然国家课程对动手能力培养及学习内容有一定要求,但是有些学校因为条件的限制仍然无法实现,学生“纸上谈兵”多于动手实践,学生科技项目研究以及体验活动更多是校外教育为主导。

科普教育活动正吸引越来越多人群参与

近些年科普教育开展的规模和效果有很大的转变,学生参与的基数变大了,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国家越来越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中学阶段开展多种选拔培养的计划,让部分对科学研究有兴趣和禀赋的学生进入科研院所学习;其二,家长高学历、年轻化,对孩子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视,他们希望孩子未来能够做他们真正喜欢的事,新一代家长对培养孩子们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要求更高。

李老师说,现在学校课程选修设置较多,科技类、人文类等等,以激发兴趣、拓展视野、学习方法为目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们发现自己喜欢什么,逐渐认识自己未来学习的方向”。

国家在推动科普教育的均衡发展、满足未来人才需求做了深入的研究和创新探索。李老师介绍说:“教委和科协在科普工作这一块做了很多的工作,北京市‘城宫’计划在义务教育阶段为学生素质的提高,给予政策上支持,同时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组织各类继续教育学习和科普培训,请专家讲解科技课程建设方法及课程设计内容,请校内教师介绍带学生做项目研究的经验,反响大,实效性强。组织学生参加科协和教委共同举办的科普活动、科技竞赛活动也是我们的重要工作,学生在课后能丰富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经历,对科技产生兴趣和探知的愿望。”

李老师认为,未来互联网科技的发展、高考方式的改革,会影响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她个人认为,未来参与科普活动的方式将可能以家庭为单位,面向更广泛的人群,会逐渐多元化。

科普教育需要激发兴趣,还呼唤社会平台

多年来,李老师一直对科普教学做深入研究,她认为:

鼓励是一种方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只要学生有想法,就鼓励他们大胆得动手尝试,不管结果如何,至少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热情和兴趣,这对于他们未来自己的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教育者,鼓励是最好的方式,教师最大的责任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并给以足够的资源和平台,让他们建立信心,大胆创新实践。

培养严谨科学态度 科学是严肃的、认真的。小学学习科学是为了对科学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初中学习科学是对科学知识的积累,高中学习科学则是用于深层次的研究科学。培养学生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是每一位科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科技教育活动 科技特色班的设置,科普活动的开展是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育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如北京市每年的两百多场科技教育类活动和各种选拔比赛,主要是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

社会重视科技教育 鼓励社会重视科技教育,提倡资金募捐,并联合企业和其他组织一同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科技教育。如“SOLVE FOR TOMORROW探知未来”项目,就是为学生提供了平台,同时也体现了企业的社会价值和社会责任。

“SOLVE FOR TOMORROW探知未来”项目在科普工作方面领先一步

李老师认为,“SOLVE FOR TOMORROW探知未来”项目秉承普及科学教育的使命,近年来在赛事上做了很多精心设计。

“SOLVE FOR TOMORROW探知未来”科普实验大赛的设置 2013年12月,三星电子以“节能、环保、健康”为主题,在京首次举办“SOVLE FOR TOMORROW探知未来”全国青年科普试验大赛,从主题、命题的设置、参赛选手、竞赛规则上,激励全国高中生和大学生积极参与科普实践活动,大大提高了全国广大青年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并向全社会普及相关科学知识。2014年6月,第二届大赛,在原有“科普实验单元”基础上,新增“创意作品”命题单元,锻炼学生在开放条件下的发散思维及综合素质能力,为中国青年科普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三星探知未来校园科普论坛”启动 2014年该论坛正式启动,活动设立科技领域权威人士主题演讲和三星科技魔方(IDEA CUBE)互动体验两大模块。主题演讲部分主要向学生讲授科技领域的专业知识,引导他们学习探索、创新、改变的科学精神。互动体验部分主要是为广大莘莘学子提供一个与高科技亲密接触的机会,展示和体验三星电子的尖端科技产品,激发学生们对科技的兴趣。

“三星探知未来奇趣实验室”建立 2015年推出了以新媒体为平台的线上科普活动——“三星探知未来奇趣实验室”,通过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向广大公众普及科学知识。

创建共融平台 突出社会公益

“任何教育项目或竞赛,都是为了促进学生成长。”李老师说,目前,全国科技竞赛活动非常多,然而“SOLVE FOR TOMORROW‘ 探知未来’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大赛”有其独特特点。

主题定位好 符合社会发展趋势,满足了青少年希望发现、希望改变的实践愿望。创建共融的平台 大学生、高中生相互学习的平台,增进高中生对大学生了解,对未来大学学习和选择学习的专业有帮助,同时这样的平台对跨学段学习也有帮助。

公益主导 在活动过程中,大家在一起相互学习、交流,既突出教育宣传意义,又突出公益性,淡化功利心。三星电子为参加活动的师生解决了交通、住宿和用餐等经费问题,企业为社会、为教育做贡献,展开大范围的资助让师生受益,是很少有的。

创建新的竞赛模式 活动内容丰富,现场竞赛之外,还为学生设计很多互动体验活动,用心传递竞赛的文化信息,如热身操、结识友好队、有奖触感游戏等。计划缜密,从赛题的讨论、教师培训、培训服务,到赛区报名等涉及很多方面。

李老师认为,学生们通过广泛交流增强了创新意识;“SOLVE FOR TOMORROW 探知未来”大赛的培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在当前的人才培训模式中,对学生的创造行为加以鼓励,鼓励学生在规定的动作之外的自选动作,促进学生形成创新型人才;努力增强教师的改革创新意识,鼓励教师担任创新大赛的指导工作,实现了科普教育和创新教育能力的培养。关注未来科技发展 实现全民科技教育李老师认为,“‘SOLVE FOR TOMORROW探知未来’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大赛”围绕“节能、环保、健康”主题设计赛题,主线清晰。竞赛只是一个形式,其深层次目的是引领学生思考,关注未来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从而引导他们培养职业规划意识,逐步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期望未来竞赛在瞄准大众化的前提下,不断增加竞赛内容的难度,提升项目的趣味性,让科技教育真正普及。”李老师说,作为著名的科技公司和负责任的企业公民,大众希望三星电子更多分享企业的领先科技和优质资源,积极推动中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培养青年的科学兴趣和创新精神,使他们成为具有社会担当的优秀人才,“将三星电子的科技创新精神和公益理念完美融合”。(张宝玉)

(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