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公益之声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当时就一个想法:必须赶出去

2015-08-26 17:30:56来源:凤凰网
汪祺廉,1927年2月生,四川合川人,16岁参加远征军抗日,21岁参加解放战争,2年后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

汪祺廉

汪祺廉,1927年2月生,四川合川人,16岁参加远征军抗日,21岁参加解放战争,2年后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转业后先后担任西南电业工程公司财务副科长、34工程处财务科长、云南电力建设公司财务科长、云南省电力工业局行政处副处长。1988年离休。

16岁踏上从军路

当时就一个想法:必须赶出去!

1939年,在陪都重庆的国民党政府颁布新兵役法,规定中华民国男子有依法服兵役之义务,壮丁凭票抽签,三丁抽一,五丁抽二。

1927年2月出生在四川合川的汪祺廉(原名汪廉,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时改名),家里共有八姐弟,其中有五弟兄,家中他排行老三。1943年是抗战最吃紧的时候,还在读高小的汪祺廉抗日思想很浓,每逢赶集都跟同学一起唱抗日歌,进行抗日演讲。汪祺廉说,当时就一个想法:“战乱不断,民不聊生,都是小日本来华祸害的,必须赶出去!”

同年10月左右,时逢国民党政府远征军征兵,而当时汪祺廉的大哥刚刚结婚,二哥正准备结婚,汪祺廉心想,五兄弟即便自己逃掉,总有人还得被抓去当兵,哥哥成家了要当起家庭重任,两个兄弟还小,不如就我去吧。就这样,16岁的汪祺廉踏上了从军路。

相继到广合师管区、嘉峨师管区新兵连集中后,汪祺廉随大部队开拔到云南楚雄,被编入卫立煌将军的远征军陆军第二军76师228团一营一连小炮班。

曾用野菜野果充饥连鞋子也没得穿

1943年10月,史迪威将军率10万中国驻印远征军向缅甸境内日军发起大反攻,为配合史迪威的行动,1944年初,以“虎将”著称的卫立煌就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统率20万国内远征军向盘据滇西一隅的日军发起强大攻势,其主要任务是打通滇缅公路,保证云南到印度公路这条中国大西南后勤战略补给线的畅通,并和在中缅印战区的盟军协同作战。当时第二军有9师和76师,76师有226、227、228三个团,汪祺廉所在的228团负责从左路攻打日军。

滇西大反攻开始后,1944年5月,团长段国杰率228团敢死团强渡怒江,遭日军主力师团居高临下的阻击。在营盘坡、稻坡苦战不进,后机枪开路,撕开敌火力网,攻占一个个离地,最终夺取大尖山阵地。部队进抵平达,大尖山阵地又被日军攻占,228团再次展开绞杀战。13日,日军从芒市调集二千余众,炸得山摇地动,硝烟淹没大尖山,中国壮士与日军拼杀两天两夜,死守血战,坚守27天,掩护集团军渡江作战。虽伤亡惨重,但此战役为后来的松山、龙陵、芒市、保山等血战吹响了胜利的号角。

那次战役后,228团副官宋一鸣得知汪祺廉写得一手好字,便把他从战斗连调到了副官室任上士文书,负责传递上级命令,担任本团一切文牍事务。但战争少有消停时候,战争一打响,哪缺人补哪,汪祺廉便转入士兵状态,送炮弹、弹药,还当过传达兵、替补哨和警卫员。

除了上述战斗,汪祺廉印象还很深刻的是后来攻打芒市红岩时敌我双方焦灼,十多次进攻都未攻克。当时夏秋连绵阴雨,三天三夜粮食无法补给,228团在大山里只能用野菜野果充饥,汪祺廉连鞋子也没得穿,有时气温高达40多度,他赤脚行军在滚烫的石头上,打摆子(疟疾)、发高烧了只能被战友抬着、搀着走。深秋,副团长关鹏程带着一个加强排,扛着两枚榴弹炮,跨过滇缅公路,行军一整晚于天明时分绕到敌方对面山头准备再次攻击日军,攻打了一两个钟头后20多盘炮弹全部打光,高地仍无法占领。后来,228团战场转移,军部派了其他部队攻克了红岩阵地。

同年12月,远征军攻克芒市、遮放、盈江、陇川,1945年元月20日攻克畹町,滇西失地全部收复。直至8月日本投降,汪祺廉所在的228团一直镇守畹町。

拿块破布往脚上一裹就出门写标语了

1948年6月,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中原军区第二纵队成立收容所,收容的100多名国民党准尉以上军官最后只留下了5个人,汪祺廉就是其中之一。汪祺廉说,组织找他谈话后,他自己在名字中间加了个祺字,以示投诚决心。在收容所学习了一个多月后,汪祺廉被分到了第二纵队教导团,而后随部队参加了淮海、渡江两大战役及向西南大进军、解放华中南等作战任务。

渡江战役后,汪祺廉任军大三分校二总队(渡江战役前,由中原军区第二纵队教导团改编而来,中原军区第二纵队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10军,前者归后者管辖)政治部油印组组长,负责宣传工作。除了油印宣传材料,写标语是汪祺廉每到一处需要干的第一件事,他钻进村庄,找老百姓借个桶要点石灰,用稻草弄把刷子就开写了。汪祺廉回忆说,那会儿条件很差,有时候下雪,天特别冷,又没鞋穿,但这阻挡不了他的脚步,拿块破布往脚上一裹就出门写标语了。

久经考验1950年光荣入党

1950年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和第四野战军解放华中南期间,汪祺廉光荣入党。因为有投诚经历,汪祺廉说自己在入党前经历了不少考验。“虽是考验,但组织其实很信任我。”

汪祺廉回忆说,有一次,组织安排他从军大三分校二总队所在地安徽省繁昌县赶到上级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10军军部政治部所在地芜湖市领取一批生活物资,汪祺廉骑上一匹骡子就出发了,赶了一天路,第二天下午终于到达。到了才发现除了需领取毛巾、肥皂、香皂等生活用品外,还有一个最为紧要的东——校部各个科室的印章需一并带回。汪祺廉说:“我知道印章的重要性,那是万万不能丢失的,所以我当天晚上我把印章拿麻布装好,放在麻袋的最下面,其他物品码放在上面。”第三天,汪祺廉又往回赶了一天路,晚上终于安全抵达校部。

1950年,西南“匪乱”,为迅速平息匪患,西南军区遵照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先后调集第3 、第4 、第5 、第18兵团和西北军区第2 兵团第7 军,共13个军部、37个师另2 个团的兵力,采取划地区包干办法,展开大规模剿匪作战。鉴于四川的匪患尤为严重,解放军驻川部队根据西南军区的指示,推迟进军西藏的准备工作,集中兵力全面进剿四川各地的股匪,其中第二野战军第10军负责进剿川南地区的土匪,旗下军大三分校二总队主要负责富顺县的怀德、长滩两个乡镇。

“土匪太猖獗了。”汪祺廉记得当时二总队驻扎在怀德镇附近一个叫小市的地方,其有一个100多人的女生队,4月18日前几天,土匪就放出风声:打入怀德,一人得一个老婆。剿匪势在必行,学校立即成立了川口工作队,12位具有丰富作战经验的“老同志”被抽调出来担当重任。任三班班长的汪祺廉背着手榴弹,带着几个学生出身的战士背着步枪连夜来到镇外一处坟堆里部署起了阵地,激战中汪祺廉左侧肩胛骨被一枚子弹打穿(至今不能举高手臂),血流不止,两床棉絮都被血液打湿,打了止血针后昏迷了三天三夜。一个多月后,汪祺廉伤还没全好就要求继续参加工作队。工作队搬到长滩乡后组织考虑到其伤势,安排汪祺廉担任长滩乡乡代表,负责组织农会工作,联系乡里的各种事宜。

有37年跟钱袋子打交道

不贪用公家一分钱

1950年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步兵学校(原军大三分校)后勤处会计,1951年7月,四川军政大学(原四川各处军大三分校合并而成)生活管理处会计。 1952年12月,西南电业工程公司财务副科长。1955年8月,34工程处财务科长。1958年下半年,云南电力建设公司财务科长。1969年底至1988年2月云南省电力工业局行政处副处长(兼机关财务组组长)。

参加革命40年,汪祺廉有37年都跟钱袋子打交道。特别是在解放后祖国建设的历程中,汪祺廉所任不同单位的财务岗位掌握着上亿的电力建设资金,但汪祺廉说高额资金及工程承包权前,他没有一次以权谋私、中饱私囊,即便是在云南省电力工业局3年房建期间,担任机关房建组组长的他跑材料经常出差,却没有报过一次出差补贴。“可以说,对党忠诚,严于律己,我问心无愧。”

记者手记:这是一种怎样的生命绽放

“快进来,快进来!”听到我们来访,现已88岁的汪祺廉眯着眼挪着碎步从卧室出来迎接我们,虽然视神经萎缩,视力几无,但汪老早已熟悉家中布置,很快变引领我们来到客厅入座。

“你这个小同志知不知道‘四个全面’?知不知道……”正值耄耋之年的他身体还很硬朗,精神矍铄,一来就给我们出起了“考题”。汪老和我们侃侃而谈,一聊就是3个多小时。

他说他特别关注时事,虽然视力不大好,但每天坚持听新闻,此外,还与要好的常上网的离退休老同志相互沟通信息,台湾问题、南海问题,越南问题都是他关注的重点对象。最后还不忘嘱咐我:“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要多关注国内外时事新闻,了解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啊。”

说起自豪和骄傲,这位拥有65年党龄的老人表示,除了16岁参加抗日,21岁参加解放战争,离休后最为引以自豪的是获得过两次优秀共产党员荣誉,分别是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和94周年时公司颁发的。

他说,自己在云南省电力工业局行政处任副处长的18年间,给自己服务中心的职责定位从未改变,跟群众关系很铁,即便是离休后,喜欢帮大伙做事的心态从未改变,职工群众、老同志有什么事情都会来找他,请他帮忙出面协商。降低离退休职工宿舍物业费用、申请军补贴……一副热心肠的他总是忙得不亦乐乎。

我们了解懂到,汪祺廉的热心不仅如此,两次拜访他都没有透露离休后用养老金资助寻甸2名贫困学生读书的事,也没有透露给生病老同事捐款援助、帮助离休同事残障儿子找工作等事情,后来我们向他“埋怨”时,他哈哈一笑,“都是力所能及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

“踏踏实实写字,堂堂正正做人”、“字如其人,练字可以修心,修心即可修人。” 汪祺廉说,六七十年代还没有电脑,但财务工作经常需要签名、写字,加之自己从小就喜欢习字,工作之余,汪祺廉便找来废报纸练起了书法,这一坚持就是40多年。遗憾的是退休几年后视力日益下降,不得不终止了这一爱好。

这是一种怎样的生命绽放!透过汪老身经百战,九死一生及之后的种种经历,除了深深感受到那穿越漫长历史岁月的精神力量,还更加加深了对和平与幸福、生命真正价值的理解和感受。

是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那惊天动地的事件已写进中国革命的历史,烽火、硝烟已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离我们远去,历经近一个世纪的变迁,对党忠诚、为祖国的建设发展尽心尽力和对待生活的责任与态度,这些在汪老身上散发的种种精神与力量,将永远教育、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养生之道:每日健身操

生命在于运动。88岁的汪祺廉身体健朗,早上起来会先按合谷穴、太阳穴及涌泉穴等多个长寿穴位,而后甩手66下,走廊起跳66下,房间俯卧撑10下。中午吃了饭再按一次穴位、甩手,稍加休息后到小区找老伙伴聊聊天。晚饭后在家里走150步,边走边揉腹以帮助消化,睡前再甩手66下。

汪老的期望

9月3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落后就要挨打,希望大家不忘历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希望国家以史为鉴,居安思危,着眼未来,加强国防建设,搞好全国经济建设。

寄语后辈

我们能生在这个年代并活到现在已经觉得够幸福了,特别是改革开放后老百姓的日子日益红火,你们的生活更是幸福,年轻后辈一定要感恩、珍惜。

赤子柔情,不掩铁汉军魂,曾经热血抗战的南网老兵依旧是我们心中不老的英雄!

(编辑: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