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公益之声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不履责应追责

2015-07-31 14:42:40来源:中国网双拥中国

本网讯:近日,某校几位教师在人社部门查阅工资台账时发现,此前有两个年度应该上调的薪级没有上调,致使比同等情况教师每月少了近百元,更为可气的是,一次少了次次都少一生都少。愤愤不平的教师本想去找本单位有关人员质询,后因顾忌伤了和气而黯然作罢。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职称评聘、薪酬晋级事关职工切身利益,有关工作人员理当尽职履责,主动办好业务,保障职工利益。然而,在一些单位尤其是偏远落后地区,由于文件信息不公开或不及时公开、具体经办人员疏忽大意或不熟悉业务,造成单位职工“职称晚评一步,薪酬低人一级”现象时有发生。更有一些单位领导为将有限的职称指标私授给某些特定对象,故意不公开职称信息,把大多数职工蒙在鼓里,职工询问又遭遇尴尬。曾经有位职工估计自己该晋升职称了,遂向有关领导咨询,不料领导却说“评职称是组织上考虑的事,搞工作才是你考虑的事,有什么好问的?”这个职工只好不再问了。反之,一些职工只管埋头工作对评职调资类事不管不问,结果没人提醒,不经意错过了晋升机会,问及领导,领导答曰“评职称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都不关心谁该关心?”反正,领导咋说咋有理,职工横竖都不对。听起来滑稽可笑,想起来令人愤慨。这反映出某些公职人员官德下滑、权力异化、宗旨意识淡漠、工作作风不实问题。

平心而论,职称、工资之类业务,的确应该由单位统一办理、专门人员负责,其他职工只需一门心思用在工作上。可是,如果单位领导有了私心,除了小范围公开政策信息,将有限职称指标向某些特定人员私相授受,而后将文件藏起掖起,不及时公开,不组织学习,广大职工又从何知晓政策信息、如何参与申报评聘;如果具体经办人员只管自己或少数人享受政策、得到好处,却不履行向其他职工告知、指导、递交、办理等应尽义务,其他职工错失了良机,怎能享受到政策红利?

古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在职称晋升、工资晋级及评先选优等事关职工切身利益上,单位领导曲意不公、经办人员漠不关心,就是最大的不公平、最大的不和谐。当然,上述现象主要发生在上个世纪及党的十八大之前。在全面从严管党治吏、全力重塑良好政治生态的新时期新常态下,任何胡乱行使职权、漠视职工利益、玩忽职守行为都将没有容身之地,任何不正确使用公权、不切实履行职责的人都将为自己的“任性”“随性”埋单。(王生伟)

(责任编辑:吴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