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讯:2015年7月,成昆铁路通车45周年,人们在为这世界地质博物馆的奇险惊叹时,更为中国人能在铁路禁区修建铁路惊叹。
说修建成昆铁路是一个世界级别的难题一点都不夸张。走过成昆铁路的人都知道,一千多里的铁路,走出成都平原,整条铁路都是在桥梁和隧道之间穿行。列车常常是钻出隧道又上桥梁,穿过桥梁又入隧道。1100多公里的铁路,就有991座桥,427座隧道,可见这桥梁和隧道密度之大。列车在行进在这些桥梁和隧道之间,手机信号早已经被切割得支离破碎,,多数旅客都会自觉关掉手机以节约用电。而在成昆铁路上还流传着“金江的太阳马道的风,燕岗打雷如炮轰,普雄下雨如过冬”这样的话,足见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之恶劣。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修建成了铁路,是当今的我们难以想象的事情。在那个年代,不止要克服恶劣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而且没有现代化的设备,没有足够的物资供给,全靠双手双脚,穿越崇山峻岭,跨过山川河流。住的是自己搭的工棚,喝的是金沙江的水,还要自己动手种菜做饭。缺衣少食,没有任何物质上的补偿,居然这么多人心甘情愿去受苦受累。还不远万里,离乡背井,克服修建过程中的重重困难,克服生活上的千辛万苦,靠的是什么?只有一样,那就是精神!
走过成昆铁路,在一个个列车飞驰而过的隧道口中,如果你幸运透过车窗能看到那些隧道口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铁道兵志在四方”、“奋战成昆”等标语,这些标语就是当年的精神粮食,是这些精神粮食支撑着让他们排除千难万险,将铁路修到了最不可能去的地方,将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农副产品运送出来,让一条铁路将幸福和富有送到了千家万户。因为这种精神,他们不止将自己的热血洒在了千里成昆线上,一千多公里的铁路线上,就有一千多名修路人成了烈士,将生命永恒地留在了铁路边上。
时至今日,我们一次次问自己,如果将这样的困难放在今天这样的时代之下,我们能克服这样的困难,做成同样的事吗?随着经济的发展,无尽的欲望填不满我们的内心世界,恨不得一切都为我所有,却很难将这种排除万难做成一件事的精神为我所有。但我深信,无论岁月如何流逝,这种精神将会一直影响着我们。特别在各种艰难危急时刻,我们会真切地感知到,这个时代需要重塑成昆精神,需要成昆精神指引着我们攻克各种堡垒,让自己强大!让铁路强大!让国家强大! ( 胡婷芬 )
(责任编辑:吴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