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双拥典范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扬中万福村连续60年出兵258人

2015-06-17 15:44:19来源:中国网双拥中国
是什么吸引着适龄青年踊跃参军,万福村为何从军热情不减,当地群众是如何孕育着矢志从军报国、心系国防的执着情怀?

扬中市八桥镇万福村地处扬中市东南部,占地面积4平方公里,3000多人口,从1955年我国第一部《兵役法》正式颁布实施开始,连续60年不间断地向部队输送了 258名优秀青年,平均 4 户人家一个兵。其中,40人提干,136人入党,143人受团以上单位记功表彰。万福村2001年被镇江市委、市政府、镇江军分区命名为“卫国拥军模范村”,2002年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命名为“心系国防模范村”。2006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全国全民国防教育办公室联合评为“全国全民国防教育先进单位”,万福村的做法和事迹多次被《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防报》、《新华日报》等多家主流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报道。

也许有人会问,是什么吸引着适龄青年踊跃参军,万福村为何从军热情不减,当地群众是如何孕育着矢志从军报国、心系国防的执着情怀?

“八任支书一条心,矢志送郎去参军。”自第一部《兵役法》颁布实施以来,万福村换了 18任支书,先后有 10任支书送亲人参军,每任支书抓征兵工作的劲头,犹如接力棒,代代相传。

现已年过八旬的万福村第一任老支书施贤友,曾经参加过孟良崮战役、解放上海战役。正是他,将自己的两个儿子、一个孙子相继送到了部队。他家的“光荣人家”牌匾常换常新,至今仍有两块。

1986年,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7位扬中籍战士为国捐躯,这给征兵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为在那个年代当兵可能就有牺牲的危险。这一年,时任村支书黄克华的独生子黄振鹏高中毕业,黄克华二话没说替儿子报了名,儿子体检合格后方才告诉妻子。妻子得知情况后,怎么也不想把唯一的儿子送去当兵,整天跟他大吵大闹。黄克华就苦口婆心地劝她:都不去当兵,哪个来保卫国家,没有国哪有家?再说,我是村里的支书,我不带头怎能说服群众。同时,他又把自己的母亲和走得近的亲友找来劝说,还把乡领导请来做思想工作。经过多人反反复复的软磨硬泡,才转变她的思想观念,同意把儿子送到部队。现任村党委书记范永华去年也将正在上大学的侄子选送到了军营。在他的带动下,2014年秋季征兵,该村又有3名青年应征入伍。

党员干部带头送亲人参军,在万福村已成为优良传统。普通党员徐玉珍,曾经在父母毫不知晓的情况下,主动将弟弟徐玉龙送去参军。在万福村历届干部中,绝大多数都有儿子、弟弟、侄子、外甥等亲人当兵的经历。

正是这样的模范带头作用,影响和带动了全体村民。大家都能坚持以大局为重,以民族大义为重,无论富裕的还是相对贫困的,无论已经工作的还是在校读书的,无论在家乡上班还是去外地打工的,无论有2个孩子还是独生子的,只要到了当兵的年龄,都会主动报名应征,参加体检,接受政审。每个家长都有“当兵就是尽义务”的意识,每个适龄青年都有“一颗红心、两种准备”。

万福村的范书记在接受采访时说:“国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让他们永远铭记有国才有家。”每年暑假,万福村都会把大、中、小学生集中起来,请参加过战斗的老前辈和退伍老兵,给孩子们讲革命战争故事,讲英雄人物的事迹,讲军营生活的感悟,以此激励广大青少年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子弟兵。不光如此,万福村还在村委会、恒顺路、爱民路等人员集中或人流大的地方高标准设置永久性爱国拥军宣传标语牌,让“爱我祖国、固我国防”的观念不断深入人心。邀请新闻媒体记者来村采访爱国拥军、帮助“四军二属”做好事、退伍军人创业奉献等各类典型事迹,运用新闻媒体扩大宣传教育影响面,传递拥军路上的正能量。

如果说支书、党员带头送亲人当兵的模范作用激励着年轻人投身军营,报效祖国,那么万福村对“四军二属”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自豪感无处不在。万福村每年都为重点优抚对象办理住院保险、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组织优抚对象体检,一人一档建立体检档案。在此基础上,每年年终再向所有重点优抚对象一次性打卡发放医药补助300元。此外,对义务兵家属实行普遍优待,对正在服役的军人按标准按时足额发放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对退役士兵,一分不差发放退伍军人安置金。同时通过电视、广播、慰问信、网络等形式,让现役军人及其家属充分了解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和优抚政策,深入了解村级的经济发展情况,使现役军人在部队里能安心投入到保家卫国的工作中去。对立功受奖的官兵,按规定予以资金奖励,年终镇村两级敲锣打鼓将“光荣人家”荣誉牌、立功喜报送上门,进一步增强“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荣誉感。每年的春节、八一”等重大节日,组织慰问重点优抚对象、困难家庭、退伍军人、现役军人家庭等优抚对象,为他们送去慰问金、慰问品。每年组织复员军人代表、伤残军人代表、病退军人代表参加“八一”座谈会,参观新韩通船厂、泰州长江大桥、国防园等重点工程建设或外出短期疗养。对于一些孤老优抚对象,万福村更是在全市率先将孤老优抚对象纳入居家养老服务,对2名符合集中供养条件的优抚对象入住了镇光荣院,让他们老有所养。为了帮助退役士兵能够及时就业,村领导班子多次拜访新韩通、天舜、华银等知名企业向他们一一推荐,先后帮助20余名退伍军人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责任编辑:吴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