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43到1945年,新四军和黄花塘的父老乡亲和衷共济、相濡以沫,并创立了《拥政爱民十大公约》,谱写了军爱民、民拥军的感人篇章。70多年来,盱眙县党政军民持续发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构建了融合发展、共建共赢的双拥体系,涌现出一批全国拥军模范、优秀军转干部和拥军优属模范单位,七次蝉联全省双拥模范县。2015年,盱眙县委提出:“主动提高标杆,争当淮安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排头兵、争夺全省双拥模范县八连冠、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县的三争目标”,使盱眙双拥在传承和发扬光荣历史的道路上有了新载体,在追逐梦想中有了新追求。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盱眙双拥人巩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发动、严格落实政策、深化军民融合,实现了双拥模范县规定动作和创新目标的全面完成,提升了盱眙双拥的更高品位。
组织措施到位,巩固“三张格网”
巩固“一把手”带动、“一盘棋”联动和“一体化”推动的三张组织严格网络。巩固落实“一把手”责任。县委书记李森为县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各乡镇、部门和驻盱部队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并相应成立了组织机构,有一名专(兼)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双拥工作。县双拥办为正科级常设机构,设1名专职主任,1名专职副主任,1名秘书,2名工作人员。2015年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参加双拥活动10多场次,保证了双拥创建工作的有序推进。巩固上下“一盘棋”的责任网络。“军地齐动、上下联动、整体推动”。县委县政府出台《双拥工作实施意见》,对推进“大双拥格局”和军互办实事等工作进行部署,把双拥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成员单位,明确任务完成时限。全年开展军民共建活动60多场次,投资600多万元开展军地互办实事。巩固“一体化”的推动网络。县双拥办每周都有工作计划、季督查、半年观摩、全年总结考核,推进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一季度确定全年双拥工作目标、编制军地互办实事和军地结对共建方案,二、三季度全面落实军民共建、互办实事等各项任务,四季度与职能部门联合对全县各成员单位双拥创建工作考核验收。双拥工作纳入县对乡“一级目标”考核,县效能“101”中心把双拥工作与经济工作和县委中心工作同督查同推进。
宣传广泛深入,筑牢“三个平台”
筑牢以本县主要媒体、学校和国防教育基地作为双拥宣传工作的三个重要平台,开展广泛深入的双拥教育宣传。一是充分发挥盱眙电视台、电台、《盱眙日报》等本地主流媒体的平台作用,积极开展双拥宣传。全县双拥系统在县级以上媒体发稿达200多篇,其中《盱眙双拥之花别样红》、《要让抗战老战士晚年生活更舒心、更美满、更幸福》等被国家、省、市级媒体采用;二是利用黄花塘新四军纪念馆、县革命烈士纪念馆等基地为平台,对广大党员干部、中小学生进行国防和双拥教育。县烈士陵园还专门成立宣讲团,先后“走出去”开展巡回宣讲20多场次,将国防双拥和革命传统送进军营、社区和学校,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三是把学校作为双拥国防教育有效平台。将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部队教育规划,双拥国防教育进教材、进课堂,从孩子抓起普及国防双拥知识。
落实政策法规,实施“三项工程”
实施荣誉工程、快乐工程和幸福工程等“三项工程”作为落实各项双拥政策法规的发力点和着眼点(“三项工程”即:荣誉工程,不断提升驻盱官兵和本籍现役军人的荣誉感指数;快乐工程,不断提升转业、退伍军人的快乐感指数;幸福工程,不断提升优抚对象的幸福感指数)。提升现役军人荣誉感的荣誉工程:旨在激发全县上下和本籍现役军人“关心国防、支持国防、献身国防”的热情。提升复退军人快乐感的快乐工程:开展退伍军人“我是盱眙星、创业我能行”和“创业标兵”的评比和“心理关爱”、“我与家乡心连心”等各类拥军主题活动。提升优抚对象幸福感的幸福工程:确保抚恤补助标准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高、自然增长,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年增幅在10%以上。构建多元化的医疗保障体系,有效解决优抚对象的医疗、住房和生活问题。通过“三项工程”的实施,优抚安置、养老医疗、优待抚恤、扶贫帮困以及涉军维稳等难点热点问题都迎刃而解。
深化军民融合,创新“三大特色”
打造“大双拥格局”、“军营一室三站”以及和谐融合的军地关系,创新盱眙双拥三大特色。一是打造“大双拥”格局。“大双拥”格局就是:着力构建党政主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大双拥,全力开展“双拥在基层”活动,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盱眙各行各业的大双拥工作新格局。这项工作,盱眙县在2015年初以县委办、政府办下发了《双拥工作实施意见》,对创建“大双拥”格局目标任务进行了细化分解到各乡镇、成员单位和驻盱部队,进一步加强与非公经济组织的联系,拓展双拥工作的新领域,成立新经济组织拥军优属协会,打破长期依赖政府部门的认识。双拥工作不仅要有示范乡镇、示范部门,更要打造一批双拥示范窗口、双拥示范企业,将拥军优属工作向更广阔的社会领域拓展延伸。二是在军营打造“一室三站”(即:在军营挂牌成立“电子图书阅览室”、“法律咨询服务站”、“关爱谈心驿站”、“健康饮食指导站”),为形成“知识广博、心理健康、体格强健、技术过硬”的优良之师提供全方位支持。三是打造盱眙和谐融合的军地关系。着眼军地联动、协同发展,积极推动“军民共建共融”工程,军地双方负责人定期就驻盱部队建设、支持地方发展召开联席会议,做到小事互通、大事互商,军队建设同部署、同落实。军民共建和谐社区、共创文明村街等活动经常性开展,构筑了团结融洽、和谐共生的军地军民关系。以“盱眙军中星、创业我能行”,拥军优属“三项工程”,“强化五个建设”等主题活动为支撑,开展富有成效的军民共建和拥政爱民活动。
围绕模范城创建,完成“三新活动”
2015年,为配合市委、市政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迎接国家考核验收组的检查验收,盱眙县较好地完成“三新活动”。
一是全力以赴争当淮安市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排头兵,为创建活动放出新样板。2015年5月12日,市委市政府在盱眙县召开淮安市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强化五个建设”基础工作现场会。省民政厅副厅长凌航,市委副书记练月琴,副市长宫文飞等省市领导近百人参加会议。县委李森书记在会上介绍了盱眙县双拥工作经验。会前,与会近百人观摩了盱眙县马坝镇双拥办、江苏三森集团、盱眙技师学院、盱眙县交通局、盱眙县消防大队、盱眙县革命烈士纪念馆、盱城镇宣化社区共7个双拥基础工作示范点。这次会议规格高、规模大、效果空前,为全市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打下基础、放出样板、作出贡献。
二是强力推进“追忆峥嵘岁月、传承抗战精神”系列活动,为创建活动增添新亮点。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县由双拥办组织开展了“追忆峥嵘岁月、传承抗战精神”系列活动,子项目10多项,历时两个月,开展活动20多场,社会反响热烈。其中,2015年8月21日,根据中央部署和要求,民政部副部长宫蒲光率领由民政部、财政部、国家卫计委联合组成的慰问团来盱眙县开展纪念活动并慰问抗战老战士。省政府副秘书长徐国柱,省民政厅厅长侯学元,市长曲福田,常务副市长戚寿余,副市长宫文飞等省、市领导陪同。县委把这项任务交县双拥办牵头负责,双拥办为此围绕双拥元素做了大量的筹划、部署和接待工作,使这项“国家级”活动在盱眙开展的圆满成功,也扩大了双拥工作的知名度。2015年9月4日上午,淮安市委、市政府在盱眙县黄花塘新四军军部举行淮安市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市委姚书记,市政府市曲长等淮安市四套班子成员以及盱眙县党员干部代表500多人参加了活动。盱眙县双拥办组织的这项系列活动效应,立即引起国家、省、市级媒体的关注,为全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增添新的亮点。
三是不遗余力做好迎接全国双拥模范县命名考核验收工作,为创建活动再创新业绩。2015年11月13日,全国双拥模范县考核组到盱眙检查验收,考核组对盱眙县的双拥创建工作给予好评。考核组一行实地查看了新四军纪念馆、技师学院、消防大队、烈士陵园等双拥示范点,并召开优抚对象和驻军官兵代表两个座谈会,还查看了盱眙县双拥工作台账资料,总结会上,盱眙县委书记李森同志作了热情洋溢的汇报,考核组组长、省双拥办副主任李光玉对盱眙的双拥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党第一个100年奋斗目标的决定性阶段,也是盱眙实现“双强梦”、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坚持走“大双拥格局”发展机制,是盱眙县提出来的构想,也是今后双拥工作的方向和总要求。现行双拥工作与国家标准和省市要求还存在一些差距,必须更新观念,调整思路,努力以更高的标准,在更广泛的领域不断完善军民共建,整合双拥资源,实现双拥工作社会化,推动盱眙县双拥工作实现新发展。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