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双拥办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力推融合新发展 高奏时代最强音——开封双拥纪实

2015-11-05 09:40:28来源:开封市政府
“驻汴部队的小事就是开封的大事,必须把部队的小事当作大事来办;双拥工作要好事办好、好事办早。”这在部队和地方引起强烈共鸣。

开封市委、市政府和驻汴部队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一项具有特殊意义的政治任务摆在重要位置。市委书记吉炳伟就抓好双拥工作指出:“驻汴部队的小事就是开封的大事,必须把部队的小事当作大事来办;双拥工作要好事办好、好事办早。”这在部队和地方引起强烈共鸣。

多年来,开封市委、市政府和驻汴部队坚持“四个纳入”,即把双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单位和部门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考核范围、纳入全民国防教育内容;坚持“三个到位”,即组织领导到位、宣传教育到位、制度规范到位。分别成立了由各级党政军主要领导挂帅的双拥指挥部,尽力帮助部队官兵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积极营造和谐融洽的军政军民关系。坚持把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及部队教育训练规划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充分发挥火车站、汽车站、医院、公园等窗口单位引领作用,突出悬挂军人优先、军人免费标志;大力凸显主流媒体主阵地作用,在《开封日报》开辟《双拥进行时》专栏;积极拓展大型户外广告牌、阅报栏、公交车站台宣传牌等载体宣传作用,发布双拥公益广告;组织“百名官兵百名军嫂开封行”“军教青年联谊会”“军地篮球邀请赛”等各类双拥共建活动,营造浓厚氛围。

“政策拥军”是开封市拥军工作的一大特色。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双拥工作重在地方”的理念,坚持从基础建设入手,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双拥和优抚优待工作文件,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政策法规具体化。近年来,开封市先后制定出台双拥优抚安置等政策法规50多个,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双拥优抚安置政策体系。

2013年,开封市制定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优抚对象优待工作的通知》(汴民文〔2013〕107号),一举突破义务兵优待金标准“提高难”。按照规定标准,仅义务兵优待金一项,市财政每年要拿出近400万元,各县区财政每年配套资金合计近3000万元。

2015年6月,开封军分区、开封市教育局、开封市双拥办联合出台《开封市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实施办法》,开创性地从制度层面解决了军人子女上学难题。开封市将优先保障军人子女上学的拥军传统制度化、常态化,成为全省首个出台此类规定的城市。在开封,军人子女入学由市教育局以行政通知形式下发各有关学校,对军人子女保证在第一批录取,确保每年约200名驻汴部队子女都能进入各自理想的学校,彻底解决了驻汴军人的后顾之忧。

像这样的双拥优抚政策法规,在开封有50多个。这50多个涵盖双拥工作领域方方面面的政策法规,有力保障着广大部队官兵的切身权益,也为开封的双拥工作打下了牢固坚实的基础。特别是2012年和2013年,开封市分别出台了《开封市双拥工作五年规划(2012-2017年)》和《开封市双拥指挥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改进新时期双拥工作意见》,进一步加强了双拥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其中,《开封市双拥工作五年规划(2012-2017年)》被省双拥办全文转发推广。

在具体实践中,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依托完善的双拥优抚政策体系,坚持构筑“科技强军的智力平台、后勤供给的保障平台、排忧解难的服务平台”,积极为部队履行新使命办实事、解难题。

开封市各大中专院校分别与驻军各部队建立了“资源共享、科技共用、人才共育”的培养模式,为部队无偿提供场所、设备和科研成果,支持部队技术革新、培养科技人才。2012年以来,驻汴部队4000余名官兵在驻地提高了学历,2000余名官兵进修了新的专业,掌握了军事训练中急需的技术。

在开封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保障部队战备训练作为双拥工作的重点,部队提需求,地方搞保障,为部队提升战斗力做坚强后盾,倾心尽力保打赢。2012年以来,开封市每年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保障国防需求。

开封市委、市政府把军转干部、复退军人、随军家属安置等工作作为硬性任务,纳入党委、政府责任目标管理,用足用活政策,实现军转干部安置、城镇退役士兵安置、义务兵优待金发放、部队子女入学入托、随军家属安置等工作的“五个100%”。这“五个100%”是开封军民为之骄傲的双拥成绩单,更是开封军民鱼水情深的真实写照。

以“情”为重共建家园做奉献

鱼水情深,共建家园。民拥军,军爱民。多年来,驻汴官兵自觉叫响“视人民如父母,把驻地当故乡”的口号,自觉发挥“五个作用”,勇当“抢险救灾、造福群众、城市建设、扶贫帮困、维稳处突”五大尖兵。开封军分区经常组织驻汴部队召开协调会,共同研究制定拥政爱民规划,安排部署拥政爱民活动。广大官兵动真情、做奉献,真心实意为“第二故乡”建设发展贡献力量。驻汴部队无处不在的真情,已经融进了“实力开封、文化开封、美丽开封、幸福开封”的血液。

驻汴部队始终把开封人民的安危挂在心上。每当开封遭遇自然灾害时,驻汴部队总是在第一时间冲锋在抢险救灾第一线。据统计,近年来,驻汴部队出动官兵1万多人次,清理刮断树木1.7万棵、巡查修复供电线路190公里、维修房屋1200间、转移安置群众1500多人。

黄河在开封境内是名副其实的“悬河”。驻汴部队始终把黄河防汛作为重中之重,组建防汛分队112支3.9万人,加强针对性训练演练,确保一声令下,立即出动。每年黄河防汛期间,驻汴部队坚持枕戈待旦,闻“汛”而动,勇挑急难险重任务。2010年7月,黄河因调水调沙水位猛涨,黑岗口段出现漫滩险情。根据市委、市政府命令,军分区迅速启动防汛预案,组织部队和民兵防汛抢险分队1200余人昼夜奋战,安全撤离群众6631人,保护了滩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13年7月,欧坦控导工程段因主河上滚冲刷生产堤,出现漫滩险情,军分区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200余人,连续奋战10多天,防止了灾情发生,确保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多年来,驻汴部队积极支援地方建设,植树造林,整治沙害,造福于民。开封市西北几十万亩沙荒地土壤盐碱重,栽树难成活,种粮收成低。自1998年起,军分区积极协调驻汴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开展荒沙治理工程,连续10余年投入大量兵力、机械,铺路、挖沟、修渠、架桥、引水、植树。截至目前,开封驻军在杏花营农场共植树造林40万亩,综合治理沙荒30余万亩,昔日不毛之地如今已形成“田成块、林成网、河相连、路相通、旱能浇、涝能排”的绿色生态格局,被林业部评为“精品工程”。当地群众年增收超亿元,自发立碑纪念。近年来,结合驻地实际,驻汴部队又由荒沙治理转向生态防护林建设,2013年以来,先后在黄河柳园口黄河子堤、县区内河堤坝植树两万余棵。2015年,20集团军在兰考建立子弟兵林,出动官兵500余人,首次种植泡桐8000余棵,并将坚持以后每年组织一次。

近年来,开封市大力发展旅游文化经济。在开封市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过程中,驻汴部队都承担了重要任务。几年来,驻汴部队出动官兵30多万人次、车辆1万多台次,参加开封市景区建设、内河清淤、电缆铺设、道路修建、环境治理等数十项工程,为开封市2014年夺取国家卫生城市桂冠立下了汗马功劳,也在开封旅游文化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树立了一座座丰碑。

2013年10月,为配合开封市“菊毯”申创吉尼斯世界纪录,驻汴部队出动官兵300人次支援大型菊花造型摆放工作,使这条芬芳四溢的“菊毯”成为世界最大的鲜花毯。2015年4月,开封军分区、市双拥办、开封日报报业集团组织开展“绿色环保行军民携手保护母亲河”活动。驻汴部队官兵、中小学生及志愿者1000余人,在黄河游览区清理垃圾、归位黄河防汛物资,净化了黄河沿岸环境,提高了黄河大堤防汛能力,为开封打造黄河生态旅游区贡献了力量。该活动引起强烈反响,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日报网、新浪网等多家门户网站进行了专题报道。

驻汴部队还在扶贫帮困中充分发挥“救助队”作用,积极向驻地困难群众捐款捐物、送医送药,对特困对象进行帮扶。2012年以来,驻汴部队每年都组织官兵捐款捐物,资助200余名贫困大学生和中小学生完成学业。2013年10月,驻汴部队开展“爱心牵手孤残儿童”活动,为开封市的孤残儿童捐款36万余元,为折翼天使送去子弟兵的浓浓爱意。2014年7月4日,20集团军与河南大学开展了“一帮一手拉手”捐资助学活动,资助困难学生,共捐赠24.9万元助学金。

经济要发展,部队要建设,稳定是关键。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多,维稳处突任务越发繁重。为了维护全市社会大局稳定,保证人民群众的幸福祥和生活,驻汴部队积极开展军地平安建设活动,派出大量人员,与公安民警、基层民兵一起组成了2000余人的巡防大队,定期巡逻,疏导交通,排除火险灾情,帮助处置突发事件,参与严打斗争,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每逢清明文化节、菊花文化节、郑开国际马拉松赛等重大活动,武警巡逻队沿街巡逻,疏散交通,组织警卫,热情服务,受到群众赞誉。特别是一年一度的菊花文化节,驻汴部队都要出动近万人次参与维护秩序,为广大游客提供了安全保证。市消防支队常年坚持高度战备,及时处置各类突发事件。2014年,军地平安建设“四个纳入、三个到位”开封经验被济南军区推广,并在全军军地平安建设会议上作经验介绍。

以“实”为魂创新发展促融合

军民融合发展是我国新时代双拥工作的主旋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近年来,开封军民确立“军地发展共受益、军民共同得实惠”的共赢思路,以“实”为魂促融合,深入探索新形势下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特点规律,开拓思路,勇于创新,相继出台了《关于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实施意见》《开封市军民融合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了组织领导、社会化保障、工作协调、检查评估、激励引导“五项机制”,走出了一条具有开封特色的文化、科技、装备、医疗、基础设施融合发展之路。

文化融合促交流。作为文化大市、旅游强市,近年来,开封在“文化拥军”“旅游拥军”上积极探索,利用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优势,结合部队特点,积极开展文化融合。市委、市政府每年邀请驻汴部队官兵和家属游览开封景区,感受古城文化。通过举办军民联欢晚会、组织文艺小分队送演出到部队、“图书漂流”等丰富多彩的“先进文化进军营”活动,把精神食粮送进军营,促进军地文化交流。20集团军与开封日报报业集团开展“开封日报进军营”活动,开办《前锋风采》专栏展示部队先进军营文化。持续30年开办“少年军校”,让青少年增强纪律观念、培养国防意识、接受军营文化熏陶,30年来有6万余名青少年学生在“少年军校”接受锻炼。

科技融合促提升。军地双方充分利用地方科技优势,积极支援部队军事斗争准备。近年来,军地双方在机械制造、空分设备、汽车配件、医药研制等方面密切协作,建立科技攻关项目11个、科技转化项目5个、科技平台两个,有力促进了部队战斗力提升。开封市高级技工学校与驻汴预备役某部,联合研制开发了一种集教学、训练于一体的汽车电器故障检测排除实验系统,为培训汽车驾驶员、修理工的电器电路知识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系统平台应用以来,为军地培养了16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取得了良好的军事效益和社会效益。

装备融合促保障。今年,经总后勤部、国资委、交通运输部、民航总局批准,开封市成立了投送车队。成立以来,车队多次保障了驻汴部队物资装备投送任务。

医疗融合促共享。解放军第155中心医院是一家大型综合性三级医院,在服务保障部队官兵的同时,积极落实军民融合要求,利用部队优质医疗资源,为驻地群众定期开展专家坐诊、义诊宣传等活动。与地方医院资源设备共享,签订大型设备资源共享协议。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成稳固的协作关系,组织专家开展业务培训等活动,2012年来,共组织专家坐诊72人次、业务培训13次、健康教育6次,近2000名群众受益。在祥符区朱仙镇小店王村,解放军第155中心医院不仅帮助村里建设了医疗室和文体健身广场,还定期前往村中义诊赠药,把优质健康资源送到村民身边。

设施融合促发展。在交通运输、市政建设等方面,开封市在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充分兼顾国防建设发展要求,增强基础设施的军事功能。2014年5月,郑民高速开封段高标准完成郑民高速飞机跑道试飞任务,圆满保障了3种军机成功试飞任务,受到了中央军委的表彰。投资3亿多元的郑民高速开封段是河南省高速公路网中的重要运输通道,也是全国既有高速公路飞机跑道中设施最全、功能最多、性能最好、净空最彻底的一条。平时可通行汽车,又可作为民航飞机的备用机场,同时可用于军用飞机的演习和飞行训练,战时能够用于军用飞机的应急起降,保证航空兵的持续作战能力。国防需求和经济建设能够同时得到满足,完美体现了利军惠民的军民融合式发展理念。

华夏大道位于开封市城区南部,是一条市政主干道,长期承担着市内运输与过境运输的双重任务。沿线有多家部队,是一条极其重要的战备道路,也是沿线部队通往大广、日南、连霍、郑民等几条高速公路和对外联络的唯一通道,具有重要的经济带动和国防安全意义。2014年10月,开封军地双方共同努力,克服资金、用地、征收等重重困难,正式启动华夏大道改建工程。工程总投资概算10亿余元,主体工程即将建成通车。华夏大道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民生路、拥军路、致富路,它的建成不仅有利于保障沿途部队紧急拉动、提升运输能力、方便官兵出行,还将大大改善南部城区居民的居住环境,带动开封城市南部的经济发展,为军民融合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滔滔黄河东流水,悠悠古城双拥情。翻开厚重的开封市双拥“记事本”,浓墨重彩的笔迹清晰可见。开封双拥工作的累累硕果,凝结着军民共建的汗水和心血。

多年来,是开封全体军民对双拥传统的继承发扬、对融合发展的创新追求,铸就了开封市双拥工作耀眼的光环,也使“双拥模范城”成为开封军民视若珍宝的荣誉与骄傲。

日月穿梭,记录的是时代的变迁;斗转星移,留下的是发展的足迹。伴随着一项项双拥活动的扎实开展,开封市正充满信心地向着第七个全国双拥模范城的荣誉称号大步迈进。开封军民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的一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总要求,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促进国防实力与经济实力同步提升,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