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爱民来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一家亲……”这是歌词,也是云龙军民亲如一家和谐局面的真实写照。
云龙区是我省驻军最多的主城区之一,驻军单位约占全市的60%,素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双拥”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获全省双拥模范区“五连冠”,也是苏北第一家“全国拥军优属模范单位”。
拥军情军人如亲人
今年7月的一个星期六,驻徐某部战士小周,被三四个带着蛋糕和礼物来为他过生日的“兵妈妈”感动得热泪盈眶:“我都忘了自己的生日,‘妈妈’们真心拿我们当儿子看待,虽然身处异乡,因为有她们,我们不再孤单!”
“兵妈妈”是谁?她们是黄山街道坝山社区“老妈妈拥军服务队”的队员们。这支由党员群众自发组织的拥军集体,自1982年组建以来,已从最初的16名队员,发展到了现在的74名队员。不仅是拥军队伍不断壮大,她们的拥军服务工作也在不断地创新发展。从传统的送粽子、送西瓜、包饺子、洗衣服、纳鞋底,到现在的送形势政策、送科学文化、送法律服务、送思想鼓励……
在云龙拥军工作的和谐篇章中,“老妈妈”绝不是个例。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陈永军是云龙的一名普通创业者,经营着一家规模不大的礼品公司和一家规模不大的快捷宾馆。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部队官兵的生活情况后,深受启发,感觉到部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不是空话,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当即决定参与拥军优属活动。几年来,经济上并不十分宽裕的他多次来到王杰部队王杰连、王杰部队学雷锋模范班、某集团军司训大队、预备役高炮团和空后司训大队等单位,先后捐出了10余万元的慰问金和慰问品。位于户部山商城的军嫂红娘婚恋服务中心,朴实的军嫂红娘薄燕秋,十几年来共为部队官兵促成700余对军婚,分文不取。还有田传红,20年真情拥军,累计为部队官兵优惠理发达5万余人次,让利金额11万元……
云龙区的铜山路,还是全国第一条双拥模范街,全长5.3公里的街路上,沿街驻军团以上部队10家。这里,处处充满着浓浓的双拥情,专业的拥军优属工作协会,登记在册的拥军优属志愿服务队有70余个。
打造司法拥军新品牌,云龙区还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拥军优属法律维权服务中心,为军队、军人和军属开展优质免费法律咨询,官兵、军属各类诉讼案件代理服务,对涉军案件优先办理,同时成立“司法拥军”服务队开展法官进军营活动,宣传法律法规,在驻区部队设立“司法拥军服务站”、“共产党员拥军示范岗”和20余家军营法制教育基地,受到部队官兵的一致肯定。
让拥军事业薪火相传。在云龙区,浓浓的拥军情还在校园里生根发芽,解放路小学被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淮海战役红军小学;王杰小学开辟了一条以原南京军区司令员朱文泉上将亲笔题词的“王杰精神伴我成长”为主线的德育工作之路;徐师一附小——少年军校,原南京军区司令员向守志上将题写“少年军校前程似锦”勉励学校搞好国防教育。
爱民意人民如父母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驻云龙区的部队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走了一批又一批,但拥政爱民的接力棒却一路传递了下来。他们不断感受着第二故乡人民火热的拥军热情,“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为父母”,在完成战备训练任务的同时,大力支援地方经济建设,积极参加重点工程建设和扶危济困、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
徐州工程兵学院位于云龙区,两家早已结成了军地共建对子。作为全军唯一的工程兵院校,用“雷锋精神”育人是学院立校的根本,在此基础上成立的“乐务”志愿者服务队,是全院官兵全员参与的志愿者组织,每到节假日,学院的战士们都会来到社区、敬老院的孤寡老人身边,陪伴老人拉家常、说心事;他们每年还都要多交一次特殊党费,资助驻地101名学生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
驻徐王杰部队学雷锋模范班,把“要做好人就要做好事,多做好事才能做好人”作为永恒的班魂,传承发扬雷锋精神,自1972年以来坚持为驻地百姓做好事、解危困。驻区部队
坚持只要地方有需要,部队义不容辞,在古黄河清淤、三八河公园、汉文化景区、和平大桥建设和三环东路高架等“三重一大”项目建设中,无不留下了军民携手共建的火热场景。在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中,无论是创卫、农忙抢收抢种,还是救灾济困、捐资助学,处处都离不开人民子弟兵的身影……
目前,云龙全区已有95个基层连队与驻地群众结成了共建对子,有20000多名拥军优属志愿者倾心培育“双拥”之花,形成了全民动员、全区参与的双拥工作新格局。
促双拥聚力筑“长城”
让入伍的同志能够安心当兵、忠实履职,让军属生活无忧、安定工作!
为“服务退伍的”、“鼓舞现役的”、“激励即将入伍的”,云龙积极落实各项优抚优待政策,逐年增加财政投入,2011年以来共投入5300万元,为各类优抚对象发放抚恤补助优待金。
近4年来,云龙共接收军转干部78人,全部安置到党政群机关单位工作,24名副团职干部分别任云龙区各街道办事处、各部门领导职务。安置随军家属73人,无军籍职工127人。接收安置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768名,发放一次性货币安置补助金近2200万元,支付培训经费483万元,退役士兵参培率保持在96.5%以上,有偿安置率达100%。
云龙在落实好“国防日”、“拥军优属活动月”等活动的同时,积极开展军地教育同开展、文化同活跃、环境同治理、治安同维护、服务同享受等“五同”活动。在八一、春节等重大节日期间,坚持走访慰问,开展“送法进军营”、“送文化进军营”、“送医进军营”、“送书画进军营”等六进军营活动。
同时,坚持以解难事办实事为落脚点,解决辖区部队军人后顾之忧。为驻区部队协调解决吃水难和行路难等问题;为驻区部队部分军嫂协调就业难问题;发挥全区小学教育优质资源的优势,在8所中心学校广泛深入开展了军人子女成长校园导师活动,在每年招生紧张的情况下,克服困难,每年安排近百名部队子女入转小学……
在云龙,正是这种军民血肉相连、鱼水相依、肝胆相照、和谐相处的深情,打造出“三百六十行行行拥军,三百六十五天天天拥军”的金字招牌,谱写了一曲曲军民鱼水深情的华章,使“双拥之花”常开不懈,姹紫嫣红。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