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山拥福、田地生辉”。福田是深圳的行政、文化、信息、国际展览和商贸中心区,也是双拥创新、军民融合的中心区。这里记录着东江纵队抗日救国的辉煌诗章,作为改革创新的“首善之区,幸福福田”,这里引领着军民共建、深度融合的新风气。福田区与驻军一道,紧扣“打造高品质综合环境、加快建设一流国际化中心城区”的战略目标,走出了一条强军富区的双拥新路,创写出军民深度融合的“福田故事”。
把双拥纳入干部工作考核
福田区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政治任务来抓,坚持把双拥工作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军政双方议事日程。过去四年来,福田区先后修订出台了10多个文件,把双拥工作目标任务、职责要求进一步细化,每个社区建成军警民共建点。
福田区还把双拥工作纳入领导干部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列入机关职能部门目标管理责任体系,定期检查分析,年终考核验收。
完善优抚安置基础
福田区享受优待抚恤待遇的服务对象共有1330名,总人数居各区之首。近年来,福田努力建好优抚对象的“暖心湾”,向“三属”、“五老”、伤残军人等优抚对象发放抚恤金和生活补助金共计5200万元,向义务兵家属发放优待金600万元;发放临时生活困难补助和临时医疗补助金共计300多万元。先后将376名重点优抚对象的医疗保险纳入社保体系。
在安置退役士兵方面,先后发放一次性自谋职业经济补偿金4166.18万元、待安排工作期间生活补助费28.56万元,培训复退军人483人次,459名退役士兵全部得到妥善安置。
为部队建成74个基建项目
近年,区公共财政先后完成深圳市公安边防支队警营文化室等74个基础建设项目,大大改善了部队战备训练条件,直接推动了战斗力生成。先后投入921万元用于现役官兵生活补贴,每年“春节”和“八一”期间,区委区政府和街道都分头到辖区部队看望官兵,鼓舞战斗精神的提升。
福田区还积极开展以“送技术、送知识、送人才、送设备”为载体的“百千万工程”,即100场文化活动、1000名军地两用人才、10000册图书。每年为驻军连(中)队赠阅《深圳特区报》等党报。
最后,福田区对军转干部安置工作采取了“预留位置、带编分配”等措施,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军转干部。福田区坚持“给军人子女安排优质学位”原则,协调出一定数量的优质学位给予军人子女,妥善解决军人子女入学问题。
国防教育纳入校本课程
2011年,福田区专题部署了“六个一”工程,即军警民共建“红树林生态圈”工程、“夕阳增辉”敬老等工程,先后组建共建对子53对,进一步提升了福田区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经验做法被国家双拥办转发。
把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纳入公民教育体系和部队教育计划中,突出青少年爱国教育为重点,定期组织“军营开放日”,专门制作了《首善之区,幸福福田——福田区双拥工作纪实》宣传片,通过授课辅导、板报横幅、新闻媒体、组织国防教育等办法,大大强化了全区人民的国防意识和双拥热情。
在开拓军民共建方面,注重深度融合,“进学校,建课堂,促共建”。(记者 刘启达 文/图)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