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重庆市江津区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陶长海
重庆市江津区是聂荣臻元帅的故乡。在“全国双拥模范县(城)”名录上,江津区已连续5次上榜。骄人的成绩,源于江津人民具有心系国防、情牵武装的光荣传统。今年7月被评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区委书记、区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陶长海,更是积极带头支持国防建设,唱响了融合发展的时代新曲。
拥军从不“吝啬”
7月30日下午,陶长海率领江津区党政领导冒着高温到驻军某部慰问。此行,他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部队易地新建综合训练场方案进行考察。
烈日下,陶长海边走边看。到了训练场,他不由皱起了眉头:这里场地狭窄,设施陈旧,确实难以满足训练需求。
“支持国防建设,地方党委政府义不容辞!”很快,区委、区政府同意为修建新的训练场解决用地和资金难题。
这不是个例。支持部队建设,陶长海从不“吝啬”。驻军某部在江津区有一个战备油库,保障任务很重。可进出油库的道路较差,且要经过一个居民区,给战备工作和安全管理造成不便。陶长海在走访中发现这个问题后,当即将其摆上议事日程。经过协调,区财政拿出专项经费,改建了通往油库的道路。
近3年来,江津区多次拨出专项资金支持部队建设。一次次真情投入,有力推动了战斗力建设,驻军部队先后捧回“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全军军事训练一级单位”等荣誉。
力促融合发展
在陶长海看来,心系国防建设不单单是经费上要支持,更重要的是要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上世纪60年代,一批军工企业在江津落户,扛起当地工业建设的“大旗”。然而,随着形势变化,这些军工企业的发展遇到一些难题。
对于军工企业转型升级,陶长海不遗余力地给予支持。重齿公司是一家建于1966年的军工企业。近年来,该公司新建占地455亩的风电园,向新兴的风电齿轮箱领域进军。为支持企业发展,江津区不仅对其减免税收,还向上级争取新型工业化项目资金,鼓励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短短几年间,这家企业就成功占领国内风电齿轮箱30%的市场。
作为承接重庆主城、联动川黔周边的“桥头堡”,江津区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陶长海明确提出,各部门抓工作不能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田”,必须兼顾经济效益与国防效益。他要求重大项目报批必须考虑国防要素,如不能满足国防需求,就将“一票否决”。
情牵退役官兵
江津是兵员大区,每年都会选送一批优秀青年参军入伍,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添砖加瓦。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子弟兵退役返乡后,怎样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陶长海心里清楚,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将直接影响国防建设。
近年来,江津区认真落实军转安置政策,妥善安置每一名军转干部。与此同时,陶长海非常关注那些自主创业的退役士兵,提出要把他们扶上马送一程。近3年来,江津区先后为1100余名退役士兵免费提供职业技能培训,资助208名退役士兵创办微型企业。
选拔优秀复退军人充实基层政权,是陶长海的又一主张。两年前,该区油溪镇六合村由于石灰石矿产资源产权不明,村民纷争不断。2013年底,退役士兵傅强当选村支书后,发扬善做思想工作的特长,挨家挨户上门摆“龙门阵”,很快化解了村民间的矛盾,带领大家铆着劲奔小康。如今,在江津区281个村(社区)干部中,退伍军人有129人,对发展经济和巩固基层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
(《解放军报》2015年08月27日 09版)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