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强军固国防,精武保家乡。有着拥军优属光荣传统的古城开封,是中国的兵员大市,每年都有数千名有志之士从军入伍,在部队平凡工作岗位上,以强军报国的实际行动回报家乡、回报人民、回报父老乡亲。岗位虽平凡,使命很光荣,我们从不同侧面,将来自开封的第二十集团军5名官兵代表的精武事迹整理刊发,让家乡人民了解他们、关注他们、走近他们。
中士任顺垒:铁甲装备“保护神”
■秦帅
一次演练中,某型装备突发故障。一时间,大家急得团团转,连长心想:“装备坏了,这演练还咋搞?”
“我接回来的装备,让我来。”这时,一名士官迅速爬到装备上。不到5分钟,装备果真“起死回生”,全场一片欢呼。
这名士官就是第二十集团军某部二连文书、中士任顺垒。身高1.75米的他,大眼睛,高鼻梁,皮肤白皙,像个“书生”,可了解他的官兵都说,任顺垒是铁甲装备“保护神”。
2011年7月,曾经在后勤单位当过兵的任顺垒,从军队院校一毕业就被分到了作战部队,刚下连队就接到通知:半个月后,部队组织军事比武考核。
“听说你之前没有跑过武装越野,连队决定让你留守站岗。”一开始,连长涂小峰想给他开“绿灯”,可他并不领情:“连长,我没问题,虽然我以前是后勤兵,但我绝不拖连队后腿。”
开弓没有回头箭。那段时间,训练场上每天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他每次训练完都大汗淋漓,双腿痛得连下楼梯都困难。通过一个星期的坚持,他顺利通过武装越野考核,人也瘦了整整4公斤。连队官兵直呼:“真没想到!”
2013年5月,营里接到去北京接装任务。他在军校学过导弹维修,营里决定让他参加接装培训,并负责一台导弹装备的测试。
那段时间,北京的天气炎热,报到第二天他就起了一身痱子。但他为了不影响学习,对此只字未提,坚持白天听课,晚上加班整理笔记。一次,战友劝他早点休息,不要太拼命。他却说:“不行,这样的机会太难得,我不能带着问题回去。”
短短一个月,他整理了两大本笔记。接装归来,他又当起了小教员,将所学内容向班里战士倾囊相授。
去年年底,连队文书退伍后,一时没有合适人选接替,他得知后,主动找到连长,接下文书的活。
入伍8年来,任顺垒在院校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学员”,一次被评为“优秀团干部”;2013年6月赴北京参加接装培训,被评为接装培训“优秀学员”;先后被评为
“军事训练标兵”“优秀士兵”,并获得旅嘉奖一次。
中士秦帅帅:电磁战场“顺风耳“
■苏崇琦
某型号电台操作方舱内,敌我信号错综复杂,作战指令时隐时现……与上级的通信陷入瘫痪之中,报务员小许反复调试也不起作用。演兵场上战机稍纵即逝,一旦通信中断,后果不堪设想。“快把报务台长找来!”作战值班室一位领导说道。
匆忙赶来的报务台长一个箭步跃入方舱,带上耳机开始调试收信机。只见他有条不紊地调整收信机的参数设置,数分钟后,收信机工作正常。“‘顺风耳’果然名不虚传。”
战友眼中的“顺风耳”来自开封,是第二十集团军某部指挥连无线排报务二台中士台长,名叫秦帅帅。刚才的一幕就发生在“跨越2014-朱日和C”的演兵场上。
秦帅帅一身绝活,在不久前团里组织的专业比武中,他一举夺得抗干扰报抄收、电子键拍发、通报用语等9个课目的第一。报务专业天天与电键打交道,看似轻松,却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艰辛。
对于刚刚接受训练的报务员来说,电键的弹簧比较硬,所以一般训练没多久,手指就会肿起来,继而生出老茧。部队中有“好男儿不打点儿”的说法,所谓“打点儿”,就是当报务员。
下连后不久,秦帅帅就参加了集团军无线电通信专业集训。白天,他对着训练软件重复着单调机械的动作,一坐就是三四个小时,训练结束后,双手连筷子都拿不住;晚上,他加班背记理论知识,直到凌晨。集训结束后,秦帅帅的成绩名列前茅,被评为先进个人。
“报务员是指挥千军万马的联络神经,报务员素质不过关,怎么上战场?更别说打胜仗了。”秦帅帅常对人这样说。如今,秦帅帅已经成了报务专业的“大拿”,担任教练班长,秦帅帅更是出了名的“严师”,他将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战友,先后带出4个“先进台站”。
中士肖腾达:宣传一线“爬格子”
■李 科
“从小我就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够穿上绿军装。”2008年,来自开封兰考的肖腾达参军入伍,来到第二十集团军某部。
“我感觉只有在部队才能实现我的梦想。”肖腾达如是说,“7年来,坎坷和挫折伴我前行,也正是它们的陪伴让我愈发坚强和自信,愈发无悔自己选择的人生之路。”
入伍之初,肖腾达体能素质较弱,新兵连的第一次摸底考核,他多个课目亮“红灯”,被班长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一向要强的他感到很羞愧。不行就练,肖腾达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为了增强爆发力,每个训练间隙他都坚持冲两个百米、做100个深蹲。为了增强耐力,他每天坚持长跑训练,每次至少跑3公里……新训结束时,肖腾达顺利通过了结业考核,3公里成绩还跻身前十名。
下连后,肖腾达成为了一名有线兵。连队考虑到他底子不错、又想在部队长期干,便鼓励他考军校。肖腾达感受到连队的信任和期望,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在军营干出个样子!然而由于考军校名额有限,竞争激烈,他最终没能如愿。
“军校不能上,还有士官学校呢,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家人和战友的宽慰让他振作起来,继续奋战。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肖腾达以高出分数线130分的优异成绩被武汉军械士官学校录取。当时他的成绩已经达到军校本科录取分数线,单位领导和战友都替他感到惋惜,但他却一点也不难过:“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坚持到底,就一定会胜利!”
天道酬勤。入校后,他不断给自己“充电”,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能力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由于表现突出,他被任命为学员队班长。当时他所在班一共7个人,都是来自于不同的部队,管理难度很大。肖腾达就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感化他们,有任务总是干在前面,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终于赢得战友的信任。当年他被学校评为“优秀共青团员”,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苦心人,天不负。2014年2月,肖腾达被借调到了宣传科担任新闻报道员。与大多数报道员一样,刚开始,他投出去很多稿件都石沉大海。但是,他没有气馁,为做好宣传工作,白天他拿起采访本深入训练场采访,晚上加班整理稿件,夜里12点之前从没上床睡过觉。终于有一天他的稿子登上《前卫报》,付出得到了回报!之后他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并不断拓展稿件刊发渠道。他先后在各类媒体发稿30多篇。
中士吕留敏:神箭部队“兵教头”
■任顺垒
“组织给我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我要努力提升自己,还组织一个精彩。”这是开封通许籍第二十集团军某部修理一连班长吕留敏的精神动力来源,也是他多年来的“座右铭”。
思想决定行动,认识决定成败。入伍8年来,他经常参加政治学习,刻苦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坚持用理论武装头脑。在旅神箭广播里,经常播报他采写的新闻稿件。
“训练场上不能只知道埋头苦练,而不知道为什么要练、怎么练。”这句话吕留敏常挂在嘴边。在训练中他经常给自己加压,把“有压力才有动力”“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刻在心里。通过努力,他的各项成绩都达到优秀。
“不是兵不可爱,关键是看你怎么爱;不是兵不好带,关键看你怎么带。”2013年1月,吕留敏被连队任命为电源班班长。刚开始当骨干的他,与班内战士的沟通比较少,还不能了解战士的心理,思想工作做不到点子上,工作开展只限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把班长干成了上级的“传话筒”。因此,战士不服气,工作也不配合,导致班里的各项工作都上不去。
他开始思考新时期的兵怎么带,班长和战士应该建立一种怎样的关系,为此,他主动和战士交朋友,与战士谈心,向老班长请教,并自学了心理学、现代管理学等。通过不断学习积累,他摸索出了带兵之道:真心关爱、换位思考、平等交流、教管并举、全力帮带。渐渐地,他和战士的距离拉近了,感情加深了,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成为班长的好搭档和连队的好助手,被官兵亲切称为“兵教头”。
经常有战士问起:“为啥你工作学习的劲头总是那么足?”他说:“组织给了我施展才华的舞台,我所能做的就是把刻苦学习变成一种习惯,带出一批又一批好兵。”他就是这样时刻保持对信念的执着,对部队的忠诚。如今,这个神箭部队的“兵教头”已经为部队带出了一大批训练尖子,他本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军事训练标兵”。
上等兵窦梦华:华丽转身“问题兵”
■胡瑞智
“记忆里从来不知道什么是父爱,什么是母爱,别人家的孩子回到家里都是喊爸爸妈妈,而我每天放学回家都是喊爷爷奶奶,爷爷奶奶是我最亲的人。” 在讲到自己的家庭情况时,开封籍第二十集团军某部战士窦梦华的神情显得很凝重。
窦梦华很小的时候,因为家庭变故,一直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缺少了父母的管教,他经常逃学、打架,学习成绩很差。上初中后,他学会了抽烟,学会了上网打游戏,每天都逃课。后来,爷爷奶奶让他认叔婶做爸爸妈妈。外表看,他有了一个完整的家,但他却很孤独。临近初中毕业的时候,因为逃课上网,不服班主任管教,和班主任大打出手,被学校勒令退学,他的学生生涯结束了,迷茫地进入了社会。
社会是所“大学校”,进入社会后,他当过网管、服务员,学过修车。慢慢地,他长大了,成熟了,后来便萌生了去部队当兵的想法。
“来到部队之后,我最大的感受是温暖,在这里我有家的感觉,战友就是我的家人,班长就是我的家长。训练累了就和战友一起聊天,可以敞开心扉。”窦梦华动情地说。班长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坚定了他的信念:“一定要为班级争夺荣誉!”跑步跑不好就每天负重练习跑步,投弹不合格就整箱整箱地投……从连队重点关注的“问题兵”,成为军事素质过硬、工作积极的“上进兵”。年底班里推选优秀士兵,班长向连队推荐他。“是部队教会了我怎么做人,给了我展示自己的舞台,在部队所学到的一切,都是弥足珍贵的财富。”窦梦华眼含热泪。
“部队的生活让我懂得了忍耐、懂得了宽容、懂得了谦让、学会了坚持。”他为自己成为一名军人感到骄傲和自豪,用他的话说:“军营,就是我的第二个家。”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