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网吧开业了,太爽了……”海军驻陵水某部一名战士上网后有感而发。该部刚刚投入使用的互联网学习室,有效解决了官兵上网难问题。该部某场站政委朱任平说:“网吧的建设还得益于陵水县财政40万元的帮助。”
近年来,陵水黎族自治县不断顺应改革发展形势,适应军地建设需要,统筹经济和国防建设大局,同心共谱军爱民、民拥军,军民融合式发展新乐章。
全方位解子弟兵后顾之忧
花萍是海军驻陵水某部的一名军嫂,为了支持丈夫工作,从陕西老家辞掉工作,来到了陵水。由于驻地偏僻,工作岗位少,找到合适工作确实难。陵水县长杨文平说,工作岗位不好解决,县委县政府就在有限资源中,给部队随军未就业家属一定的生活补助,减轻她们的负担。
于是,陵水出台《随军家属困难补助发放标准》,规定团以上每人每月补450元,营以下每人每月补助400元,据不完全统计,单这一项每年开支近百万元。
根据陵水县委县政府的拥军传统,县教育部门统筹规划,并作出明确规定:凡是自愿到部队营区、周边任教,优先考虑转正,优先考虑提升。在此基础上,拨付30 万元购买校车供部队使用。环卫部门赠送该部一批价值25万元的环卫设备。农业部门专门划拨国防建设用地面积共500亩,投资530万元,建设100亩现代化农业大棚,帮助驻军改造蔬菜基地种植多类蔬菜,保证官兵每餐都能吃上新鲜蔬菜。
多举措助推部队战斗力提升
海军驻陵水某部大部分营房建设于20世纪50年代,老旧且狭小,信息化和硬件建设较滞后。
“和平年代,部队基础设施建设就是在为军事斗争做准备。”这是陵水县委书记王雄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为此,陵水在县财政中列入100余万元预算帮助该部改造营房和信息化建设。
每当部队执行重大演习任务,陵水都专门成立海训保障领导小组,制定详细保障方案,及时做通渔民思想工作,军地联手“扫海”,为演习做好准备。正是有了渔民无私的支持,部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该部多次得到总部军事训练通报表彰。
用真情回馈驻地黎乡百姓
军民团结一家亲。该部官兵始终没有忘记驻地乡亲对部队的关心和厚爱,一直把爱民、亲民作为一项优良传统传承下来。
2010年10月,海南遭受49年不遇的特大暴雨。陵水隆广镇万州岭水库发生堤坝渗漏险情,随时都有垮塌危险,后果不堪设想。该部接到险情报告后,迅速组织官兵400余人,火速投入抢险之中。在12个小时的连续奋战中,共装运沙袋2万余条,搬运土方400多立方米,及时控制了险情。
近年来,该部积极开展防台风救灾工作,出动兵力3万人次,解救受困群众1万余人,帮助转移渔船4000艘次,排查危房200多间,直接挽回经济损失9200多万元。
部队官兵处处为百姓着想。该部长期开展爱心助学活动,几年来,共结成帮扶对子179个,累计捐资26万余元,援建乡村学校5所,帮助305名学生重返校园,有50余人考上大学。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