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跃于苏州、无锡的新四军太湖游击队,是一支转战江南敌后的英雄部队。71年前,在吴中区光福镇冲山村北山,发生了有名的“冲山之围”。被围20天后成功突围,新四军不但粉碎了日军的“清乡”图谋,还和当地群众结下了鱼水深情,谱写了一曲激动人心的芦荡传奇,太湖游击队员“铁打英雄骨”的形象自此深入人心。
青青芦苇见证“围困20天”
当地群众全力掩护新四军
走近位于吴中区光福镇冲山村的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纪念馆,记者看到,这个纪念馆由纪念碑亭、群雕和纪念馆主体组成。纪念碑正面刻有周克玉上将题写的“太湖英魂”四个大字,群雕总高度4.7米,雕刻着太湖游击队司令薛永辉,战士严月落、王坚、张云和民兵李兴根的形象。看着群雕,让人仿佛回到了当年新四军冲山抗战的日日夜夜。
1944年9月9日上午,中共苏西县委书记兼太湖游击队司令薛永辉等县区干部、部分太湖游击队短枪队员及各区民兵骨干共50余人在冲山岛集合。下午4时许,日伪军300余人突然包围冲山岛。薛永辉当即决定,分组上山或下芦苇荡,在群众掩护下,先隐蔽起来。前来偷袭的日伪军上岛后即开始大搜捕,因没有抓到薛永辉等人,日军增调兵力在岛上严密监视,在湖中用汽艇日夜巡逻,把冲山岛围得水泄不通。
冲山岛四周的浅水滩涂上长满了茂密的芦苇,薛永辉等绝大多数同志分散隐藏在芦苇荡中。为了找到薛永辉等人,日军强逼冲山群众集中于湖滩头,将运来的一桶桶汽油往芦苇荡中倾倒后点燃。他们以为将芦苇荡烧掉,薛永辉等就再无藏身之处。谁知9月的芦苇正值生长旺季,待汽油烧光,青青的芦苇仍挺立在湖滩。
火烧芦荡行不通,日军又逼迫冲山群众拿着竹竿、扁担等长条器物,排成“一”字队形,自里向外地将芦苇成片压伏,以此让藏在芦苇丛中的游击队员和民兵暴露被抓。但这一招在群众的掩护下也未能得逞。日军遂下令冲山群众一律不得下湖捕鱼,并增派岗哨,将芦苇荡严密封锁起来,妄图将薛永辉等困死在芦苇荡内。
开始几天,冲山群众趁雨夜将山芋、饭团等食物送进芦荡,待敌人增岗封锁芦荡后,他们再也无法与芦荡中的亲人取得联系了。隐蔽在芦荡中的游击队员和民兵处境十分艰难。几个水性较好的同志在头几天趁雨夜泅水突出重围,又摸黑驾船回芦荡中设法营救薛永辉等人,但两进两出,都没能找到他们。7天过后,敌人已在冲山抓捕40余人,芦荡中仅剩下薛永辉等5人。
这期间,隐蔽在芦荡中的薛永辉等5人处境极其恶劣。他们要忍受日晒雨淋、蚊叮虫咬和饥饿的煎熬,有的甚至皮肤浮肿、溃烂化脓。为不被日军发现,还要时常转移藏身处。但5人意志坚定,克服重重困难,顽强支撑着。后来,冲山岛外的同志放出“薛永辉已利用水车突围出冲山”的消息,以动摇日伪军军心。日军无奈于9月29日清晨悄悄撤离了冲山岛。薛永辉等5人终于在被围困了20天后从芦荡中走出来。“冲山之围”中,突围幸存者24人,遇难牺牲者31人。
“我也被日军用枪托打了”
亲历者告诫后人牢记历史
曾经的战火硝烟早已远去,青青的芦苇依旧在太湖波涛中摇荡。在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纪念馆,有一位85岁的老人在静静地等待着记者的到来,他就是“冲山突围”的亲历者之一顾金章,一位土生土长的太湖冲山村人。
顾金章说,“冲山之围”那一年,他虽然还是一名14岁的少年,但对于71年前的战斗记忆犹新。他说,薛永辉被围困的当晚,一些思想进步的老百姓聚集在他的姐夫家商量营救对策,但这些对策在强大的日军面前无法实施。他说他这辈子永远记得,抓不到太湖游击队员,日本人气得像发疯一样,第二天把所有村民集中到庙场上拷问。当年的他,看着日本兵架起的一挺挺机枪,那黑乎乎的枪口,感觉随时会有子弹喷出。
回想起当时的一幕,顾金章说,当天被喊出去谈话但未透露出什么线索的老百姓们无一例外被打,包括老人和孩子,“我也被日军用枪托打了”。他说,新四军太湖游击队和冲山当地老百姓感情很好。“因为之前太湖水匪很多,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闹得人心惶惶。游击队到了村里,帮助村民赶走了土匪,当地老百姓对此心存感激。”
说起太湖游击队司令薛永辉,顾金章还是像当年一样,言语间充满了对这位战斗英雄的崇拜。他说,从小与薛永辉等新四军游击队生活在一起,受到了很大的影响。1945年,日军撤退后,他曾到上海打工,并做了工会的一名组长,后来,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解放后,他当上了冲山岛第一任村支书,一干就是30多年。现在,已是高龄的顾金章还会时常到纪念馆看看,告诫到纪念馆参观的年轻人要牢记历史,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曾经冒着生命危险给隐蔽在芦苇荡的新四军送山芋、饭团的顾阿梅的事迹在当地广为传颂。但这位冲山姐妹会的会长很少在小辈面前提起这段历史,直到她逝世后,他的儿子陈根男才知道,母亲在冲山突围20天里为营救新四军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了让年轻的一代永远牢记红色历史,他去上海等地拜访评弹《芦苇青青》的演唱者马文兰,了解了当时把冲山突围20天改编成评弹《芦苇青青》的始末;他去南京、广西拜访冲山突围的幸存者,以进一步收集冲山突围的点点滴滴;他去社区讲课,让红色历史代代相传。有人对陈根男说,你的主业是做佛雕的,出门讲历史故事,浪费时间不影响收入吗?他说,没有新四军抗日,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幸福生活。走出家乡,给年轻人讲战斗故事,虽然影响一些收入,但与牺牲的抗日英雄相比、与浴血奋战的新四军相比,自己少点收入又算得了什么呢?
三年征集到60多件“宝贝”
纪念馆免费接待游客80万人次
为纪念新四军太湖游击队在冲山岛的这段不屈的岁月,1989年,吴县太湖乡在“冲山之围”原址立冲山之围纪念碑。2005年2月,冲山之围纪念碑被命名为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区级廉政教育基地;2009年9月,新落成的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纪念馆被命名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了红色旅游新景点。
为丰富馆藏史料,光福镇党委、政府通过多种途径征集史料。在媒体平台发布的征集信息,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积极响应。同时,还开展了上门征集,前往香山街道、无锡市革命博物馆等周边地区,获得了诸多有珍贵历史价值的实物。此外,还向新四军老领导、老战士征集,很多老战士将自己珍藏了一辈子的纪念物捐赠了出来,有的捐献了当年使用过的印刷机、党章、10多本革命书籍等实物。在三年多的时间里,共收到60多件“宝贝”。
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纪念馆馆长董新平告诉记者,截至目前,该馆已免费接待包括上海、常州、无锡、苏州等地的游客80余万人次。每逢清明或党的生日,不少企事业单位都会组织员工来这里举行入党宣誓和职业道德宣誓,发挥了较好的革命传统教育效应。同时,吴中区教育局还把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纪念馆作为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光福中学、光福中心小学、香雪海小学等学校在纪念馆建起德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德育活动,传递红色正能量。
今年1月5日,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纪念馆二期开馆,新馆名为“太湖县革命斗争事迹陈列馆”,面积有80平方米,分为六个篇章,通过图文结合,再现了解放斗争时的场景。与此前相比,新馆在展品内容、表现形式等方面都有较大提升,真实再现了新四军太湖游击队加入解放大军并进行解放事业的光辉历程。一批批参观者表示,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纪念馆和太湖县革命斗争事迹陈列馆让大家再一次接受了生动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廉政教育,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以先烈为榜样,立足岗位,奉献自己。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