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7月13日讯 “一年四季俺们穿啥衣服,她经常来幸福园给大家张罗张罗,真没少操心啊”。这是利津县陈庄镇敬老幸福园韩明阳老人掏心窝子的话。他说的是一名普通农家妇女,今年已是70岁了,30年来她心系孤寡老人和烈军属和现役军人,她就是被国家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全国拥军优属先进个人”,老共产党员陈庄镇陈北村的魏希英。她曾荣获“山东省拥军模范”、东营市“十佳市民”等几十项荣誉称号。今年9月又被评为县“感动利津”,道德模范”。
荣誉背后是艰辛
陈庄镇陈北村西北角有一户没有大门的院子,房子还是九十年代的土屋,那就是魏希英的家。近日,当笔者前去采访她时,正忙着活裁缝“八一”前慰问军人的鞋垫子,我们看到她满头是汗,忙说:“天太热啊!别累着”。她小院收拾得干干净净,几间不大的屋子里,迎面就是海鸥缝纫店为孤寡老人、烈军属免费加工衣服的牌子,墙上挂满了大小不 一、规格不等的奖状,一面面奖状记录着魏希英,三十年来的拥军和敬老情怀,见证这她付出的汗水辛血。这不快要到今年“八一”节了,这是她精心赶制的200双鞋垫,准备送给县武警中队、消防大队和边防派出所的战士们。魏希英说:“荣誉只能代表过去,只要身体能行,我就要干下去,做点小事不值得宣传啊”。
情系社会献良知
这话还得从1982年说起,她在镇上办起了第一家缝纫店——海鸥缝纫店,由于技术过硬,服务热情,很受群众的欢迎。记得1982年11月份的一天魏希英刚开门,一位穿着有些破烂的老大爷拿着一件布料走进来,原来他要缝剪衣服,魏希英叠叠衣服就收下来,并让那位大爷过两天来取,后来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可就是不见那位老大爷来取衣服,就像消逝了一样,再也没有出现。由于当时没有登记老人的家庭住址,这下把魏希英急坏了。直到两个月后的一天,当时正下着鹅毛大雪,刚吃完午饭的魏希英正要剪裁布料,这时们突然响了,进来了一位浑身都是雪的老人。魏希英仔细一看,正是两个月前来送衣服的老人。“大爷”您怎么才来啊,衣服都做好了,等了你好久了。”魏希英说。大爷有点难为情,拿了半天,从怀里掏出已皱皱巴巴的九毛钱忙着递给了魏希英。原来这位大爷是无儿无女孤寡老人,送完衣料没钱来拿成衣了。过了年之后,他攒了点鸡蛋拿到集市上去卖,才凑够了拿衣服的钱。得知后魏希英心里很不是滋味,并立把钱还给了大爷:“大爷,这钱俺不要了,往后你老来做衣服就行,俺分文不收。”看到瑟瑟发抖的老人,魏希英心想老人肯定还没有吃饭,就到厨房里下了一碗热腾腾的面条,端给大爷吃,然后将老人搀扶着送去很远。魏希英对眼前看到的一幕想了很多,让她太揪心了,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不是个滋味啊,她翻来思去的想,今后得为他们做些什么。之后,魏希英挂上了“凡孤寡老人、烈军属一律免费加工衣服”的牌子,那时在陈庄大集上赫然醒目,受到众人的一致赞誉。
力所能及做善事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全镇符合拥军条件的人很多,光敬老幸福园就有近100名老人,对她这一个人的缝纫店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记得当时魏希英跟随镇民政办的同志们,对全镇各村的军属、孤寡老人挨家、挨户逐人量尺寸,早起晚来,一连跑了好几天,建立档案,随时为他们量体裁衣并免费加工。前些年既要保证缝纫店的正常经营,还要给这么多人免费加工,做衣的,量体的,裁衣的,一时应接不暇,顾了这顾不了那,怎么办呢?魏希英说到做到,她夜以继日,每天干到凌晨二、三点,早晨五、六点起床接着干,腰酸腿疼得厉害,硬是撑着拼命干活。对军属、孤寡老人送来的活,优先做好,保证不误及时穿上。魏希英还免费为烈军属、优抚对象的子女举办培训班,一期有2个月,包教包会,手把手传授技术,有300多人参加过培训,让他们学到了一技之长,找到致富的门路。北坝村一名军人子女叫李香,参加培训后,学会了裁剪缝纫技术,个人成立了缝纫店,不但有致富路子,而且带动很多姐妹勤劳致富。
到镇敬老院看望老人成了魏希英的习惯,她是敬老院里的常客,一时忙得去不了,敬老院里的老人都念叨,老魏咋不来了!不是感冒了。她对老人有着深厚的感情。一年四季的衣服,啥时该更换了,魏希英总是跑在前头,帮助镇敬老院的管理人员操持,做到夏有单、冬有棉,定时拆洗被褥,让入院老人过得舒适、舒心。逢年过节,她到敬老院看望老人们,从不间断,那位老人的生日都记得,有那位老生病人都去探望和关照,把入院老人当成自己的亲人一般来对待。民政方面有活动她都积极参加,从不嫌麻烦。这是爱的奉献,这是心的呼唤,播撒的是人间大爱。
魏希英有菩萨一般的心肠,记得一位在湖北服役的战士,在《解放军报》上看到她的事迹后,来信要求帮助寻找失踪的家人,魏希英就撂下中手的活,骑上自行车到周围十里八村去打听,一连问了好几天,为这事不知说了多少话,跑了多少路。
喜悦之中有苦处
有人说她傻,个别人说都大把年纪了爱出风头,图个啥。每当听到这些,她总是说:“没有解放军战士在前线保家卫国,哪有咱的安乐窝,给烈军属、孤寡老人做点事情是应该的,人的有良心啊”。是啊,这是魏希英最有利的回击。每当说起这些魏希英有些烦恼,也有点伤感。记得那年盖新屋了,好端端准备的檩条,快要上檩子了,可晚上叫不怀好意小人给偷走了,你说那时不拿急,屋后的树木给砍掉了树头,还在墙上写下:“让你再出风头”,这样咒人的话,你不生气。个别人不理解,存在嫉妒心理,背后里指指点点,指桑骂槐。但是始终没有阻挡魏希英那颗为民做好事的信念。好心的老伴劝她千万别累坏了身子,可魏希英不管自己多忙多累也要坚持下去,这一坚持就是大半辈子啊。
花甲之年仍坚守
岁月不饶人,如今她已是一位70岁花甲老人了,戴上了老花镜。多年的劳作魏希英得上了关节炎,十个手指骨节肿大,下雨阴天浑身疼痛。如今虽然年事已高,可她缝制鞋垫却从没间断,每年“八一”建军节和春节前夕,她都白黑忙活缝制鞋垫,送往县民政局寄往祖国边陲的子弟兵,她还不顾路途颠簸亲自送给利津县武警中队和刁口边防站的战士们。魏希英说“两个女儿早已出嫁,这是我有生之年为社会贡献的一点力量,微不足道啊!只要身体还能行,我就要继续干下去。”她动情地对我们说。她老伴患有脑血栓,活动得座轮椅,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有人照顾,她和老伴仍坦然地住在四间土坯房屋里,过着充实而平淡的农家生活。
一针一线总关情。魏希英免费为优抚对象裁剪、加工衣服18000多件,义务修理缝纫机、锁边机1000多台,为战士做鞋垫20000余双。三十年来坚守,三十年来的默默奉献,虽说不是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是圆了她为社会贡献的梦想,铸就一座新时期完美人格的丰碑。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