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3日,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库车县阿格乡栏杆村村民卡德尔·巴克(中)手捧全国“双拥模范县”牌匾喜不自禁。(资料图)
“雨很大,已发生特大山洪。住栏杆村工作组组长何熠(库车县铜场水库副站长)打电话给村党支部书记,让他立即广播通知全体村民。村里的广播响了起来,村干部和住村工作组成员拿起锣、鼓,挨家挨户去通知和疏散村民。就在这时,铜场水库下游驻村部队的围墙被洪水冲垮了,所有的人都开始抗洪救灾……”
这是新疆库车县阿格乡武装干事木塔力甫·卡德尔2015年6月22日当天写的日记。他是全国拥军模范卡德尔·巴克的二儿子。
卡德尔·巴克是库车县阿格乡栏杆村村民,这位维吾尔族老人生前用40多年的时间坚持做了一件事情——记录驻扎在当地的解放军为村里做的好事。这些日记,被人们称为“解放军爱民日记”。
是什么,支撑起一个普通维吾尔族老人40多年的坚持?
他的话很简单:共产党好、解放军亲!
一种坚持
静下心来,体会那个场面:黑夜里,如豆的灯光下,卡德尔·巴克摊开纸,拿起笔,一笔一画地写下人民子弟兵对栏杆村的帮助。
这一写,就是40多年。
起初是些零零散散的白纸,写满一页,就放在箱子里保存起来。越攒越多,有人送给卡德尔一个小本子,他便把日记抄到本上,用一张牛皮纸作封面,第一本日记本就这样形成了。时间长了,又有了第二本、第三本……
曾经的青年垂垂老去。1170则日记,记录着栏杆村每一个难忘的昨天,见证了解放军给边陲村庄的每一次帮助。
“1996年4月13日,山上下大雪,我们村里500多头(只)牛和羊被困在里面。部队知道后,派运大米和甘草的车,救了人和动物……”
——接到求助消息后,部队装了满满一卡车饲料和牧民急需的米面奔赴被困地点。1米多厚的雪地里,两名战士用双手扒雪开路。上坡时车轮打滑,他们脱掉大衣垫在轮胎下,一米一米往前开。平时6个多小时的路,那天整整走了21个小时,救出了被困群众,为他们挽回经济损失2万余元。
“1998年8月开始,部队提供了自来水……”
——从前的栏杆村,祖祖辈辈喝的是涝坝水。夏天,打一桶河水有半桶泥沙。冬天,河道结冰,村民们只好用毛驴车到三四公里外运水。打井、铺线,部队官兵帮助村民喝上了洁净的自来水。卡德尔说,第一次看到自来水的时候,全村就像过节一样。
时间,地点,事件。卡德尔的“解放军爱民日记”,朴素得如同一本“流水账”。40多年来,因为懂汉语而成为军民之间翻译和联系人的卡德尔,坚持用这种方式留下他认为值得记住的故事,而故事的主人公只有一个,那就是解放军。
写下第一页日记时,卡德尔33岁。日记字迹依然清晰,但卡德尔老了,须发皆白。2012年,卡德尔因病不能用笔写日记后,就开始由木塔力甫·卡德尔按父亲的愿望续写日记。
一种热爱
是什么,让一位普通的维吾尔族老人40多年如一日坚持?
卡德尔·巴克的回答是:共产党好,解放军亲!
栏杆村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村,全村有62户,都是维吾尔族。过去的栏杆村,村子三面环山,交通不便,还经常受到大雪和风沙的袭击;家家户户没电、没自来水,粮食不够,取暖烧饭大多是用树根,居住在这里的维吾尔族村民生活异常艰辛。
“1991年,部队送来1100公斤优质玉米种子……”
——这些优良种子,让村里玉米亩产量由过去不足100公斤提高到500多公斤。这些年来,全村年人均收入由过去的几百元提高到了1400多元。
“2005年8月15日,尼牙孜的女儿孜莱汗考上了大学,这是村子里的一件大喜事,但尼牙孜却因为学费不够而发愁。部队官兵知道后,送来了钱……”
1996年,部队铺设通信线路要在村民的麦田中施工。村民决定不要补偿费,村里男女老少100多人,自发走上工地,冒着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与官兵并肩劳动。
卡德尔在日记中写道:“不要补偿费是村民们集体决定的。因为部队和我们相处了这么多年,我们的关系就像骨头和肉,谁也离不开谁。解放军帮我们做了这么多的好事,我们做这么点事情怎么能向部队要钱呢?现在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都归功于栏杆村的驻地部队啊!”
2007年,卡德尔·巴克获得“全国爱国拥军模范”荣誉称号。
耄耋之年,卡德尔依旧在日记中表达着对共产党和亲人解放军的爱。“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要让我的日记继续写下去,即便是我死了,也不能中断,因为我要让我的孙子、孙子的儿子都能看到解放军是怎么帮助我们村民做好事的。以后不管是谁翻开了日记,他们都会知道,解放军就是我们的亲人!”
一种影响
岁月更替,在卡德尔和他儿子这些年记下的日记中,栏杆村的村容村貌不断在变化。
根据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库车县专门成立了“栏杆村新农村建设指挥部”,对新农村建设进行了统一规划,社会各界为栏杆村新农村建设捐款2000多万元。当年,栏杆村的抗震安居房基本建设完成。村委会办公室盖起来了,村民综合活动中心建好了,村卫生室、“双语”幼儿园和一个“双拥”小广场、食堂都相继盖好并投入使用。
大棚蔬菜已经从2007年的40亩,发展到现在的150亩。养鸡、养鸽子的专业户已经从2007年的几户发展到现在的十几户。栏杆村这个昔日安静的小村庄,现在是一派蒸蒸日上的景象。去年,栏杆村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受到国务院表彰。
始终不变的,是栏杆村乡亲们与驻地解放军的鱼水情深。
2014年12月3日,卡德尔·巴克因病去世,享年84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作出重要批示。张春贤在批示中说,卡德尔·巴克老人几十年投身拥军事业,为双拥共建和民族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谨致沉痛哀悼。
如今,栏杆村和卡德尔·巴克的日记,成为天山南北军民开展双拥活动的生动教材。这些日记,凝聚着军爱民、民拥军的浓浓情谊,是一个少数民族群众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军队的历史见证,是边疆各族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历史见证。
“我要接过父亲的笔,完成父亲未竞的事业,让大家继续看到流淌在栏杆村乡亲们与人民解放军之间亲如一家的和睦真情;深深地体会到人民解放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木塔力甫·卡德尔说。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