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莱芜7月2日讯 据鲁中晨刊报道,6月30日,记者从全省全国双拥模范城检查考评组来我市检查验收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会上了解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军队建设,大力弘扬双拥光荣传统,军地双方加强协作,深化共建,我市双拥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1.5亿元投入国防和部队建设
目前,各区、镇(街道)都成立了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并从基层聘请专、兼职双拥工作协理员1000多名,建立了一支上下贯通、左右联动、运行科学的双拥工作队伍,形成了军地协调共管的双拥工作格局。
我市现有国防教育基地10个、国防教育示范学校20所。市委、市政府先后投资近亿元对莱芜战役纪念馆、莱芜战役指挥所进行改造提升,建成1200平方米的烈士缅怀堂,对17处零散烈士纪念设施进行抢救保护,今年又投资5500万元建设了鲁中抗日战争纪念厅,9月份将建成开馆。
近5年来,全市先后投资1.5亿元用于支持国防和部队建设,帮助驻莱部队新建、改造基础项目18个,减免建设配套费3000多万元,协助部队修建军用通信光缆60多公里,承担青苗补偿费500多万元,投资300多万元帮助部队建起图书阅览中心和网络科技图书室。
2011年以来,重点实施了驻莱部队营房改造、配套设施建设、饮水工程、环境整治等20个拥军项目,为驻莱部队解决了一系列难题。
建立社区双拥工作站191个
我市目前已建立社区双拥工作站191个,双拥志愿者队伍600多支,企业拥军协会、拥军车队以及各类双拥活动基地126个。各级各部门开展行业拥军、企业拥军、社团拥军、社区拥军、志愿者拥军等社会化拥军活动6000多次。
积极帮助有关企业与部队高校院所、军工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在技术攻关、产品研发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创新成果。目前,全市有12家企业与5家部队高校院所、军工企业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部分企业的生产技术和产品在军事领域得到应用。
优抚政策落到实处
我市共有优抚对象12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居全省首位。我市积极探索,用创新思路和办法破解优抚难题,较好解决了城乡优抚对象住房、医疗和退役安置等问题。
在优抚对象生活保障方面,自2012年起,统一城乡“三属”定期抚恤金标准,农村“三属”定期抚恤金全部按城镇“三属”标准发放。2011年以来,全市共发放各类抚恤金及生活补助金2.2亿元。建立困难优抚对象优先救助制度,优先纳入城乡低保,每年春节期间对困难优抚对象开展救助活动,近5年共发放救助金500多万元。
在医疗保障方面,实现了优抚对象医保全覆盖、医疗费“一站式”结算,落实优抚对象一般门诊费用补助,1-6级残疾军人门诊补助标准达到2000元,5年来共为优抚对象报销和补助医疗费5000余万元。
在住房保障方面,我市是全省优抚住房保障工作试点市,2009年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抚恤定补优抚对象住房保障办法》,目前全市共保障住房困难优抚对象家庭2000多户,发放补助金2000余万元,实现了优抚对象住房保障“应保尽保”。
出台现役军人、残疾军人免费乘坐公交车政策,惠及全市近5000名现役军人、2000名残疾军人。2011年统一了城镇与农村义务兵家属优待金标准,对新入伍的义务兵家庭按上年度农村人均纯收入标准发放家庭优待金。
做好优抚对象轮流休养工作。将全市优抚对象全部纳入基本殡葬服务救助范围。投资3300万元建设市优抚对象服务中心,为全市1.2万余名重点优抚对象提供文体活动、精神抚慰、住院免费接送等服务。
从宽安置退役士兵,对符合安置条件的退役士兵,实行“公开考试考核、全面自主择岗”的安置办法。2011年以来,累计完成710名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为1200余名自主就业退役士兵落实地方一次性经济补助金2900余万元。
驻莱部队参与地方经济发展
近年来,驻莱部队参与处置突发事件、解救生产事故险情和抢险救灾等任务10多次,协助公安机关破获刑事案件40多起,为地方挽回经济损失1500多万元。协助全市生态绿化工程建设,建立军民共建林场12处,栽植各类苗木10万多棵,绿化荒山2000多亩。
目前,已与20多个驻地村居基层党组织结对开展了“互帮互学互促”活动,建立扶贫联系点10个,帮扶困难户60户,资助中小学校2所。帮助驻地引进各类致富项目80余个,推动了我市种植、养殖、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