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朱燕 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都人民和驻市部队官兵,高扬“双拥”这面永不褪色的旗帜,演绎了一曲曲动人的军民鱼水情歌。从1994年以来,我市连续六次被授予省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创造了辉煌业绩。
为适应新形势下“双拥”工作要求,我市始终抓住创建“江西省双拥模范城”这条主线不放松,把双拥工作列入了各级党政的重要议事日程,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国防教育活动和双拥宣传,将其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部队教育规划,列入宣传、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的年度工作计划,并在全市各中小学校全部开设了国防教育课。设定8月1日为“双拥义务宣传日”, 9月30日为“烈士纪念日”。军地双方通过生动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市营造了人人有国防意识,处处为双拥奉献的良好氛围。
同时,全市各级党政坚持抓经济不忘国防,把“政策拥军”当成重头戏来抓。相继配套出台了《瑞金市拥军优属若干规定》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有效保障了义务兵家庭优待率达到100%。同时,各部门充分发挥各自职能,认真落实对现役军人、残疾军人、自谋职业退役士兵等的扶持减免政策。近四年来共减免工商管理费、各种税费等达21.6万元,落实小额贷款92万元。
2011年以来,我市先后投入1700万余元资金,用于人武部武器装备库、指挥自动化系统建设,并专门成立支前后勤保障机构。以构建“百里双拥长廊”为中心,在全市乡村组建立了服务网络,组建各类双拥服务组织610个,实现党员干部结对帮扶重点优抚对象5190户。为部队官兵、退役士兵和优抚对象开办各类实用科技培训班63期,帮助132名下岗残疾军人等重点优抚对象实现再就业,为2402名城乡生活困难的优抚对象落实了最低生活保障。涌现了曾小平、李卓林、吴方炳等一批拥军爱民模范,社会各界参加拥军优属的干部群众达20余万人次,为驻军及优抚对象帮工20多万个工作日,送去慰问金累计达50万元。视人民为父母,把驻地当故乡。每当驻地遭遇抢险救援的危急关头,官兵们总是冲在最前面。四年来,市人武部先后组织动用民兵应急分队两千余人支持驻地防汛抗旱,筹资近百万元,资助大柏地乡元坑村、日东乡贡潭村实施校舍改造、农村安全饮水、灌溉水渠硬化等工程建设;市公安消防大队始终恪守“有险必救,有难必帮”的承诺,接警680余次,参加灭火和抢险434次,抢救群众120余人,疏散和保护物资价值近亿元,涌现了一批像王潮一样忠于人民、公而忘私的钢铁战士。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