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双拥办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许昌市做足“创建”文章

2015-06-18 09:47:40来源:许昌市双拥办
许昌市以双拥创建评比为契机,注重在强组织、扩宣传、创品牌、促融合上促进双拥工作再上新台阶。

许昌市以双拥创建评比为契机,注重在强组织、扩宣传、创品牌、促融合上促进双拥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让双拥组织“强”起来

许昌市委、市政府针对创建评比中的实际问题,注重加强组织领导,搞好顶层设计,明确责任分工。巩固完善了市、县、乡三级双拥工作网络。坚持“四个必须”:重大节日必走访、重大事项必交流参加、重大规划必研究;做到党政军领导率先接受教育、率先参加活动、率先落实政策、率先解决问题、率先协调关系的“五个率先”。确保双拥工作纳入党委政府议事日程、纳入军地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纳入党政干部政绩考核、纳入重点督办督察范围、纳入财政统一经费预算的“六个纳入”。广泛发动社会各方力量,成立各类拥军组织、拥军社团,目前全市已建立“老妈妈”拥军服务队、军嫂服务队、拥军志愿者服务队等群众性拥军组织200多支,有近万人活跃在拥军工作的第一线,形成了政府主导、军地协调、社会参与的整体合力。

二、让双拥宣传“活”起来

许昌市加大舆论宣传力度,通过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建立了全方位、多形态、多层次的双拥宣传教育网络。举办国防讲座,邀请知名军事专家王宝付等,介绍国家安全发展战略,加强国防建设。在《许昌日报》开辟了《莲城国防》专栏,设立“国防常识”、“国防动态”、“国防论坛”、“榜样力量”、“老兵新传”、“绿色军营”、“光辉岁月”、“兵器苑林”、“鱼水情深”等多个板块,每周一期,宣传国防政策,报道双拥进展,弘扬先进典型。在车站、广场等公共场所和主要街道、交通要道设置固定的宣传牌和宣传橱窗,在旅游景点、停车场、医院和公交车等人流相对集中地方设立军人优先、军人从优、军人免费标志。将每年的7月10日至8月10日定为双拥宣传月,集中活动时间,广泛深入地开展双拥宣传、军民联欢、文艺演出、走访慰问、征求意见等活动。

三、让双拥品牌“亮”起来

许昌市注重把基层作为双拥创建的主阵地、主战场,深入推进“双拥在基层”活动开展。持续开展了以“发扬光荣传统,珍惜光荣称号,再创光荣业绩,争做光荣公民”为主题的“四光荣”活动,引导复退军人把精力凝聚到发展经济上来,激励他们在与全民共奔小康的征程中提高素质、发挥优势、实现价值、创造业绩,再树光辉形象。活动中,各级政府和民政、武装等部门以组织复退军人参观学习,召开优秀退伍军人、优秀军属事迹报告会,开展技能培训、形势政策教育等形式,在全市广大复退军人中广泛开展了“四光荣”学习教育,组织开展了以带头遵守国家法律、带头维护安定团结、带头关心国防建设、带头落实村规民约、带头勤劳致富为内容的“五带头”竞赛,激励复退军人争当光荣公民。市民政、财政、工商、税务、科技等13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大力支持复退军人开展“四光荣”活动的通知》,明确规定参与“四光荣”活动的复退军人享受“十优先”:优先提供市场信息和技术;优先扶持开发项目;优先给予政策性贷款;优先办理营业执照;优先按照税收规定给予减免税;优先提供优良品种;优先供应物资;优先收购产品;优先承包山林、土地、水面;优先接收优抚对象及其子女务工。全市先后有5.8万名复员退伍军人参加到“四光荣”活动中,发展小种植2万多户,小养殖1万多户,小作坊4000多家,小维修2000多家、小运输5000多户、小商业2000多户,这批“六小经济”的创办,不仅改变了他们自己的生活状况,也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特别是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让军民融合“实”起来

许昌市在创建中积极适应全面推进军民融合的新常态,持续开发经济科研文化等军民深度融合项目。充分挖掘部队、社区、院校、社会组织等自身资源,双拥双促进、共建共发展。扎实开展“送文化到军营”、“送科技到军营”、“送图书到军营”、“送法到军营”、“送心理服务到军营”等活动,推进科技、信息、人才等领域的军民融合,为官兵身心健康保驾护航。许昌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与驻军签订人才培训长期协议,为许昌驻军官兵开展学历升级教育。许昌市科技局组织高级技术人员赴军营服务,帮助部队解决技术难题10多项。市文广新局发挥自身优势,坚持节日走访慰问部队、组织部队文艺骨干培训、开展军营体裁节目联创,慰问部队巡回演出10场以上。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