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军旅文化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这支“文艺轻骑兵” 走过了三千公里边防线

2020-09-08 12:28:28来源:中国军网

兵行千里进藏,文化筑梦强军。7月20日至8月9日,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组织以研究生为主体的小分队,在张启超院长、董斌政委的带领下赴西藏军区昌都军分区、林芝军分区开展“边防行”实践教学活动。

这是该院自2014年以来,连续第7年开展此项活动,也是首次到西藏高原地区组织“边防行”实践教学。小分队一路走边关、上哨所、进班排、到点位,一场场感人肺腑的演出,一首首催人奋进的战歌,不仅为驻守在雪域高原的官兵们带来文化盛宴,也让小分队成员收获了无数温暖与感动。

“军事文化学院赴藏‘边防行’活动,体现了对西藏军区部队、对雪域高原官兵的深情关爱,让我们深受感动、备受鼓舞、倍感振奋!”近日西藏军区专门发来感谢信,这样评价此项活动。

向战而行,到部队需要的地方去

军事文化因战而生,向战而行。此次“边防行”活动,军事文化学院围绕遂行战时文化工作任务,按照作战筹划、定下决心、拟制计划、组织实施、复盘总结的程序进行,突出锻炼学员为兵服务、为巩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的实战能力,用优秀的文艺作品为边防官兵注入强劲的精神动力。

  

▲ 慰问演出

越是驻地艰苦边远的部队官兵,越需要文化的滋养;越是任务繁重的驻训现场,越需要精神的力量。21天的时间里,小分队沿着214、318国道顺昌都、八宿、察隅南行,而后又辗转波密、鲁朗、米林、朗县、林芝,翻越海拔4658米的业拉山、4900米的德姆拉山、5160米的色季拉山,走边防行程3700多公里,演出52场,服务驻地官兵、家属和群众6000余人。这一串数字背后,是队员们用脚步丈量边防线的身影,也是借文艺作品将关怀送到官兵心坎的见证。

  

▲ 小分队穿过怒江七十二拐

日东哨所是西藏军区最为偏远的哨所之一,这里常年大雪封山,每年只有6到8月可以通车。随行的昌都军分区宣保科士官李杨说:“这个哨所太远了,当兵10年这是我去的第2次,以前要走1整天,现在路好了也要4个多小时。”空军某雷达站海拔5000多米,是整个行程中最高的一站,初上高原的队员们很难适应,在这里几乎一步一喘。

  

▲ 小分队成员边吸氧边准备演出

军事文艺是战斗力。秉承着这样的想法,长时间颠簸的山路,严重的高原反应都没有阻碍队员们前行的脚步,这些无法回避的艰苦体验,成为了锻炼大家为兵、为战服务能力必须经历的考验。队员们一路咬紧牙关,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战位上默默坚持,“要把组织的温暖一度不减地传递到基层细胞,把文化的种子一人不落地播撒到官兵心里”是大家共同的目标;“到部队需要的地方去,到最偏远的地方去,到海拔最高的地方去”成为每一位队员心照不宣的信念。

为兵而生,是军事文艺的永恒价值

“官兵需要文艺,文艺更需要官兵。”走边防、唱边防,小分队将文化的种子撒向边防军营;上哨所、下班排,边关的军营生活同样也回馈给队员们累累的收获。

  

▲ 山花是最好的礼物

坚持轻车简从、轻装上阵、轻便精干,官兵在哪里、服务就跟到哪里,任务在哪里、服务就送到哪里。小分队自带便携式音响系统、多媒体播放设备、简便演出道具和服装,因地制宜选择场地,针对连队特点策划节目。一个连队一个连队地走,一个哨所一个哨所地过,竭尽所能地把服务送到基层最末端、军事斗争准备最前沿。

没有舞台,草地、帐篷旁的空地就是舞台;没有伴奏,掌声节拍就是伴奏;没有灯光,勇士汽车的大灯来做补光。在一个边防连队的演出结束后,一位战士感慨地说:“演出的节目就像是给我们量身打造的一样!”小分队根据不同单位的规模和特点,随时调整演出的安排,确保为每个单位的官兵献上他们喜闻乐见的文化大餐。

因情而动,官兵用生活让我们成长

“边防行”不仅是一次情暖雪域边关的的慰问演出,更是一次抒赞边防情怀的精神洗礼。此次“边防行”活动始终坚持“官兵第一,服务至上”的原则,秉持边慰问演出、边当兵锻炼、边调研采风的理念,安排学员深入部队一线、同过士兵生活,捕捉细节、升华灵感、创作精品。

一路走来,带队干部引导队员们自觉对照边防官兵校正人生坐标。队员们用真心、讲真情,说兵话、演兵事,唱到了官兵心坎,演到了官兵心底,基层官兵也用忠诚使命、练兵备战的强军实践深深激励着我们的队员们。

在边关哨所,队员与戍边将士共勉“老西藏精神”; 在荒无人烟的高海拔雷达站,他们与边防战士一起品味“缺氧不缺精神”;在高原驻训场外,他们从一张张黝黑的脸庞上阅读奉献与坚守。

★ 因为见过战士们巡逻半月归来时一身疲惫的模样,所以更懂得《走边防》那句“抱着界碑哭一场”的千钧分量;

★ 因为看过毕业两年的排长漫山遍野找信号,只为和遥远的她说上一句话,所以更明白《漂洋过海来看你》那句“言语从来没能将我的情意,表达千万分之一”的用情至深;

★ 因为目睹过哨塔里黝黑的战士,握着枪,坚定地望向远方,所以更能体会《晚风吹过哨塔》那句“年轻的士兵巡逻归来,枪口一朵野花”的铁血柔肠。

在一个前哨排,小分队队员正在为14名官兵演唱《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在这里,物资定量、生活单调,但战士们依旧坚守战位、不负使命,他们皲裂的嘴唇、晒脱皮的脸庞和背后高耸的雪山,让这首歌更像是大声呐喊的誓言——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我用生命捍卫守候!

  

▲ 女声独唱《边关军魂》

为了更紧密地与战斗同行,在演出之余,队员们还在高原、野外等复杂条件下,跟随官兵一起集合、训练,真正做到同基层战友零距离互动。在交流中,边防官兵们平静讲出的站岗、巡逻等日常小事,带给队员们深深的震撼,而官兵们默默承受着艰苦、危险和孤独,仍旧坚守信念不忘初心的精神,也让队员们每每感动落泪。

在与官兵们的促膝交谈中,每一位队员都不再把自己简单看作一个表演者和慰问者,而是一个沉浸于边防军营火热情怀的受洗礼者,一个感染于边防官兵精神和信念的受教育者。随着行程的推进,和官兵们多说两句话、多唱一支歌,已经成为了“边防行”队员们共同的心愿和自发的行动。

走过座座边关军营,战友们的卫国戍边的形象深深烙印在学员们心中:驻训场上官兵热烈的“人浪”、躲在台下偷偷抹眼泪的战士、哨所里士兵坚毅脸庞上湿润的眼眶……

官兵们扎根边防、献身边防的精神深深感动着队员们,大家常常走到驻训点与班排交流互动;在饭后会为炊事班加个小场;演出间隙,自发来到执勤战士身旁,唱上一曲,舞上一段,待上一会儿。

这时,为兵服务的使命不再空洞,情暖边防的口号变得具体。同学们突然发现,“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歌词真的会让人泪流得发烫、拳攥得发红。信仰无声,山河为证。岂曰无声?山河即名!

一程山水一程歌,小分队传递一路感动,奉献一路真情,在雪域高原锤炼实战本领,致敬边关军魂,升华思想境界,坚定为兵服务,硕果累累、收获满满。

“边防行”活动结束后,军事文化学院与西藏军区签订了《联教联训协议书》,双方将在人才培养、文化建设、交流攻关等方面展开合作。特别是军事文化学院每年为西藏军区提供军事文化专业培训,帮助军区逐步建立适应部队发展的文化骨干队伍。

不久的将来,一批批文化骨干将从雪域高原到军事文化学院学习本领,学成归去成为活跃在边防线上的文化战士,犹如一粒粒强军文化的种子在雪山之巅盛开出雪莲花般的美丽花朵,为强军兴军汇聚强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