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军旅文化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人物 | 周广兵:让军魂飘扬在歌声里

2018-04-25 16:28:07来源:中国网

4月24日,2018年解放军开训歌曲《决战》MV在腾讯视频的播放量达到7.8万,人民日报微博点赞数达到四千多个。《决战》MV中大气磅礴的画面和令人热血澎湃的歌词,将解放军战士们保家卫国的决心体现得淋漓尽致。央视新闻、求是网、国防部网等媒体也相继进行了发布。

《决战》的词作者名为周广兵,在过去的七年里,这个不到三十岁的年轻小伙子已经为上百首军歌填词,其中《当兵就是那么帅》获得全国军旅歌曲十大金曲奖;2018年春节期间《向党看齐》登上了央视军营大拜年,青海卫视春晚等各大晚会。

作为一个在军歌界小有名气的填词人,周广兵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另一个身份——一位退役老兵。虽然已经离开部队八年之久,但周广兵在向别人介绍自己时,总是不断提及自己的军人身份,他说,“一朝是军人,终生是军人。”

梦想萌芽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周广兵就显出了与身边同龄人的不同。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乡下孩子,周广兵从小就会帮着家里做农活。这没什么稀奇,稀奇的是,在其他孩子在田间疯闹时,周广兵更爱坐在院子里,听大人们天南地北地侃,或是捧着比自己大两岁的姐姐的课外书或课本,看的津津有味。

在将姐姐的书看完吃透后,周广兵对阅读的渴望更加迫切,上初中后,周广兵开始泡书店,扎进书堆就是一两个月。正是这段潜心读书的日子,为他今后的创作才华埋下了一粒小小的种子。

14岁那年,周广兵萌发了成为一个诗人的想法,他开始尝试着写诗。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了他对创作具有的独特的热情:他钟情于自己的文字、突然创作的一些句子;痴迷于他颠覆的一些命题和一些独创的立意。

17岁起,周广兵就开始为自己的梦想四处奔走,他想要迈出成为诗人的第一步:出版一本诗集。为此,他跑了许多家出版社,将自己的作品寄出去,又被退回来。这样的循环重复了不知多少次。

“有时,他也会拿着一把钥匙,在蜿蜒小巷里徘徊,天真地敲着那些厚厚的文化娱乐场所或出版社的墙……”对于他的执着,好友田砚林曾借顾城的诗这样比喻。

周广兵从来都是一个很有毅力的人,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他对创作的追求上,在尝试了数次出版诗集无果后,他仍然执着地想要成为一位诗人,他的脚步没有停在出版社紧闭的大门前,他的笔还在不断地写着他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

在此期间,他的作品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小文学刊物上,也获得了大大小小十几个奖项。2008年,他拿到了人生中第一个全国性的奖项——新锐文学大赛三等奖,这是诗歌对他赤诚真心的一个小小回报。

携笔从戎

2008年5月,汶川发生大地震,20岁的周广兵通过电视看到了解放军们在救灾前线的英勇,他受到了很大的触动——在灾难中守护人民,是一件多么令人敬佩的事。像很多热血青年一样,周广兵有着英雄梦,而解放军在灾难中的英武身姿,与他心目中的英雄形象重合。于是,周广兵头一次生出了想要成为一名军人的想法。就在这一年,周广兵应征入伍,成为了川藏线上的一个汽车兵。

 \ 

当兵时的周广兵

入伍后,周广兵多数时间都在训练,提起当兵的日子,他提到了两个字:“苦”和“险”。

川藏线地势险峻,自然条件恶劣,人烟稀少。有时候军人们甚至一个月都洗不上澡。而对于周广兵这类汽车兵来说,最让人头疼的还是不好走的山路。有时候,轮胎会不争气地陷进泥里,往往得费很大的力气才能推出来;有时候,运输车胎和悬崖只有一掌的距离。在周广兵服役过程中,就听闻有一辆车掉下了悬崖,车毁人伤。对此,他说:“心里很惊恐,但之后也没多想。当兵的,牺牲是常事儿。”

2010年,四川洪灾,周广兵也来到了抗洪前线参与救灾工作。“那时我就抱着大不了牺牲的想法,不过我水性好,命硬,挺过来了。”这次抗洪的经历也让周广兵深有感悟,为此,他写下了抗洪三部曲 《你是哪一位》、《我又见到你》和《当这一天到来》。

当兵虽苦,对于周广兵而言却很有价值。这首先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上,军中的历练和所见所闻为他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素材。在难得的休息日,周广兵会暂时从一个握枪军人变身为一个挥墨的诗人,有时写写自己浪漫的情怀、记录所见所闻,有时透过川藏独特的人文景致,写下自己纷飞的思绪。2013年,周广兵将当兵期间所创作的诗歌整理后,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诗集《冰雪美人》。

从前的他,胸中是一颗纯粹诗人的心,诗歌于他,是记录思绪和抒发感情的媒介。而在军队里的两年,使他意识到,创作不仅是自己精神的栖息地,还应成为他向社会传递正面影响的载体。

如愿以偿

创作从来不是一条好走的路,但刚退伍的周广兵,还是想要将此当做他终身奋斗的事业。

2011年,周广兵放弃了国家安排的工作,只身来到北京闯荡,过着住地下室,吃泡面的日子。对于未来的规划,他不甚明确,只是很坚定地觉得,要做出点儿大事。

北漂的头几年,周广兵显然是有些痛苦的:“那年我刚退伍,在社会上游弋,没有方向也没有目标,感觉自己就好像独独地走在寒冷的冰河上,我想我的未来是渺茫的。”在这段时间里,周广兵搬运过医疗器械、也担任过商场的保卫队长,在此期间,他从没有放弃写作和积累。

终于,周广兵遇见了他的伯乐——曾创作了《九月九的酒》的陈树,陈老师通过网络看到了周广兵的作品,对他的才华很是欣赏,于是便联系到他,并为他提供了一首企业歌曲的项目,要求他在三天内交出初稿。牢牢抓住这来之不易的机会的周广兵上交了三十多份作品,处女作《最是那一抹红》就这样诞生了。自此,周广兵敲开了歌曲创作界的大门。

 
  \ 

周广兵在大运河畔

《千高原》编辑高洪新是周广兵在刚接触歌词创作时认识的朋友,十几年来,高洪新已经见过了太多太多的优秀的文学作品,然而,在读到周广兵的作品时,她还是被惊艳到了:“《最是那一抹红》歌词非常大气,铿锵有力,而《鱼骨梳》又是温婉流转的,这说明他在歌词创作上是全方位的,并不仅限于军旅题材。”

随着创作的机会越来越多,周广兵的作品也崭露头角。他的军歌里,不仅有军人的铿锵豪迈,也会带着些中国古典式的柔美,这两种看似迥异的特质,常常完美地融合于他的笔下。这来自他诗意的灵魂,亦源于他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诗经、唐诗宋词,是他常品读的经典。

2018年登上中国戏曲春晚的《家风代代传》就蕴含着浓厚的中国古典气息,这首传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歌曲,一字一句无不让人想起古时私塾先生对学生们的谆谆教诲。在此之前,周广兵倾注了半年的心血,与国家京剧院作曲家陈晓满、军委政治部歌舞团作曲家鄂予共同完成了这首京剧戏歌的创作。

来日方长

周广兵所创作的歌曲正走向全国。每当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更多人接受,被国家征用,他都觉得自己很幸运,也很感谢从前那个如痴如醉创作的少年。但偶尔他也会心酸于人们在谈论歌曲时,往往忘记幕后的工作者。尽管如此,周广兵也从未放弃自己的初衷。

在周广兵眼里,写歌不过是小情致,能借此影响到他人,才是大情怀。但他知道,一人之力毕竟微小,于是,他呼吁成立了“中国V光”——一个以制作军歌、公益歌曲为主要事业的团队。周广兵希望通过“中国V光”,凝聚起更多微弱的光芒,汇成大力量,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使社会更加风清气正。

在V光成立后,周广兵确实感觉到了团队的巨大力量:“军歌到公益歌曲创作能够形成一种长效机制,音乐、文学、书画、戏曲各个领域的人才凝聚到了一起。他们有的是现役军人,有的是退役军人,有的是拥军爱国人士,这让这个团队更加有活力,有生机。我们有同样的使命,同样的目标,我们要承担起文化自信的使命,做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

 \ 

周广兵参加中国人口文化奖颁奖典礼

到目前为止,周广兵与他的伙伴们一同推出了上百首军歌,他们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去弘扬军人精神,呼吁人们关注现役军人及退役军人。

随着国家对退役和现役军人的重视,周广兵及“中国V光”所做的事儿越来越显出了价值。在以后的创作道路上,他们仍将不忘初心,继续发扬红色革命传统,为人民而歌,为国家而歌。打造更多贴近新时代、贴近人民的作品。

而周广兵也将继续成长,如今的他,不再只“一心向诗”,也不再是刚入伍时那个做着“英雄梦”的热血小青年。两年的军旅生涯,使他明白自己肩上还有对社会的责任;七年的军歌创作,让他找到了履行这种责任的方式。未来,周广兵还会继续用他诗人的柔情与军人的坚毅,去抒写中国那种“武定天下文兴邦的国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