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广西总队直属支队用强军文化培塑军人好样子纪实
强烈的音响、鲜明的节奏,威风锣鼓打出了总队官兵投身强军实践的精气神。作者提供
青山依傍,绿树环抱。清晨,响亮的歌声在武警广西总队直属支队营院响起:“这是一个晴朗的早晨,鸽哨声伴着起床号音……当那一天真的来临,放心吧祖国,放心吧亲人,为了胜利我要勇敢前进。”和着《当那一天来临》振奋人心的曲调,官兵们在训练场上苦练本领,士气高昂。
战斗气息鼓荡血液灵魂,文化沃土绽放木棉花红。这个支队以抬头可见、触手可及的强军文化,浸润滋养官兵,在春风化雨中立起一个个军人好样子,如同一株株树高干壮、风骨如士的木棉树。
布设系列,领学英模样子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深谙此道的支队领导深深懂得,能否立起英雄的样子对于能否积聚战斗威力,尤为重要。
年初以来,他们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为契机,布设开展“寻找抗战老兵、倾听抗战故事、传承抗战精神”“我的偶像是英雄”等系列文化活动,把历史拉近,与英雄贴近。
10月22日,课间休息。在桉树林下的草坪上,官兵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用平板电脑浏览3D警史馆上的内容。记者随手点击,文字、图片、音视频、三维动画等形式丰富多样,图片实景与虚拟创意、视频播放与动漫演示、自主点击与自动播放等模式应有尽有,战斗历程、英模人物、打赢故事等板块内容充实、吸引力强。只需手指一触,久远的历史就来到面前。
“把这些内容放上平板电脑真是个好办法。每次离营训练,干部都会带上两三台。本是短暂的训练间隙,也能成为教育的时间。这样既保持了运用媒介自我教育的连续性,又实现了精神与实践的对接。”五中队战士王小贝对此做法非常赞赏,指导员杨焕峰更是深有体会:“这些战士刚入伍参观警史馆时,并没有太大感觉,带有故事情节、真人实景的3D版历史视频,让他们对该当一个什么样的兵、什么是军人的好样子有了直观形象的理解。我们的日常教育也不再那么枯燥、不走心了。”
浓厚氛围,弥漫战斗因子
军人血性需要战场、训练场的千锤百炼,更需要滴水穿石的文化浸润。这个过程,如同大树的深根和枝叶吸收水分,汲取养分。
“丢掉一切幻想,随时准备打仗”“和平我是卫士,战时我是勇士”……入营抬眼,该支队营区道路两旁灯箱上,官兵的训练镜头诠释着每句血脉偾张的誓言。礼堂旁,全军8位英模的雕塑迎众矗立,以榜样的方式示范着“四有”的样子;靠路的营房墙上,一幅幅载满广西抗战史料的宣传画连成了一条伸向训练场的文化长廊……官兵们说,置身其中,到处都能嗅到“兵味”“战斗气息”,感受到军人肩上担负的使命责任。
该支队的营区环境建设,打破了以往以怡情明理为主的文化格局,精心设置了充满兵味、战味的打赢环境。3个中队营区内毫无战斗元素的假山被拆掉,支队营院内的3条大道分别命名为忠诚路、精武路、强军路,把训练设施的“青蛙绿”换上迷彩衣,还在中队宣传栏上统一开设“强军先锋榜”,在营区主干道两侧设立“荣誉灯箱”,让精武人才“上榜”“登箱”,并根据各大(中)队的专业、职能特点,设计制作了独具特色的队旗,创作了队标、队歌等等。
一栏一箱,一队一歌,散发出不怕苦累、争当先锋的强军气息,更把忠诚于党、精武强军、爱国为民等红色因子融入血脉,植入心中。
打造特色,注入威武品质
舞狮作为一种传统民间艺术,有着出征必胜、为国争光的象征;锣鼓,强烈的音响、鲜明的节奏,自古便是营造气氛、鼓舞斗志的最佳器物;军乐,更能给人以庄重喜庆、威武雄壮之感。威风锣鼓队、舞狮队、军乐队,是这个支队的3个特色文化品牌。该支队依此重点打造出威风锣鼓队、舞狮队、军乐队3支特色文化队伍。
“威武”锣鼓队大胆创新民俗表演形式,将防暴队形、强军口号、喊声杀声等军事元素融入其中。100多名身着迷彩的官兵依令而行,队列整齐,动作干脆,呼声震天,仿佛千军万马拼杀疆场,观者瞬间即热血沸腾。“骁勇”舞狮队一改传统舞狮喜庆娱乐的风格,把日常军事训练中的腿法、擒敌和战术等动作运用其中,创作出《雄狮庆功》《狮王争霸》《战狮猎物》《巡山会狮》《乘胜追击》等5个作品,积蓄了无数骁勇善战的战斗能量。“壮志”军乐队组建刚满3年,但演奏能力已达到专业水平,接地气、有感情、蕴哲理的战歌军曲抚慰心灵更激发豪气。
“别看它们属于‘软实力’,却发挥着‘硬作用’。”聊起这3支特色文化表演队的贡献,副政委闫军一脸骄傲:“官兵身上的蓬勃朝气、英勇虎气、昂扬锐气,都有其元气。”
前不久,挑选担负第12届东盟博览会安保官兵现场,由130名官兵组成的威风锣鼓队,挥臂敲打,气势如虹,振奋了每名准备比武的官兵心灵。比武开始,接受挑选的官兵你追我赶,奋勇争先。支队参谋长唐丰硕感慨:“威风锣鼓队的助威,不仅帮我们选出了精兵强将,还为官兵注入了敢亮剑、不服输的勇气!”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