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军旅文化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92岁新四军老战士吴志勤:抗战精神代代传

2015-09-25 14:45:18来源:解放军报
吴志勤,1923年2月出生于江苏无锡,1939年2月参加新四军,先后参加黄土塘战斗、夜袭浒墅关、火烧上海虹桥机场等战斗,是沙家浜连“36名伤病员”唯一健在者。

92岁新四军老战士吴志勤——

“抗战精神代代传”

■翟 森 本报记者 周 远

人物小传:吴志勤,1923年2月出生于江苏无锡,1939年2月参加新四军,先后参加黄土塘战斗、夜袭浒墅关、火烧上海虹桥机场等战斗,是沙家浜连“36名伤病员”唯一健在者。

“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挺然屹立傲苍穹。八千里风暴吹不倒,九千个雷霆也难轰……俺十八个伤病员,要成为十八棵青松!”

著名京剧《沙家浜》中,这“十八棵青松”就是抗日战争中的沙家浜连“36名伤病员”,他们在日伪的封锁扫荡下边养伤边战斗边壮大。新四军老战士吴志勤正是这段传奇历史仅存的见证者。

1940年4月,36名伤病员痊愈后组建的“新江抗”编为二支队,吴志勤在二支队政治部随部队行动。

为发展抗日游击区,部队决定向太仓挺进。太仓地处锡沪路交通咽喉,东接昆嘉青浦,直抵上海近郊,日伪对太仓控制很严,号称伪化“模范区”。

6月初,二支队在地下党组织的配合下,一路发传单贴标语,宣传抗日、发动群众,展开声势浩大的政治攻势,并在军事上抓汉奸、扫据点,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6月6日,部队行至茜泾、浏河交界处,由于汉奸告密,驻扎浏河的日军向我包围而来。

早上8时许,敌人用掷弹筒、机枪对二支队发动突然袭击,部队立即原地展开反击。打退敌人3波次冲锋后,吴志勤和战友们向敌薄弱部位发起冲击。经过一番血战,部队终于冲出包围圈。此后,部队又遭遇两股日军,战斗中吴志勤接连刺死了两个鬼子,和战友们用刺刀杀出了一条血路。

太仓一日对敌三战,击退了日军连续围追进攻,打破了日军建立太仓伪化“模范区”的企图,鼓舞了当地群众的抗日斗志。

抗战寄语 每当听京剧《沙家浜》时,我就会想起在沙家浜养伤战斗的那段日子。那时,沙家浜的老百姓冒死为我们疗伤、给我们送吃的,当地群众曾救过我3条“命”,对我而言,老百姓就是我的英雄。尽管战争已经远去,但抗战精神应该被世代传承。

——吴志勤

(《解放军报》2015年09月24日 06版)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