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双拥中国讯 淮安素有“淮上明珠”的美誉,是一代伟人开国总理周恩来的故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创建的苏皖边区政府所在地。老一辈革命军刘少奇、陈毅、张云逸、曾山、罗炳辉等曾在此战斗、生活,新四军大胡庄八十二烈士、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都曾在此浴血杀敌,血染江淮,为国捐躯。
周恩来纪念馆。张宾提供
近年来,淮安区按照习近平主席“把周总理家乡建设好具有象征意义”指示精神,注重挖掘和发挥红色教育资源,不断加强红色资源品牌塑造,丰富红色文化教育载体。
周恩来雕像
每年的清明节、“八一”前后,淮安区都组织全区中小学生分批祭扫车桥烈士陵园、大胡庄战斗烈士陵园;参观新安旅行团纪念馆、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旧址。这是淮安区依托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教育、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
淮安区各级党政组织及教育主管部门在“红”字上做文章,以活动为载体,组织学生读红色书籍、看红色影片、唱红色歌曲、诵红色经典、写红色征文、走红色之路,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提升道德修养,增强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传承周恩来精神系列活动。为进一步宣传和弘扬周恩来精神,淮安区各中小学普遍安排了传承周恩来精神系列教育活动,包括周总理逝世纪念活动、周总理诞辰纪念活劝、“沿着周爷爷足迹前进”主题教育活动等。其中,淮安中学35年如一日,坚持开展“学总理,创三好”活动,被授予“全国中小学公民首先教育实验学校”称号。同时,全区各学校开展“学习周总理,努力创三好”活动,全区的学总理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同时,扎实开展“周恩来班”创建活动,教育广大学生像周总理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目前,全区共创建省级周恩来班5个、市级周恩来班35个、区级周恩来班160个。
周恩来红军小学红军娃解说员为军地领导讲述长征故事
长征精神主题实践活动。去年6月,该区由周恩来红军小学牵头,选拔了12名优秀少先队员组建“红军娃重走长征路”寻访团,开展了“重走长征路”、“追寻党的足迹”等一系列红色教育活动,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影响。今年,该区开展了“红领巾沿着党的足迹”小记者团出征活动,组织学生瞻仰、参观中共党史上的重要纪念地,缅怀先辈们的革命业绩。
周恩来邓颖超和新安旅行团小团员们在一起
“学新旅”系列活动。该区各中小学普遍开展了“学习新旅精神,争做四好少年”、“学习新旅精神,学会三个生存”、“我当三日农村娃”以及“新旅故事大家讲”、“新旅歌曲大家唱”、“新旅舞蹈大家跳”等系列活动,弘扬新安旅行团精神,拓展新旅内涵,教育学生立志报国。楚州实验中学持续35年开展学新旅、学雷锋、学总理活动,在校生20多年零犯罪,被授予“江苏省德育工作模范学校”称号。
大胡庄82烈士纪念碑
“我为党旗添光彩”系列活动。每年7月,为纪念党的生日,各中小学都要开展“颂歌献给党”、“我为党旗添光彩”活动,开展一系列诵读、演讲、歌咏以及征文、绘画、摄影比赛,使广大学生进一步增加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感受在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加深对党的热爱之情。
“民族精神月”系列活动。淮安区将每年9月定为“民族精神月”,分别在中小学生中举行民族精神报告会,组织祭扫、瞻仰关天培墓、抗日烈士墓以及车桥战役纪念馆,组织学生集体观看有关抗日、抗英战争的影视片,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培养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一项项活动的开展,一次次实境课堂体验,同学们不断接受着爱国主义熏陶,红色基因植入内心,热爱祖国,为祖国建设而奋发读书的情怀油然而生。近年来,淮安区每年都有20余名学生被评为省“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60多名中小学生被评为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少先队员”。(淮安市双拥办 )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