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双拥中国讯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8周年。为发扬淮安市拥军优属光荣传统,密切军政军民关系,营造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的浓厚氛围,市双拥办、淮海晚报社超前策划,精心组织,用扎实的采访,图文并茂的特刊形式,共同唱响双拥之歌。
《淮海晚报》于7月31日推出“共筑长城”特刊。特刊以7个整版,体现了淮安军民鱼水之情,展现了淮安子弟兵英雄本色,追忆了英雄部队光荣历史,全面讲述了发生在淮安这座全国双拥模范城里的动人故事。通过此次宣传报道,强化了广大群众的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形成关心国防和爱国拥军的良好风尚。
(一)围绕主题,唱响主旋律
“共筑长城”特刊,以抗战胜利70周年、建军88周年为契机,围绕习总书记“实现强军目标,必须同心协力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以大量史实、扎实的采访,分“鱼水情深”、“英雄部队”、“热血军营”、“兵心依旧”版块,全面反映了我市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和现实成就。
鱼水情深版块,宣传淮安双拥工作特色亮点、成绩成效。报道以历史的视角,全面梳理总结了淮安双拥工作取得的成绩成效。特别宣传了新时期,全市上下围绕“强军梦”,创新推进社会化双拥工作,搭建双拥网络平台,不断建立和发展基层群众性拥军优属服务组织,探索新型经济组织和新的社会阶层开展拥军活动的新途径新办法,着力打响了一批在全省全国叫得响、拿得出、过得硬、效益好的社会化拥军品牌。
英雄部队版块,紧贴抗战胜利70周年,结合抗战时期淮安大地发生过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围绕“清江团”、“刘老庄连”、“佳标班”这些以淮安地名、人名命名的英雄部队,全面宣传光荣的部队英雄的兵,深入记录这些部队与淮安的血肉联系。
“清江团”红八连荣获的一面I面锦旗.
热血军营版块,以驻淮各部门英雄人物为切入点,采访了防空旅、十五分部大别山仓库、武警支队、消防支队。通过不同军种,不同战士,体现刻苦练兵、善谋打仗、能打胜仗的战士风采及部队贯彻“四有”军人的良好作风。向广大市民全面展示了驻淮部队建设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的良好形象。
兵心依旧版块,讲诉了在淮退伍军人,退伍不退志,一日为兵,终身为傲的军旅情怀与拥军事迹。展示了我市认真落实各项双拥政策,妥善安置军转干部,进一步拓宽退役士兵安置渠道,有效保障军离退干部及其家属各项权益的做法。
(二)超前谋划,打好主动仗
刺杀操科目演练
《淮海晚报》作为主流媒体,承担着新闻宣传、舆论引导主阵地,打好主动仗的作用。为做好“八一”期间双拥宣传,市双拥办与淮海晚报社通力合作,早在7月上旬就开始谋划方案。
盾牌操演练
为了做好此次宣传报道,市双拥办、淮海晚报社派出专人负责对接,调阅、整理从革命战争年代到和平建设时期,淮安在拥军优属、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方面的大量史实,寻找宣传报道的切入点,先进典型。市双拥办发挥部门自身优势,积极外联,与以淮安地名、人名命名的英雄部队、共建部队---刘老庄连、驻大别山73823部队联系,宣传报道英雄部队强军报国的铁军风采。
市县(区)双拥部门,围绕群众身边的双拥典型、先进人物,以及“两个第一”“三个转移”“三就”等具有淮安特色的双拥工作,做好材料的收集、整理,提供线索,帮助协调、联系当事人,配合记者采访如期进行。淮安军分区、驻淮各部队推荐出最优秀的士兵,安排专门人员全程陪同记者采访。
(三)影响广泛,当好主力军
此次“共筑长城”特刊制作期间,正值高温时期,淮海晚报记者与市双拥办工作人员顶着高温烈日,进行了大量全面细致的采访。深入双拥基层一线,座谈、走访大量群众,深度挖掘双拥特色亮点,探访先进典型;走进部队军营,与战士一起训练、一起生活,扑捉闪光点。扎实的采访作用,朴实的文风,使得特刊刊发后受到好评。
“八一”特刊刊发后,淮海晚报社记者接到、收到二十多个电话和短信,读者们对“八一”特刊的报道内容、形式表示赞赏。“特刊”刊发后被凤凰网、中国江苏网、淮安新闻网、淮安网等各大网络媒体转载转发,影响广泛。(江安 张宾)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