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地上,打响扶贫攻坚战
——江西省军区开展精准扶贫助推革命老区发展纪实
■本报特约记者 欧阳春 通讯员 肖力民 龙礼彬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这首脍炙人口的兴国山歌,见证着当年红军官兵一心为民的炽热情怀。
还是当年那片红土地,还是当年的那份情。江西省军区官兵传承红色基因,发扬苏区精神,积极投身革命老区精准扶贫,把党的温暖送到老区人民的心坎上。
精确对接,像革命前辈那样关心群众疾苦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江西这片红土地上,仍有21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如何发挥部队优势造福老区人民?江西省军区党委以帮助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为己任,通过精确对接找准扶贫攻坚的突破方向。
当年,毛泽东在中央苏区偏远乡村跋山涉水,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先后写下《寻乌调查》等著名的农村调查,为指导中国土地革命提供了准确依据。
站在革命旧址前,省军区官兵围绕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展开讨论。像革命前辈那样关心群众疾苦,把扶贫工作最真实的情况搞清楚。
带着和当年红军一样朴实的情感,省军区官兵走向贫困村,走进老乡家,广泛开展“访民情解难题”活动。
汇集军地力量,搞好精确对接。2014年底,省军区党委制定下发《倾情助力江西革命老区建设发展的意见》,确定扶贫帮困、扶教助学、健康关爱、文明示范、烈士荣光、和谐平安等6项工程,并列出详细的时间表。省军区党委一班人率先垂范,赴革命老区调查研究,参加扶贫助学活动。省军区各级迅速推出帮建基层组织、援建基础设施、开展智力扶贫、扶持产业项目、资助困难对象等一系列“组合拳”,把对老区人民的帮扶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为全面掌握扶贫对象情况,吉安军分区组织扶贫工作组深入各挂点帮扶村,根据帮扶对象的致贫原因、生产条件、劳动能力、收入来源等情况,建立《结对帮扶登记表》。赣州军分区对挂点帮扶的19个贫困村,采取农户申请、组级评议、组级公示、村级审核、村级公示、乡级复核、村级公告的“七步法”,逐户进行核实认证,精准锁定扶贫对象。
一串串数据、一个个项目,饱含着子弟兵造福革命老区的迫切心情。
精准发力,像红军官兵那样千方百计解难题
当年,红军官兵从群众的柴米油盐生活问题入手,想尽一切办法为百姓谋利益,赢得了群众的真心拥护。重温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江西省军区党委认为,只有精准发力,关键处用劲,才能让扶贫工作见成效。
2014年初,省军区专门组成工作组,赴赣南、井冈山革命老区进行专题调研,围绕党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创办等方面,汇总了620余个帮扶数据信息。在找准“穷根子”的基础上,以“强一部、富一村、扶一校、帮一户、助一生”活动为载体,持续发力。
军地合力强一部。今年以来,省军区党委联合省委出台《关于加强民兵预备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会同省委组织部在当年红军三湾改编地,组织召开全省民兵预备役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会,激发基层党组织的内生动力。
整合力量富一村。省军区共结对帮扶119个贫困村(镇),其中,每个军分区(警备区)、预备役师(旅、团)、人武部各定点帮扶1个贫困村。依托民兵训练基地、青年民兵之家,开展“把党的政策送到村、把致富信息送到村、把先进文化送到村、把科普书籍送到村”为主要内容的活动,两年来举办致富讲座300多期,分发各类科技书籍2万余册。
对口兴教扶一校。全省49个原中央苏区县所在人武部各帮建1所学校,省军区机关、师旅单位各帮建1至2所,全区共帮建66所。
倾情助力帮一户。各级派出农业技术、普法和医疗卫生等服务小组,为800余户贫困家庭制订精准扶贫方案,做到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扶贫措施。
结对帮扶助一生。组织结对干部与贫困学生签订“1+1结对帮扶协议”,省军区正团职以上干部共结对帮扶350余名贫困学生,通过与帮扶学生结对认亲,建立电话、书信联系,及时了解帮扶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家庭情况。
两年来,省军区结对帮扶的多个自然村被评为小康示范村,多个村党支部被评为全国先进党支部。
精细统筹,像苏区干部那样争创第一等工作
回眸当年,苏区干部发扬“第一等工作”的进取精神,在扩大红军、支援前线、慰劳红军等各方面争当模范。
“扶贫攻坚,也必须夯实争创第一等工作的长效机制。”针对参与扶贫开发工作难度大、时间长等特点,省军区党委形成这样的共识。
为建立长期的扶贫攻坚机制,江西省军区党委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坚持分类指导、全方位联系、多举措帮扶,研究出台了《助力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实施意见》等,确定扶贫攻坚项目、投资规模、实施内容、帮扶计划,确保项目规划到村到户,资金落实到村到户,扶贫效果到村到户,构建起扶贫攻坚的长效机制。各级分别成立扶贫参建领导小组,建立定点扶贫目标责任制,把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责任明确到具体人。
建立扶贫奖惩机制。吉安军分区将扶贫帮困工作列入军分区每月办公会议题,各活动小组组长定期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军分区扶贫小组和督察办采取重点督察、专项督察等方式,不定期对各活动小组进行督导,并将督察结果作为年度考评的重要依据,确保扶贫帮困活动落到实处。
健全帮扶承诺机制。他们坚持把扶贫参建与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每年年初向地方党委、政府公开承诺帮扶重点、职责和各项量化指标。定期到对口扶贫点召开现场扶贫形势分析会,研究需要军地协调解决的阶段性重难点问题,切实做到扶贫一个村,致富一个村。
还是当年的那份情。新一代红军传人助力老区发展,犹如股股暖流,在红土地上涌动。
(《解放军报》2015年09月13日 01版)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