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军旅文化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奋战,以生命的名义

2015-09-15 14:07:20来源:解放军报
帷幕点缀繁星,海河波光粼粼,天津港内万家灯火通明。8月12日晚11时34分,这宁静被打破。

帷幕点缀繁星,海河波光粼粼,天津港内万家灯火通明。8月12日晚11时34分,这宁静被打破。“轰”的一声巨响,燃烧的蘑菇云从天津滨海新区集装箱码头腾空而起,近处房屋被爆炸物撼动、击穿,仅残存框架。3分钟后,警笛阵阵,消防车在逆行的人流中冲向火海;15分钟后,武警天津总队第一支救援力量到达现场;1小时后,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接收救治第一位伤员……

“所有科室主任马上回到医院,天津港发生爆炸,准备接收病人,启动救治应急预案!”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迅速在信息平台发布消息。半小时后,1600余名医护人员到达各自岗位严阵以待。

此时的天津港内,浓烟弥漫,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衣不蔽体、头破血流的伤员不断地向外涌出!迎着奔逃的人流,那是一身身逆行的迷彩。武警滨海新区支队13中队中队长王磊面色冷峻,他不敢细想,在距事故现场很近的家里,妻子和孩子怎么样了。此刻,他正带领中队45名官兵全力维持秩序、帮助群众。

医院急诊大厅,大批伤员涌入,所有人满身是血。7分钟后,急诊大厅外伤缝合点增至11处,亟待救治的伤员越来越多,可现场的状况让从医多年的急诊科主任赵正源每忆及此都会动容——伤员自动分散排队,没有催促,没有加塞,没有痛呼,有序等待救治,没有一人提出先救治的要求。应急照明不够时,许多伤员自发的打开手机上的手电筒照明。抢救室30辆平车推进推出,这是一场生命救治的战斗。

“哇……”一个撕心裂肺的哭声回荡在急诊室内,只见一个只有1岁多大的孩子脑袋肿得像个大葫芦,场景令人心酸。张国成主任一边给孩子紧急处置,一边安抚痛哭的母亲:“孩子长得快,肿块容易吸收,别担心。”当晚,张国成一夜没睡。他每隔两个小时就去查看这个最小的伤员,让女孩的父母安下了心。

“编号162”,护士喊道。这是一位公安民警,已昏迷多时,双下肢烧伤,大腿小腿多处肌肉缺损,大量的玻璃、树叶、铁丝等异物夹杂其中,整个下肢一片模糊。“马上手术!”骨科中心王景贵主任喊道。可是如何手术?

截肢?这是最简捷的处置方法。当看到伤员焦黑的前胸、干净的背部,联想起英雄一往无前逆火而行的情景,王主任犹豫了:怎能忍心让英雄留下遗憾,残疾度日?一定要保住英雄的肢体!王景贵主任带领团队经过7分钟激烈讨论后做出了最后的医治方案。这既是他对伤员家属郑重的承诺,更是对英雄发自内心的敬重。伤员被迅速推进手术室。彻底清创、清除异物、血管神经修复、肌肉软组织修复……原本半个小时的截肢手术变成了整整4个小时的保肢手术,英雄的双腿保住了!

8月14日至18日,防化勇士们冒着常人难以忍受不可想象的困难与危险,争分夺秒、一刻不停,不断向爆炸核心区推进。老兵袁航,还有10余天即将退伍。因精索静脉曲张,前段时间刚住院做过手术,身体并未完全恢复,1.85米的身高,仅有60公斤的体重,考虑到他的现实状况,分队在受领任务后将其确定为留守人员。“我不想让自己的军旅生涯后悔!”得知消息后,袁航激动地几乎要哭了出来。在他的强烈要求下,分队将其安排在了搜索组。搜索工作艰辛、乏味、充满危险,面对不可预知的危险品,袁航时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是啊,生命经不起拖延。“救人或准备救人,大家只保持这两种状态!”

随队军医丁梦江的右脚踝今年骨折,打着10多根钢钉、1块钢板。“我专攻呼吸专业,可以应对吸入性损伤。”事故发生后,还在外培训的他立即请了假,自己开车直奔一线。

分队安排其担负洗消任务,初衷是想让他稍微轻松点,可官兵每次进入核心区,丁梦江都要跟在后面、拎着药箱在附近等候。几天下来,脚踝肿得像馒头一样。他说:“救命的事不能耽搁一秒,只有越靠近,才能越好地应对突发情况。破障清路、搜救伤员、排查隐患,救援任务不断推进,救援以来,他始终跟随部队进入核心区,曾穿着防化服在烈日下待了5个小时。

18日,武警交通救援大队300多名专业技术骨干,携带80台套大型装备奔赴事故现场。官兵们戴着口罩、身穿防护服,在狭小闷热的驾驶室里连续作业,不一会儿就被憋得满脸通红,两眼模糊,气喘吁吁,浑身湿透。参战官兵都是第一次参与化学品处置行动,穿着防化用具进行操作,可他们谁也没有退缩。为了加快救援速度,官兵将1台机械、2个操作手、3辆自卸车编为一个小组,操作手每小时换一次班,确保人停车不停。

时钟的指针一圈圈走过,损毁车辆一台台被运走,大型机械装备不断向里推进,作业点在不断增加。

爆炸核心区里,空气中充斥着刺鼻的气味,数千辆被烧毁的汽车像山一样挡住了前进的道路。零星明火、白烟陡起,危险随时逼近,即便这样,交通部队的勇士们没有退缩,几千辆损毁汽车很快清运完毕,5天的任务,仅用3天即高标准完成。官兵们来不及休整,又转战2号区,接受新的任务。

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烧伤科手术室。一具几乎被完全烧焦的躯体躺在悬浮床上。伤员的气管已经切开。即便是参与过大兴安岭火灾、昆山爆炸等救援行动的刘洪琪主任也感到十分棘手——伤员血钾高达7.9,这说明伤员随时有心脏停跳的危险。

切痂?还是再等等?切痂,就意味着这具残破的肢体还要再受一次创伤,仅有的生命力还要再受一次磨难,甚至伤员有可能再也下不来手术台;不切,血钾的浓度证明未知毒素已经侵入肌肤,甚至可能会侵蚀躯体,伤员可能熬不过休克关。“抢切!”他猛地一拍椅子扶手,下达手术指令:“注射高糖胰岛素,把钾往细胞内转移。准备切痂,减缓有毒物质继续损伤,准备输注大量悬浮红细胞和血小板……”

15日下午,这个名叫赵长亮的重伤员血压一直在往下掉,血色素也持续减少。整个肺脏情况非常不好。刘洪琪迅速制定抢救方案,立刻组织通过血液过滤将赵长亮血液滤出大量毒素,同时,补充血浆等液体。周飞虎主任第一次参与抢救就俯身站在床旁两个小时没动,不停地调整仪器参数,为伤员稳住了血压。又一次将他从死神手中硬拉了回来。

重症监护病房16床。躺在床上的,正是编号162,消防英雄刘建国。周围,是血滤机、呼吸机等各式各样的设备在“滴答、滴答……”地低吟,似乎只有红红绿绿的屏幕上所显示的数据才能证明病床上依然有生命存在。

“下肢肌肉毁损处严重感染。”英雄病危!

骨科中心王景贵主任、呼吸与重症医学科魏路清主任等专家立刻赶往病房,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清除体内代谢废物、消除炎症介质、恢复脏器功能……紧要关口,5名专家在床旁连续观察调药。15日,传来喜讯:刘建国撤掉了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奇迹般地保住了肢体。

危险的魅影时隐时现,官兵的意志坚如钢铁。“我们已经坚守了4个昼夜,没有洗过澡,没有换过衣,但只要人民的生命安全还受到威胁,官兵们绝不下火线!”班长丁宝山望着残留的浓烟把牙关咬得咯吱响。

在交通救援大队的作业现场,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吊车、切割机上飘扬着红旗,在废墟中腾挪自如,宛如英勇冲锋的战士。“咣咣”,交通救援大队下士张墅操作吊车把一大块损毁物装到运输车上时,发出沉闷的声响,他眼前有点模糊。他可以吊起钢筋,准确无误地放到锥桶里,是支队鼎鼎大名的吊车操作手,他已经在几乎密不透风的驾驶室里连续工作4个小时了。“张墅晕倒了!”医生忙安排他在急救车接受补氧、补液、降温。随着意识苏醒,他立即打报告要求重回战位:我的技术过硬,速度更快,争取早一点运走废墟,让群众的生命安全不再受到威胁。

“忠诚如磐石,抢险作柱石,奉献当路石,意志胜金石。”官兵们对人民情比金坚的情谊、对祖国无限忠诚的情怀在这些可爱的人身上绽放着光芒。

(《解放军报》2015年09月15日 11版)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