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认识王立平,缘自一张画。画面是我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中,一场激战的局部特写,硝烟弥漫中,一位头部负伤的士兵,抓起一枚手榴弹,咬断引火线,用尽全力投向冲上来的敌人……画面中喷火的眼神,叩紧的牙齿,滴血的绷带,散乱的弹药,燃烧的车辆,浓烈的硝烟,无不显示战争的残酷,士兵的英勇。
这是一幅画,其实,更是一段记忆,一段历史的记忆,一段民族的记忆,一段不能尘封的记忆;一首诗,一首军人的诗,一首战争的诗,一首守护和平的诗。
这幅画名为《坚守》,原来是王立平创作于1981年的作品,当年即入选全军美术大展,引发强烈反响。
30年后的今天,当笔者有幸走进王立平的画室,惊遇《坚守》作者,了解了其常人所不能的特殊人生与艺术经历,尤其看到其创作的一批西藏题材油画作品时,无不感喟其叩问灵魂的艺术梦想与厚重沉静的审美品格。
1 认识王立平,缘自一张画。画面是我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中,一场激战的局部特写,硝烟弥漫中,一位头部负伤的士兵,抓起一枚手榴弹,咬断引火线,用尽全力投向冲上来的敌人……画面中喷火的眼神,叩紧的牙齿,滴血的绷带,散乱的弹药,燃烧的车辆,浓烈的硝烟,无不显示战争的残酷,士兵的英勇。
这是一幅画,其实,更是一段记忆,一段历史的记忆,一段民族的记忆,一段不能尘封的记忆;一首诗,一首军人的诗,一首战争的诗,一首守护和平的诗。
这幅画名为《坚守》,原来是王立平创作于1981年的作品,当年即入选全军美术大展,引发强烈反响。
30年后的今天,当笔者有幸走进王立平的画室,惊遇《坚守》作者,了解了其常人所不能的特殊人生与艺术经历,尤其看到其创作的一批西藏题材油画作品时,无不感喟其叩问灵魂的艺术梦想与厚重沉静的审美品格。
1 认识王立平,缘自一张画。画面是我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中,一场激战的局部特写,硝烟弥漫中,一位头部负伤的士兵,抓起一枚手榴弹,咬断引火线,用尽全力投向冲上来的敌人……画面中喷火的眼神,叩紧的牙齿,滴血的绷带,散乱的弹药,燃烧的车辆,浓烈的硝烟,无不显示战争的残酷,士兵的英勇。
这是一幅画,其实,更是一段记忆,一段历史的记忆,一段民族的记忆,一段不能尘封的记忆;一首诗,一首军人的诗,一首战争的诗,一首守护和平的诗。
这幅画名为《坚守》,原来是王立平创作于1981年的作品,当年即入选全军美术大展,引发强烈反响。
30年后的今天,当笔者有幸走进王立平的画室,惊遇《坚守》作者,了解了其常人所不能的特殊人生与艺术经历,尤其看到其创作的一批西藏题材油画作品时,无不感喟其叩问灵魂的艺术梦想与厚重沉静的审美品格。
4 王立平在追求艺术梦想中不断走向艺术成熟,是与其非凡人生经历和独特艺术经历紧密相合、无法割裂的。
王立平出生于京城一个有着光荣革命史的家庭。青春少年正值文革,无法实现艺术梦想。1969年下乡当农民,一年后参军入伍,其绘画才华得到如鱼得水般的施展。1979年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王立平所在部队作为参战主力奉命开赴南疆前线。因工作性质其被安排留守后方,王立平却坚决要求参战。战后的王立平本来可以借参战的殊荣走向军旅生涯的人生与事业辉煌,但酷爱艺术的天性又无时不刻地呼唤他回到渴望已久的绘画世界,这期间他先后完成了在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学习进修,创作了以南疆战争为题材的第一幅油画《坚守》,展现出天才般的艺术才华。此后,王立平开始了专业艺术创作。让其刻骨铭心的是,2002年一次不经意的青藏高原观光旅游,湛然的屋脊天宇,寂静的神山圣水,神秘的寺庙,朝圣的藏民以及雪域高原奇丽梦幻的风光,使其心灵震颤,不能自已。于是他有了诸多藏族朋友,年复一年,只身驱车进藏,独步于这神圣净土、精神天宇,于是一个个灵感存放在心灵深处,一幅幅作品诞生于京城画室,于是有了《日出》《晨曲》和《阳光》,有了《家园》《归》和《窗》……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