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清理危化品攻坚战——救援部队联合指挥部第1组指挥救援侧记
天津“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救援进入最艰难的阶段——清理爆炸核心区残留危险化学物品。
这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攻坚战。清理工作指挥筹划、组织实施和后装保障等,都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协调多方面力量,成立救援部队联合指挥部已迫在眉睫。
就在8月17日晚,以天津警备区为主的联合指挥部正式成立,统一指挥参与救援的陆海空军和武警部队,并进行了职能划分,其中第1组的负责范围就是面积0.1平方公里的爆炸核心区。
今天一早,记者仔细端详设在天津市人民政府院内的“联指1组”:一顶蓝色的班用帐篷内,办公桌旁几位军地领导正围着一幅爆炸核心区的航拍实景图交换意见。不一会儿,天津警备区副司令员曹建波召集部队,进行了任务部署:救援部队分为15个组,分3批从东西两侧5个点位进入现场,对爆炸核心区贮存危险化学物品集装箱进行标记,每组由1名防化团官兵、1名防化专家和1名厂家工作人员组成,穿戴专业防化装具,每组作业时间45-60分钟。
一令既出,各方动若风发。临行前,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王永平来了,特意为每名队员发放了一支抗氰注射针;北京卫戍区司令部作训参谋周东博也来了,专门带来20多只小动物到现场测试中毒反应……悄无声处,记者感到,其中的细腻心思都是为确保救援官兵安全无虞。
和着救援官兵挺进核心区的脚步,越来越多的天津市公职人员走进指挥帐篷,他们有的受领任务,与救援部队合兵一处,协同作战;有的根据职能分工,为救援指挥建言献策。
“8时至9时,附近地区将有一次小规模的降雨,雨量约5毫米。”天津市气象台副台长把一份天气预报放到现场指挥员的案头。“这是厂家提供的现场危险化学物品及其存放装置外观图片。”那厢话音刚落,这边另一位政府工作人员又向指挥组提供了新的决策参考……
军地同心,其利断金;联合作战,攥指成拳。随着搜排工作全面展开,这个小小的“联指1组”立即成为记者们关注的焦点。一项项方案在这里形成,一条条指令从这里发出,通过无线电波直达救援一线。记者列席旁听,悄悄记下这样一组细节——
8时30分许,天降小雨。“救援部队是否马上撤出?”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指挥部立刻通知洗消站、医疗所、实验室和休息站做好准备,迎接救援官兵回撤。
10时10分,天津市滨海新区的工作人员提供了一条信息:某新型柔性挖掘吸运车刚刚研发成功,有助于提升救援效率。指挥部当机立断,马上通知厂家将设备尽快运抵现场。
15时,天津警备区某舟桥团和武警天津市总队六支队官兵合力抢通了两条进入爆炸核心区的救援通道,总指挥、天津警备区司令员姚小旋闻讯后,立即组织制订下一步更大规模的救援计划。
看着指挥帐篷里紧张忙碌的身影,感知事故救援有序展开的进程,记者相信:这场军地合力实施的攻坚战,必将取得最终胜利。(梁蓬飞 武元晋 邢邦明)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