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双拥中国网 > 军旅文化 >
投稿邮箱:sy.china@163.com
联系电话:010-85916510

强军兴军,我们一直在路上

2015-08-20 14:47:07来源:解放军报
盛夏的粤西,银沙碧海,椰风习习。

——广州军区某海防团聚焦使命开展学习讨论活动扫描

\

“新一代革命军人样子”大讨论中,某海防团党员骨干齐聚在党旗下,立下“争当小老虎,立起好样子”的铿锵誓言。李 骏摄

盛夏的粤西,银沙碧海,椰风习习。在广州军区某海防团,“新一代革命军人样子”大讨论正在热火朝天地展开:有人流了泪,有人握紧了拳,还有人写下决心书。听着训练场上嘹亮的呼号,看着眼前生龙活虎的官兵,团政委袁熊感慨道:“学习讨论活动就像一把火,点燃了官兵强军兴军的激情,坚定了官兵敢打必胜的信心。”

课堂激发兴趣——

原来话语可以这样动心

这几天,在某海防团,随着讨论火起来的,要数几则晚饭趣事:

一天,四连差点没赶上饭点。半小时的学习讨论,官兵们热聊了2个小时;

还有一天,七连炊事班班长忙得满头大汗。帮厨的3名战士去听辩论,快误了饭点才赶回……

“讨论成了磁铁!”几位指导员感慨,还是“走心”的讨论有引力。

“讨论不走心,就别想动心。”团政治处主任张孝宝点开政工网,给记者晒了晒战士们的讨论心得:“一个故事一个理,感觉真解渴”“大讨论一结束,连里接着小讨论,三五句话一个理,两三分钟一堂课,学得来劲”……

为了让大讨论走进官兵心里,团领导带头亮观点,带头晒作风。第一个登台交流的团参谋长刘志平,前期准备又是摸底,又是座谈,讲的尽是战士的心里话。他还组织一支摄像小组走上街头,采访老人、孩子和女青年心中的军人样子,作为讨论开场白。

几场营讨论会,领导与部属的界限打破了,机关和基层的隔膜打破了,就连平时不爱表现的都争着发言。几个回合下来,问题大的化小了,小的讲实了,实的变活了。

真情引发反思——

原来故事可以这样化人

一对茶几,一对音箱,一块幕布。

这天下午,这个团的一次访谈令人耳目一新——台上两位特约嘉宾:一位是受到习主席接见的海军372潜艇政委张学东,一位是为372潜艇操舵16载的二级军士长赵满星。

“‘断崖掉深’的3分钟,要摸黑完成上百个操作!”听亲历者讲述远海脱险故事,官兵们眉头紧锁。当听到“每次出航都要经历生死考验”的感慨时,很多人湿了眼眶。

互动时,好几位战士争相提问:“短短3分钟脱离险境,靠的是什么?”

“我们应该怎么做?”张政委和赵班长则逐一回答:“靠的是条件反射式的应急操作,凭的是平时练就的过硬本领”“大家要把功夫练在平时,危急关头才能从容应对”……

访谈结束后,一系列上下联动的活动在基层铺开:营党委会、连支委会、班务会等,干部带头联系自身实际谈感受,骨干带头写体会,把讨论引向深入。

两个月前,该团做过一次思想调查,结果让人揪心。800余份问卷,11次座谈,统计结果表明:不少战士不愿意学理论,16.2%的人认为军人只要关键时刻顶上去就行……

“扫掉思想上的灰尘,就要触及灵魂深处。”连日来,团队历史上的战史、战例、战将、英模都成了讨论的主要内容。驻地抗战老兵、烈士遗属还来团讲课,引导官兵认识什么才是新一代革命军人该有的样子。

榜样激励干劲——

原来力量可以这样迸发

“冲!一二,加油!一二,嘿嘿!”

一天清晨,团海训场呼号声声。尽管阵风6级,浪高1米,但不论是团领导,还是新战士,都全然不惧地迎着浪头向体能极限发起挑战……

带头冲完沙地5公里的步兵连指导员王培源说,沙地热得可烧烤,但连队官兵都攒着一股比热浪更炽热的劲头。

劲头从何来?几名新战士指了指满脸泥沙的战友田吉华。这是他们如今学习赶超的一个榜样——“感动全团人物”。

在那次典礼上,官兵们听到了这样的故事——

当兵8年的田吉华,连续3次申请,从看护靶场的连队,来到特战分队当“新兵”,并最终拿下团训练尖子武装泅渡科目比武第一名。

同样让人感佩的,还有自学成才玩转信息化装备的雷达站班长杨志良、梦想成为炮手却与灶台打了14年交道的优秀司务长蒯杰等。

当晚,掌声在礼堂响起了40多次。战士们发出同样的感慨:没想到最有军人样子的,都是那些身边平凡的面孔。

“每个人都需要认清自己,相信自己,知道怎样去点燃自己。”团长周新发告诉记者,大讨论就是一支催化剂,先激起学习兴趣,接着带来思想觉醒,然后再指导具体实践,把官兵矢志打赢的热情之火烧得更旺。

(责任编辑:唐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