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军区部队组织开展抗战歌曲群众性歌咏活动侧记
唱战歌,抒壮志 李祥辉摄
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种子,沈阳军区组织开展了“唱响抗战歌,激发强军志”群众性歌咏活动,教抗战经典歌曲,学抗战经典歌曲,唱抗战经典歌曲。在白山黑水的一座座军营里,在俱乐部,在大礼堂,在野外驻训场,在攻防演练的山山岭岭间,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纵情高歌的情景。重温这些激励中华儿女奋勇前进的高亢旋律,不断增进部队官兵对抗战精神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强军精武的昂扬斗志。
探寻战歌的悲壮历史
从学唱抗战经典歌曲之初开始,吉林省军区某边防团官兵就注重挖掘和分享背后的传奇和历史。他们透过厚重的历史记忆,深切感受那鼓舞人心的力量:悲怆的旋律《松花江上》“抵得上一支队伍”、《大刀进行曲》如大刀般的音乐“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歌八百壮士》荡气回肠背后有着浴血传奇……
炮火战歌,民族呐喊。岁月的落英覆盖了战争的遗迹,该团文艺小分队历经数月,把一些珍贵的抗战旧照和口述历史,搬上抗战歌曲联唱的舞台。情与情贯通,景与景交融。这一首首战歌,配上那些见证时代和军民英勇抗战的史实,使这些传唱半个多世纪的经典歌曲,传递一种感动,产生强烈的历史共鸣,以深刻的内涵和悲壮的呼号,提醒着广大官兵:日本侵略者的罪行,铁证如山,罄竹难书。
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抗战歌曲传唱过程中有什么鲜为人知的故事?歌曲背后有一段什么样的抗战史?沈阳军区部队把“唱响抗战歌,激发强军志”群众性歌咏活动作为学习党史、国史、军史的载体,共同回望那段历史。
领悟抗战历史中的民族精神。为组织部队学唱好抗战歌曲,16集团军某机步旅政委李瑞国查阅研读《中国抗日战争史》《日本侵略军在中国暴行》等中外史书资料,对一首首抗战经典歌曲有了自己独特的感触,写下近7万字的体会感受。
“史说战歌,战歌咏史”,是李瑞国在每次组织学歌前的“精彩一课”,不仅在官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让每一句歌词中那些沉睡的历史在官兵们心里“活”起来。三营九连指导员刘海涛难掩内心的激动:“唱抗战歌曲,了解抗战历史,让我深受教育。我们基层官兵一定要牢记历史,献身使命。”
领悟战歌的英雄情怀
“抗战歌曲之所以振奋人心,是因为记录着一段历史,承载了先烈们的英雄情怀。”他们举一反三,在官兵中广泛开展“讲述抗战歌声中的历史故事”活动,将唱响战歌与了解史实结合起来。
“卢沟桥,狮子吼,宛平城头浴血战!中国人,意志坚,重整河山换新天!”7月7日,一首深情的《卢沟谣》,把黑龙江省军区某边防团官兵带回到战火纷飞的抗战年代。歌声停歇,一场解读卢沟桥事变历史的故事会拉开序幕,来自高校的3名教授和2名抗战老兵登台,利用大量历史档案和实证资料,娓娓讲述历史原貌。
明历史真相,听历史回声。在辽宁省军区某舟桥团,在学唱抗战经典歌曲过程中做到“四个十”,即阅读10本优秀抗战历史图书、观看10部抗战题材优秀影视剧、组织10次抗战老兵故事会、组织10场抗战历史辨析会,引导官兵知史明理。
以物为证,以史为鉴。40集团军某摩步旅九连大学生士兵刘海山在领唱抗战歌曲的过程来,翻阅大量抗日战争历史资料。前不久,他在入党仪式上激情澎湃地说道:“共产党领导的军民抗日,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传递战歌的英勇斗志
歌声,见证了全国军民抗日救亡的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歌声,极大地促进了抗日救亡事业的发展壮大。军区部队的一支支雄师劲旅,从抗日烽火中走来,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殊死搏斗。唱起这些充满力量的抗战歌曲,他们不约而同地想到曾经英勇战斗的先辈们。为此,他们将本部队的抗战征程打造成“1场抗战史展、1本征战纪实、1部抗战史录像片、1套连环画册、1组抗战军歌、1台文艺晚会”的六个一文化工程。自5月以来,官兵们“看、读、演、唱、览”融为一体,重温鲜活历史,召唤着心底最勇敢的力量,为官兵献身强军实践举起精神引领的旗帜。
抗战经典歌曲品评会、赏析会,在各个部队持续开展3个多月,官兵们不仅了解到《歌八百壮士》背后荡气回肠的浴血传奇、战歌《在太行山上》传唱中华魂、赵启海的名字与抗战名曲《到敌人后方去》一样经典……由歌析理,睹物思人,一条脉络清晰可见:在战火硝烟中诞生的那些旋律,既承载着生生不息的抗战精神,也记录下抗战军民浴血奋战的责任担当。
在曾被授予“平型关大捷突出连”荣誉称号的某红军团三营九连,官兵每周在学习园地上写句学唱抗战歌曲的心得体会。2300多句“原创”话语,有对“同仇敌忾、众志成城”的伟大精神展现,有对“和平与发展”的美好诉求,有对继承优良传统的抒怀。
抗战歌曲鼓舞斗志。在抗战经典歌曲歌咏比赛开赛的当天,列装的某新型装甲车隆隆开进陆军第40集团军某旅,旅党委贴出训战法研究攻关“招贤榜”,1260多名官兵踊跃报名,47人的“战法研究小组”应运而生;19名高学历官兵领衔组织单兵专业、连群战术对抗,使新装备开训即对抗。
(责任编辑:唐凯丽)